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求兒 彭 澄 車衛平
慢性腎臟病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是目前全球關注的公共健康問題。由于腎功能損害后紅細胞生成素水平下降導致紅細胞生成不足,各種代謝廢物在血液中的積聚使大量紅細胞損傷,同時抑制機體骨髓紅系增生,因此多數慢性腎臟病患者都會并發貧血。目前研究顯示[1],貧血會加重慢性腎臟病的發展,同時增加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與死亡的發生風險。西醫在治療腎性貧血方面主要采用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口服補鐵劑等方法,但因患者機體整體功能較差,處于慢性炎癥狀態,且部分患者存在對鐵的吸收能力差、出現促紅細胞生成素抗體等情況,導致治療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目前出現的治療腎性貧血的新型口服藥物羅沙司他,可通過促進機體釋放促紅細胞生成素及鐵的吸收達到治療效果,取得較好療效。中醫學在治療慢性腎臟病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且對于腎性貧血有獨到的見解,中醫理論認為慢性腎臟病可歸屬于“水腫”“虛勞”等范疇,腎性貧血病機在于腎虛氣血虧損、溫煦生化無能,氣血失調、髓??仗?,進而導致髓不生血。相關研究指出[2],中藥治療腎性貧血的主要機制為抑制紅細胞生成抑制因子的表達,進而達到治療效果。本研究中采用生血寶合劑聯合羅沙司他膠囊治療氣血兩虛型慢性腎臟病患者腎性貧血,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九江市中醫院收治的慢性腎臟病腎性貧血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45例),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對照組患者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2.6±5.3)歲;男25例,女22例;平均體質量指數(22.3±2.8)kg/m2。觀察組患者年齡28~65歲,平均年齡(42.8±5.5)歲;男24例,女21例;平均體質量指數(22.1±2.5)kg/m2。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腎臟病學》關于慢性腎臟病及貧血的西醫診斷標準[3],《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關于氣血兩虛型的辨證標準;②年齡18~65歲;③感染、酸中毒、高血壓病、電解質紊亂等得到有效控制者;④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涉及藥物過敏者;②合并肝功能異常、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事件等并發癥;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精神疾患者。
1.3 方法2組均排毒保腎護腎、常規補鐵等基礎治療,根據病情糾正酸中毒、水電解質紊亂,控制入液量,治療期間不吃辛辣肥甘,皆給予低鹽低蛋白、低磷飲食,并穩定血壓、血糖、血脂等。對照組此基礎上加口服藥羅沙司他膠囊[琺博進(中國)醫藥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0024],根據患者體質量給予起始劑量,40~60 kg者100 mg/次,>60 kg者120 mg/次,3次/周,溫水送服,每4周根據Hb水平調整1次劑量。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生血寶合劑(清華德人西安幸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770),15 ml/次,3次/d。2組治療時間均以4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治療8周后的臨床療效。②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4周及8周后的中醫證候積分,按照嚴重程度積分,無癥狀計為0分、輕度癥狀計為2分、中度癥狀計為4分、重度癥狀計為6分。③比較2組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的實驗室指標: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壓積(HCT)、血清鐵蛋白(SF)、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95.56%)與對照組(76.60%)比較顯著升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2組中醫證候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8周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癥狀積分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治療前2組實驗室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觀察組RBC、Scr及BUN水平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Hb、Hct及SF水平顯著升高(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例,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的常見并發癥,研究證實腎性貧血的發生主要原因是促紅細胞生成素水平的降低,此外還與慢性腎臟病患者胃腸道功能障礙導致鐵吸收減少、胃腸道出血、腎臟蛋白丟失量增加有關[5]。西醫通過輸血、藥物治療、透析及腎移植等手段,能有效減緩腎臟功能的衰竭進展,同時在控制腎性貧血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是西醫治療腎性貧血的主要手段,雖能迅速改善患者貧血癥狀,但用藥期間易出現血栓、高血壓病等不良作用,影響整體治療效果。貧血不僅加速了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病情進展,同時也是各種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危險因素,因此關于如何治療腎性貧血一直以來都是研究者關注的熱點。近年來出現的新型腎性貧血治療藥物羅沙司他,在治療腎性貧血方面具有療效好、不良作用少等優點。目前研究顯示[6],羅沙司他是一種低氧誘導因子脯氨酰羥化酶抑制劑,通過模擬人體缺氧狀態,穩定低氧誘導因子的亞基,達到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的表達水平、增加機體鐵吸收的目的,從而糾正貧血狀態。
中醫學在治療慢性腎臟病方面歷史悠久,且認為慢性腎臟病屬“水腫”“虛勞”等范疇,腎臟是先天之根本,主氣化,腎氣虧虛所致氣化失司,機體代謝失調,脾為后天之根本,主運化,脾虛所致運化無權,水液疏通不利,泛濫為水腫。若腎臟有病,久延不愈,漸至腎氣不足,腎陽衰微,命門火衰,導致臟腑功能減退,尤其是脾腎功能的減退,腎陽不足,脾失健運,氣血生化無源而貧血。生血寶合劑主要成分為制何首烏、黃芪、狗脊、墨旱蓮、女貞子、白芍、桑椹,其中制何首烏益精血、補肝腎;黃芪益氣健脾、利水消腫、益衛固表;狗脊強筋健骨、溫補肝腎;女貞子、桑椹、墨旱蓮滋補肝腎;白芍斂陰止汗、柔肝止痛。諸藥合用,共奏益精生血、扶正固本、益元補氣之功效,改善人體的造血環境,同時保護骨髓的造血功能?,F代藥理學研究證實[7],黃芪主要成分包括黃芪多糖、黃酮類似物、氨基酸類、黃芪皂甙類等,其中黃芪多糖能夠減少糖尿病腎病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凋亡,發揮保護腎臟的作用。本研究中采用中西結合治療腎性貧血,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4周、8周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癥狀積分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治療8周后觀察組RBC、Scr及BUN水平與對照組比較顯著降低,Hb、Hct及SF水平顯著升高。提示生血寶合劑聯合羅沙司他膠囊能夠提高氣血兩虛型慢性腎臟病患者腎性貧血的治療效果,改善中醫癥候積分同時提高患者的腎功能。分析后認為,生血寶合劑按照“精血相生”的原理制成,與新型西藥羅沙司他聯合使用,標本兼治,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故觀察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生血寶合劑聯合羅沙司他膠囊在提高氣血兩虛型慢性腎臟病患者腎性貧血治療效果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同時能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提高患者腎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