陳超麗 張紅英△ 李 婧
近年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的發病率逐年增高,中國糖尿病患者中DR發生率為25.2%[1,2]。DR是糖尿病晚期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之一,會影響患者的視功能和生活質量,全球有1/4盲人因本病失明[1,2]。尤其是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DR)已經成為常見的低視力和致盲性眼病之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功能和生活質量,而且醫療費用高昂,預后欠佳[1,2]。因此,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DR,將DR控制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NPDR)階段,不僅能給患者提供良好的視功能和生活質量,而且能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本研究是前瞻性臨床對照試驗,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用科室自擬的益養活血湯加減治療,對照組口服羥苯磺酸鈣膠囊治療,連續服用2個月,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視力、眼壓及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滲出、黃斑水腫等眼底情況,統計出2組的有效率,并進行2組間療效的對比分析。
1.1 一般資料全部病例都來源于2019年9月1日—2020年4月1日在眼科門診和眼科住院治療的氣陰兩虛型NPDR患者,總共100例100眼(雙眼均為NPDR,選右眼入組),年齡43~80歲,并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50眼)。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氣陰兩虛型NPDR患者;②患者自愿,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依從性好,配合檢查及治療者。排除標準:①嚴重屈光間質混濁者;②合并角膜病變、原發性黃斑病變、視神經病變等影響研究結果的其他眼科疾病者;③合并嚴重的內科或外科疾病者,如腎衰、心衰、慢阻肺等;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妊娠、哺乳期婦女;⑥過敏體質者。
1.3 方法試驗組患者經內科飲食控制和常規控制血糖治療,用益養活血湯加減治療,顆粒劑,開水沖服,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飯后溫服,連續服用2個月。益養活血湯的組成:黃芪20 g,黨參15 g,麥冬10 g,生地黃10 g,葛根10 g,當歸10 g,丹參10 g,桃仁12 g,紅花6 g,甘草6 g。若眼底有新鮮出血者,去紅花、桃仁,加仙鶴草10 g,生蒲黃10 g,大薊10 g,涼血止血;眼底有滲出者,用主方加浙貝母10 g,海藻12 g,昆布12 g,化痰散結;視網膜水腫或黃斑水腫者,用主方加茯苓15 g,薏苡仁30 g,車前子12 g,健脾祛濕,利水消腫;若出現其他情況,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減。對照組患者經內科飲食控制和常規控制血糖治療,口服羥苯磺酸鈣膠囊,每次0.5 g,每日3次,連續服用2個月。所有患者在治療期間禁止使用其他治療NPDR的中藥和西藥。本研究中所指的視力均為患者的矯正視力。
1.4 療效評判標準治療前對所有患者進行中醫四診檢查,并結合眼科檢查情況,填寫中醫證型判定表。連續治療2個月,在治療前、后分別記錄患者的視力、眼壓及微血管瘤、眼底出血、滲出、黃斑水腫等眼底情況,并填寫治療前專科檢查表和治療后專科檢查表,最后統計分析療效。療效判斷標準: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①顯效:視力進步≥4行,或視力≥1.0;眼底改變顯示視網膜微血管瘤數由(+++)減少到(++),或由(++)減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減少到(++),或由(++)減少到(+),或由(+)到消失;滲出量由(+++)減少到(++),或由(++)減少到(+),或由(+)到消失;微血管瘤、出血、滲出改變有2項或以上指標達到要求;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顯示視網膜平均循環時間明顯縮短,黃斑水腫程度明顯減輕,水腫吸收≥1/2,視網膜無灌注區明顯縮小,血管滲漏明顯減輕。②有效:視力進步≥2行或視力前后無變化;眼底改變顯示視網膜微血管瘤由(+++)減少到(++),或由(++)減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減少到(++),或由(++)減少到(+),或由(+)到消失;滲出量由(+++)減少到(++),或由(++)減少到(+),或由(+)到消失;微血管瘤、出血、滲出改變有一項或以上指標達到要求或無變化者;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顯示視網膜平均循環時間縮短、黃斑水腫程度減輕,水腫吸收<1/2,視網膜無灌注區縮小,血管滲漏減輕或無變化者。③惡化:視力退步1行或以上;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等增殖性改變;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顯示視網膜無灌注區明顯擴大,黃斑水腫程度加重,血管滲漏明顯增加。④療效評定時,視力、眼底檢查及熒光素造影3項中具備2項或以上者即可。
1.5 統計學方法收集數據并篩查后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用卡方檢驗,定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試驗組和對照組視力均較治療前提高(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治療后,試驗組的視力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只,
2.2 2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試驗組總有效率為78.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8.00%,試驗組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 (只,%)
中醫學將DR歸屬于“消渴目病”的范疇,DR的發生發展是陰虛內熱→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的演化過程。本病病變部位在目,病機為氣血陰陽虧虛,由虛至瘀,致使虛實夾雜,氣陰兩虛為本,血瘀阻滯為標,且氣陰兩虛夾瘀貫穿消渴目病的始終,血瘀阻滯又是誘發和加快本病發生發展的病理基礎[4,5]。益養活血湯是醫院眼科用于治療氣陰兩虛型NPDR的協定方,由生脈飲聯合血府逐瘀湯加減而成,能益氣養陰、活血化瘀,且活血不傷正氣,本方由黃芪、黨參、麥冬、生地黃、葛根、當歸、丹參、桃仁、紅花、甘草等藥物組成。將生脈飲中人參改為黨參,能健脾益氣,黃芪益氣健脾利水,麥冬可養陰生津,生地黃、葛根滋補肝腎、益陰養血、生津止渴,當歸活血養血,丹參、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消除離經之血,甘草調和藥性[6,7]。現代藥理學認為益氣養陰活血類中藥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脂、提高耐缺氧能力、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抗炎、鎮痛等作用[8-11]。將中藥湯劑辨證用于NPDR患者,能有效改善視網膜功能,提高視力,臨床療效較好,且不良作用小,經濟實惠,可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