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君蘇江順彭浩譚程友鄒麗欣卜瑞程學良曹鐵華
(1.吉林省白城市農業科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2.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9)
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國際花生市場競爭格局的愈演愈烈,花生產品市場不斷擴大,為花生產業各參與主體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迎來嚴峻的挑戰[1]。生產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增加,使人們對花生的產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農作物栽培水平的逐步提高,地膜覆蓋作為一項充分利用溫、光、土、水等自然資源提高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深受農民喜愛。但由于農民使用的多為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普通地膜,其在自然環境中難以分解,不僅破壞了土壤結構,使作物根系生長受阻,吸水、吸肥不暢,還影響了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
降解地膜是一種在自然環境條件下可為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地膜,也是為適應社會對于環境保護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地膜。農用塑料地膜給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可降解地膜是解決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徑之一[2]。目前農田地膜覆蓋種植技術已經成為一項比較成熟的栽培管理技術,在蓄水保墑、保持養分、維持土壤濕度、有效延長作物生長期,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但廢舊地膜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已對農田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4]。應用降解地膜,其在植物生長后期會自動降解,不但保護了環境,向綠色農業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還可以減少后續整地的麻煩,節省開支,提高勞動效率。
吉林省花生種植外引品種較多,這些品種大多數需要覆膜種植,這就使地膜殘留日益增加,“白色污染”日趨嚴重,對花生的可持續生產造成一種潛在的威脅。本研究通過降解膜與普通地膜在花生生產上對花生農藝性狀、經濟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研究,為農民在種植花生選擇地膜時提供了理論依據。
試驗地設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林海鎮四合村,屬沙壤土,土層深厚,土壤條件較好,前茬為綠豆,肥力中等。
花生播種前施花生專用肥250kg,硫酸二銨100kg,硫酸鉀25kg,尿素25kg,5月17日播種,9月23日收獲。
1.3.1 試驗設計
本試驗以聚乙烯普通地膜對照,通過比較不同時期降解膜與普通膜對植株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研究探討降解膜在吉林省西部氣候條件下所降解的效果。
1.3.2 試驗方法
以聚乙烯普通地膜和降解膜為供試材料,兩者寬度相同為130cm,厚度相當。試驗田行長350m,20行區,無重復,壟距60cm,雙壟覆膜,以生產上常規密度(12萬穴·hm-2)種植,花生品種為“花育20”。
1.4.1 農藝性狀
在開花下針期和飽果成熟期,每個處理取5株植株,調查主要農藝性狀,對植株不同部分分解,105℃殺青1h,70℃烘干至恒重,稱重,調查干物質積累情況。收獲前調查主莖高、分枝數。
1.4.2 經濟性狀
收獲后取10植株調查千克果數、千克仁數、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1m2收獲果重、公頃產量(測產)。
1.4.3 土壤溫度測定
在花生下針期(7月)、莢果期(9月),對其進行3個處理不覆膜、覆膜、降解膜,在固定的3個時間點,土壤耕層深度10cm進行測定,對比其積溫總和、平均溫度。
1.4.4 土壤含水量測定
在花生下針期(7月)、莢果期(9月),對其進行3個處理不覆膜、覆膜、降解膜,在土壤耕層深度10~20cm進行測定,對比其平均含水量。
具體見表1。

表1 開花下針期植株性狀及干物重比較
具體見表2。

表2 莢果成熟期產量性狀比較
從表1、表2可以看出,通過對普通地膜及降解期光對降解膜的效應試驗表明,兩者植株性狀和干物質等性狀基本相當,產量和果重略有增加,所以用降解地膜覆蓋花生,既可達到普通地膜的保溫、保濕、增產效果,又能減輕田間殘膜的污染。
具體見表3。

表3 土壤溫度比較
具體見表4。

表4 土壤含水量比較
從圖1可以看出,普通膜與降解膜在產量上存在差別,但不明顯。

圖1 降解膜與普通膜產量比較
從圖2可看出,在7月和9月中,土壤溫度普通膜>降解膜>不覆膜。

圖2 不同時期土壤溫度比較
從圖3可看出,在生長過程中,土壤含水量降解膜>普通膜。

圖3 降解膜與普通膜不同時期土壤含水量效果比較
降解膜與普通膜在產量上沒有明顯差異,可以代替普通膜用于花生生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前期保溫保濕效果相當,7月中旬花生開花下針期開始,降解膜開始降解,能夠緩解膜下土壤溫度過高和有效補充土壤水分。
生育后期膜下土壤溫度降解膜低于普通膜,但差異不顯著;含水量明顯高于普通地膜,土壤墑情好于普通地膜。
在開花下針期,植株生長狀況差異不明顯,營養體與生殖體生長狀況差異也不大,莢果成熟期經濟性狀差異也不明顯,產量好于普通地膜。
綜上所述,降解膜在生產上完全可以替代普通地膜,極大解決了普通地膜在花生生產中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