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妮 朱一紅 吳鳳英
(1.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發展中心 廣東 廣州 510000) (2.湖南省常德天鵝灣蓓蕾幼兒園 湖南 常德 415000)
現代漢語中,對自然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即“自然界”。廣義指具有無窮多樣性的一切存在物,與宇宙、物質、存在、客觀實在等范疇同義,包括人類社會。狹義指與人類社會相區別的物質世界。二是天然而非人工的。三是自然而然;按事物內部規律發展變化。第四是自若,不拘束,不呆板。早期關于自然的教育注重順應幼兒的天性,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規律培養自然的人。比如盧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歸于自然,強調對兒童進行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要求,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他反對不顧兒童的天性,按照傳統與偏見強制兒童接受違反自然的封建教育。①有研究者自然教育就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中,觀察和摸索周圍的環境,感受大自然的奧妙和美好,從而自發學會欣賞自然、尊重生命,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活價值觀,自主成為一個愛己愛人、愛自然的世界公民。②本研究認為幼兒園自然教育活動主要指幼兒園結合自身及周邊的自然環境資源,在學前兒童興趣的基礎上,順應兒童天性,以能夠促進兒童的發展為前提,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意義的在自然中進行實踐的教育活動。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注重在活動中的生成課程。
課題實驗園在創設幼兒園自然環境、學習自然教育理念并結合周邊的自然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開展了自然教育活動實踐探索,促進學前兒童、教師及家長成長,對當地的幼兒教育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力。
2.1 親近自然,開發幼兒園的自然環境。
2.1.1 創設園內自然的環境。自然的園所環境,對學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兒童探究自然的重要窗口,蘊藏著無限的教育契機。開展自然教育活動,應該打造以“自然”為核心的園所環境。
(1)幼兒園室內環境。課題實驗園以森系自然的風格創設環境。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自然角,走廊布置了兒童制作的自然物為原型的環創作品,班級也收集了很多戶外的自然材料比如:木頭、樹枝、石頭、葉子、種子等等,讓兒童進入幼兒園就有一種自然親密接觸的氛圍。
(2)幼兒園戶外環境。幼兒園戶外環境均已自然植被為主,沒有用過多的人工塑料草坪,設置了果林區、種植區、飼養角和多種草坪、搭建了木屋,收集了大量的木頭等自然材料。
2.1.2 尋找幼兒園周邊的自然資源。該課題實驗園位于常德市武陵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周邊有自然山水柳葉湖、太陽山;人工種植園百果園、百草園;生態運動高爾夫球場、馬拉松跑道;沙灘公園、濕地觀鳥臺、市湘雅醫院、市政務中心等自然環境資源。為開展幼兒園自然體驗活動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幼兒園在調查周邊資源的基礎上分類篩選,建立周邊自然資源庫。確立好自然資源庫將選擇合適的戶外場地定期開展自然教育實踐活動。
2.2 理念內化,培養親自然的教師。教師是實施自然教育活動的關鍵。在開展自然教育實踐時,幼兒園需要培養親自然的教師,引導教師自然理念的專業學習。同時,教師也需要走進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逐漸將其理念內化,逐步轉化為引導自然教育的行為。
(1)自主學習,初步建構專業學習共同體。胡嘯天認為專業學習共同體是“具有清晰的共同愿景和專業自主權,成員通過持續不斷的參與,以反思和全納的創生取向,反思專業實踐,進行專業學習和專業化發展的人的群體”。③在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研究前,該課題組主持人建構了高校教師、領域專家、幼兒園園長、教研組長、教師等人員,初步形成了專業學習共同體,共同參與自然教育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探索。
(2)走出去、請進來,內化自然教育的理念。在開展活動前,該課題實驗園購置一批自然教育相關的書籍,引導幼兒園教師各自閱讀,并開展自然教育讀書分享會,共同分享對自然教育的理解。在教師初步感知自然教育理念后,園長帶領教師前往周邊的自然資源考察,如:太陽山森林公園,柳湖沙月,沙灘公園,羅灣觀鳥濕地公園,柳葉湖等周邊自然活動體驗基地,讓教師們對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除了走出去感受大自然,園長及教師也會外出學習,如園長去挪威及芬蘭北歐國家實行自然教育的幼兒園機構,實地考察交流分享;教師也參與中國選前教育研究會“十三五”滾動課題,“幼兒園里的自然教育”研討會等;同時也邀請高校專家來幼兒園開展講座給與理論指導、實踐指導,進一步加強教師對自然教育的理解。
2.3 內容建構,開展多樣的自然探索活動。幼兒園結合周邊的自然資源及專家的引導,搭建自然教育活動框架,確定自然教育活動的內容與類型,開展多樣的自然探索活動。
(1)搭建自然教育活動框架。該課題實驗園每月會定期邀請專家到幼兒園進行教研指導。幼兒園也會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園本教研,經過前期的積累及教研,幼兒園形成了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框架。自然教育活動的框架主要分為三大類,大自然系列:幼兒園周邊的植物,動物,昆蟲,自然物質(沙石山水),自然現象,風霜雨雪、自然場地等;種植養殖系列:種植植物,養殖動物,昆蟲的養殖、了解生命的周期等;文化系列:常德園林文化,常德詩詞,常德歷史,常德美食等。
(2)確立幼兒園自然教育內容。在設置課程內容時,結合幼兒園周邊的自然資源,盡量將課堂內容與戶外自然環境結合。通過季節與戶外的自然體驗活動活動,讓學前兒童在放松、自然的環境里進行探究與學習,兒童能親身參與、感受、合作、討論并獲得自己的經驗性的認識。
表1 幼兒園戶外自然活動體驗活動安排表
(3)探索自然探索活動的主要類型。幼兒園開展自然教育活動的主要類型有自然觀察類、自然探究類、自然游戲類、自然藝術類等。如自然觀察類有《柳樹》《彩色蘆葦》等;自然探究類有水的過濾》《探索神秘竹林》等;自然游戲類有《大風車轉呀轉》《穿越封鎖線》《勇攀高峰》《陽光足球賽》等,自然藝術類有《花瓶里的自然色彩》《樹葉創意畫》等。
(4)開展家園社一體化的自然實踐活動。為充分利用好社區、家長資源,幼兒園還邀請家長、社區人員參與相關的自然實驗活動。比如戶外家長助教、親子馬拉松比賽、親子森林游,與自然教育相關的家長講座、與社區開展自然環境保護的研討交流活動等等。
3.1 促進學前兒童自然、和諧、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課題實驗園開展自然教育活動,不僅能使兒童接觸戶外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各種新奇的事物,激發兒童會自然界的好奇心,保持其天然的興趣,調動兒童的眼睛、手、嘴巴、皮膚等多種感官,仔細觀察事物,促進其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等能力的發展;在大自然中,兒童可以解放自己的大腦、雙手和雙腳等,既能夠自由的奔跑,也可以促進兒童精細動作及大動作的發展,培養兒童健康的體魄。在大自然中,兒童能發現很多問題,能夠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促進兒童問題解決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與分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兒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幼兒園開展教育自然教育活動能讓兒童深入感知生命的周期及變化,感受生命的神奇,親近自然,熱愛自然,能萌發幼兒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總而言之,在大自然中能使兒童心情愉悅,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
3.2 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課題實驗園在開展自然教育活動后,教師的教育觀念有了新的變化,課程實施的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并堅定了熱愛幼教,熱愛兒童的教育信念,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比如謝老師在反思中談到。在研究自然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參與了孩子們的成長,我看到了孩子們的純真、質樸,孩子們在認識、探究自然的過程中,重建與自然的聯系。我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孩子們徒步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四處跑動,接觸花草樹木,并收集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收集來的物品,孩子們將它們視如珍寶,在他們的眼里,大自然的東西都很珍貴,我想這大概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吧!
3.3 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課題實驗園將開展多樣化的自然教育家長互動活動,主要有家長會、家長講座理念引領、親子公開課、戶外親子馬拉松賽事、森林親子活動、森林活動親子助教、期末匯報等等。家長們參與活動后,認同幼兒園自然教育的理念,認為在大自然中,兒童的身心和諧發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家長對自然教育很感興趣,積極參與幼兒園自然教育實踐。比如家長在參與森林活動親子助教時,一起把孩子們帶到大自然中,看到孩子們在山中林間、橋頭水澗、鳥語花叢、田間地頭綻放的笑臉與探究的姿態,從心底感受到孩子生命力的旺盛。
近年新冠疫情爆發,更讓人類感受到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熱愛生命的重要性。實驗園在自然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周邊的自然資源,初步開展了系列自然教育活動,讓兒童親近、熱愛自然,熱愛生命,逐步恢復兒童與自然的內在聯系。在未來自然教育活動的實施中,幼兒園將繼續深入自然教育理念,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各個兒童的發展水平,關注兒童與自然的連接,促進兒童、教師、家長三者的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