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蓮,王亞萍,陳 瓊
1.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護理學院;3.山西醫學期刊社有限責任公司
被引頻次是指論文發表后在某一時期內被引用的累積次數,是一項客觀且直觀的衡量論文質量的指標,能直接體現學術論文的被認可度和學術貢獻[1-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術論文的質量。高被引論文是在一定時間內被引頻次靠前的論文[6-7]。一般來看,高被引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對高被引論文進行統計與分析,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相關領域的發展現狀、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發現學術研究的核心人物和文獻引用規律等[8-10]。由于基金項目經過同行評議、審核,能夠代表一個研究領域的新動向、新趨勢,因此,基金項目產出的學術論文大多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學術價值[11-13]。本研究通過對近兩年臨床護理領域的高被引基金論文進行計量分析,以期幫助護理人員了解特定臨床護理領域高影響力作者、研究機構和研究成果,為進一步進行臨床護理研究,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提供參考。
1.1 數據來源 以2015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CJCR)納入的12種護理核心期刊(《中華護理雜志》《中華現代護理雜志》《中國護理管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護理學雜志》《護理研究》《護理管理雜志》《護理學報》《解放軍護理雜志》《護士進修雜志》《上海護理》《現代臨床護理》)刊載的臨床護理基金論文為研究對象。進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以刊名為檢索字段進行檢索,匹配度為“精確”,時間限定為2019年—2020年。按文獻納入及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納入標準: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婦產科護理、基礎護理、五官科護理、皮膚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中醫護理、人文護理等領域的臨床護理理論、護理技術、醫療新技術護理配合研究;基金論文。排除標準: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家庭護理、社區護理、軍事護理等護理論文;指南與共識、會議、通知、講座、稿約、知識鏈接等欄目文章。最終獲得臨床護理論文7 628篇,其中基金論文3 906篇。
1.2 高被引論文確定方法 運用普賴斯定律確定高被引論文,具體公式為M=0.749×(Nmax)1/2,式中M為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的最小值,Nmax為被引頻次最高的論文被引頻次[14]。本研究納入的基金論文[15]被引頻次最高為32次,經計算M=4.24,因此,將被引頻次≥5次的論文確認為高被引論文。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文獻計量法對高被引基金論文的期刊分布、研究主題、基金資助、地區分布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將數據錄入Excel軟件,用頻數、百分率(%)進行統計描述。利用CiteSpace 5.5可視化軟件繪制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2.1 臨床護理基金論文被引情況 2019年—2020年12種護理核心期刊共刊載臨床護理基金論文3 906篇,其中,被引論文2 368篇,篇均被引頻次為3.11次。高被引基金論文468篇,占基金論文總數的11.98%,篇均被引頻次為7.87次。見表1。

表1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被引情況
2.2 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期刊分布情況 《護理研究》刊載高被引基金論文數量最多,為96篇;《中華護理雜志》刊載的高被引基金論文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為8.83次。見表2。

表2 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期刊分布情況
2.3 高被引基金論文基金等級分布情況 高被引基金論文主要由省(直轄市)級基金資助,共191篇,總被引頻次1 450次,篇均被引頻次為7.59次。2項及以上基金資助論文103篇,總被引頻次836次,篇均被引頻次8.12次。2項及以上基金資助論文中,又以2項基金資助的論文最多,為89篇;3項基金資助的論文次之,為10篇,4項基金資助的論文為2篇。且從資助來源來看,103篇2項及以上基金資助論文中,省級基金資助的論文數量最多,為23篇,總被引頻次為193次;其次為省級基金和院級基金共同資助,論文數量為17篇,總被引頻次為145次;國家級基金和省級基金資助的論文為14篇,總被引頻次為97次,其余資助來源論文數量均小于10篇。國家級基金資助論文53篇,總被引頻次為455次,其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為8.58次。見表3。

表3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基金等級分布情況
2.4 高被引基金論文地區分布情況 468篇高被引基金論文分布在28個地區,其中文獻量排在前5位的地區依次為上海(61篇)、江蘇(56篇)、北京(37篇)、河南(33篇)、湖北(32篇),總被引頻次分別為502次、421次、304次、262次、258次,分別占總被引頻次的13.63%、11.43%、8.25%、7.11%、7.01%。見表4。

表4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地區分布
2.5 高被引基金論文作者合作情況 468篇高被引基金論文以5人合作為主,占高被引基金論文總數的23.29%,總被引頻次為784次。由8人合作完成的高被引基金論文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為8.76次。見表5。

表5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作者合作情況
2.6 高被引基金論文機構合作情況 468篇高被引基金論文主要由同一機構產出,共281篇(60.04%);5個機構合作產出的基金論文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為10.67次。見表6。

表6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機構合作情況
2.7 高被引基金論文研究主題分布情況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研究熱點為疾病及癥狀護理,具體疾病包括腦卒中、乳腺癌、糖尿病;熱點護理干預為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等。見表7、表8和圖1、圖2。

圖1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表7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研究主題分布

表8 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基金論文被引頻次最高的30篇文獻
3.1 臨床護理基金論文被引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2020年12種護理核心期刊共刊載3 906篇臨床護理基金論文,被引基金論文2 368篇(60.62%),其中高被引基金論文468篇(11.98%),篇均被引頻次為7.87次。高被引基金論文中發表于2019年的有462篇,占高被引基金論文總數的98.72%。且從被引頻次來看,2019年高被引基金論文的篇均被引頻次(7.91次)高于2020年高被引基金論文的均篇被引頻次(5.00次),說明論文被引總體存在時間累積效應,一段時間內,越早發表的論文被引用次數越多。
3.2 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期刊分布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2020年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刊載量前5位的期刊分別是《護理研究》《護理學雜志》《中華護理雜志》《護士進修雜志》《中華現代護理雜志》,其發文量占論文總量的71.37%,其中《護理研究》刊載的高被引基金論文數量最多,為96篇(20.51%),《中華護理雜志》篇均被引頻次最高,為8.83次。此外,被引頻次最高的10篇論文中,《護理學雜志》和《護理研究》各發表3篇,《中華護理雜志》發表2篇,可見《護理研究》《護理學雜志》《中華護理雜志》作為科研成果傳播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抓住了近年臨床護理研究熱點,在護理研究領域具有一定權威性、方向性和指導性。
3.3 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基金等級分析 隨著國家科技強國戰略的實施,護理領域研究得到國家、各省市及團體機構關注,資金支持渠道逐漸增多,為護理研究的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資助以省(直轄市)級基金為多,占高被引基金論文總量的40.81%。2項及以上基金資助占高被引基金論文總量的22.01%,高于課題組前期調查結果(17.70%)[16],說明省(直轄市)級基金資助對臨床護理科研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是臨床護理科研活動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時,隨著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護理學水平的提高,基金資助類型日趨豐富,多項基金共同資助有利于高質量學術論文的產出,提示護理研究者應積極爭取多渠道基金資助,不斷提高研究質量,以推動臨床護理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3.4 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地區分布及作者、機構合作情況 468篇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分布在28個地區,其中發文量排在前5位的地區分別是上海、江蘇、北京、河南、湖北,共發表高被引基金論文219篇(占46.79%),說明這5個地區的臨床護理科研活動較為活躍,科研產出質量較高,影響力較大。提示各省市、地區應加強與以上地區的學術交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及政策支持,以實現合作共贏,促進護理研究水平的持續提高。
高被引基金論文以5人合作為主,為109篇,占高被引基金論文總數的23.29%,與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16](高被引基金論文以4人合作為主)相比合作人數增多,說明近年來臨床護理科研人員團隊合作意識不斷增強,擅于利用團隊合作優勢完成高水平、高質量的科學研究活動,創造高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當今科學研究呈現多學科交叉滲透的復雜化趨勢[17],這要求科研人員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更要尋求不同領域科研人員加以合作以完成更高水平、高難度的科研項目。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高被引基金論文的作者大多來自同一機構(共281篇,占60.04%),說明大部分臨床護理研究者僅在同一單位中尋求合作者,跨機構進行合作研究的現象較少。但從均篇被引頻次來看,由5個機構合作完成的論文被引頻次最高,提示護理科研人員不僅要積極尋求合作,更要加強不同機構間的合作交流,形成靈活的合作網絡,利用不同機構學術資源,共同促進臨床護理科研水平提高。
3.5 臨床護理高被引基金論文主題分布 本研究結果顯示,以疾病及癥狀護理、康復及健康管理、相互關系、循證研究、專科護理技術、理論模型研究及應用為主題的高被引基金論文共283篇(60.47%),說明近年臨床護理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與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結果[5]相比,新增相互關系、循證研究、專科護理技術3個主題。循證護理是一種遵循證據的護理方法,即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運用現有最好和最新的科學證據對病人實施護理[18]。通過開展循證護理可促進臨床實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節約衛生資源,提高護理質量和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因此,循證研究被臨床護理人員廣泛應用,旨在為臨床護理提供可靠的證據和方案。此外,由于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專科方向不斷細分,專科護士培養為專科護理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人才基礎,如靜脈治療專科護士促進了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PICC)置管、維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精神科、乳腺疾病、腦卒中專科護士促進了本專科方向疾病護理的研究等。同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和《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要大力開展中醫護理人才培養,促進中醫護理技術創新和學科建設,推動中醫護理事業發展,發揮和挖掘中醫護理特色優勢[19-21]。因此,中醫專科護士對針灸、穴位敷貼、火罐等專科護理技術也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圖1、圖2可知,近年臨床護理研究主要圍繞腦卒中、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進行研究。這可能是由于慢性病、癌癥等疾病患病率逐漸增高,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該類疾病相關護理成為研究熱點。焦慮、抑郁起病隱匿但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患有身體疾病的病人大多會伴有此類心理問題,因而被護理人員所重視,成為心理護理的研究熱點。研究熱點的變化反映了我國臨床護理人員的研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貼合臨床實際,滿足了不同人群全方位的健康需求。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王燕撰寫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被引頻次最高,為32次,其次為磨麗莉撰寫的“運動治療聯合心理護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和賈文文撰寫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被引頻次均為29次,丁文雯撰寫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校正月齡12個月內體格生長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一文被引頻次為27次。另外,高被引基金論文還涉及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癌癥等疾病的健康教育,以及癌癥病人、高齡產婦的心理護理、中醫專科護理技術對抑郁的護理效果等。高被引論文充分體現了臨床護理問題,反映了臨床護理研究熱點,因此,臨床護理科研人員要結合病人需求和研究熱點,利用可靠的方法和專科護理技術為病人解決問題。
2019年—2020年12種護理核心期刊發表的3 906篇臨床護理基金論文中,高被引論文有468篇,占11.98%。高被引基金論文地區、機構分布不均,基金資助以省(直轄市)級為主,作者以5人合作為主,研究熱點集中于疾病及癥狀護理、康復及健康管理、相互關系、循證研究、專科護理技術、理論模型研究及應用等方面,研究人員緊跟臨床實踐,抓住了臨床護理研究熱點。今后臨床護理人員還應不斷適應臨床護理實踐變化,創新臨床專科護理技術,拓寬臨床護理研究范圍,促進臨床護理實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