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莉莉,汪本奎,馬 媛,徐 童
1.《中國衛生人才》雜志社,北京 100044;2.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護理工作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往管理者更關注護理人才的數量而忽視質量,主要統計醫護比和護患比。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護理人才評價采取全國性統一考試的方式進行。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實施。經過20年的運行和不斷完善,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目前,每年參考人數和通過率較為穩定。護理人才評價對護理人才培養和選拔具有導向作用,是護理人才與護理服務的質量保證。本研究通過描述近幾年全國注冊護士人力資源規模與質量,分析我國目前護理人才分布存在的問題及我國護理人才評價的效果,進一步探討我國護理人才評價面臨的挑戰和對策,旨在更好地發揮評價的保障和引領作用。
1.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數據資料來源于2016年—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1]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2017年—2019年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相關數據。
1.2 方法 分析我國注冊護士人力資源的數量、結構變化、護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參考人數與通過率、中級職稱考試各亞專業參考人數與通過率。本研究應用Excel 2003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2.1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人力資源規模與地區分布 結果顯示,全國注冊護士人力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2016年—2018年各地區的注冊護士總數均呈穩步上升態勢,東部地區護理人力資源的增長優勢更為顯著。見表1。

表1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地區分布情況 單位:萬人
2.2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年齡與工作年限分布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中35歲以下注冊護士占60%~65%,其中2018年這個年齡段占比有所下降;從工作年限來看,有接近60%的護士工作年限不足10年,這其中約30%的護士工作年限不足5年。這種情況在2018年有較大改善。見圖1、圖2。

圖1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年齡分布[1]

圖2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工作年限分布[1]
2.3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學歷分布 目前,我國注冊護士中,專科學歷層次的護士是主力軍,約占注冊護士總數的一半;其次是本科層次的護士,約占注冊護士總數的30%,研究生層次的注冊護士不足1%。見表2。

表2 2016年—2018年全國注冊護士學歷分布[1]
2.4 2016年—2018年全國護士職稱分布 我國近幾年護理人才職稱結構保持相對穩定,中高級職稱約占20%,初級職稱約占80%,其中約有10%的基層初級護士未注冊。各層級職稱護士總數均逐年增加。見表3。

表3 2016年—2018年全國護士職稱分布[1]
2.5 2017年—2019年全國護理專業考試人數與通過率 2017年—2019年全國參加職稱考試的人數較為穩定,每年約160多萬人參加考試,各等級考試的通過率多為50%~60%。見表4。

表4 2017年—2019年全國不同層級護理專業考試人數與通過率[1]
2.6 2017年—2019年全國護理中級考試專業分布 中級護理考試專業目前包括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社區護理學等6個亞專業。其中社區護理學專業為2007年新增專業。分科考試后,一些新增亞專業的全國年考試人數不足1萬人,如兒科護理學和社區護理學。各科的考試通過率相似,均為50%左右。見表5。

表5 2017年—2019年全國護理考試專業參加考試人數與通過率(中級)[1]
3.1 時代對護理人員數量與質量提出挑戰
3.1.1 護理人才隊伍規模龐大,數量相對不足 我國目前護士的注冊率約為90%,已注冊的護士中,不同地區護士人數均呈增加態勢。截至2019年底,全國注冊護士總數超過445萬人。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要增加注冊護士總量,到2020年全國的注冊護士總人數要達到445萬人[2]。目前已實現了這一目標。近幾年護理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人力資源供需無明顯波動。目前護士人數增長速度符合國家規劃要求,合格考生數量保持基本穩定。但由于地區分布與城鄉分布不均,我國護士隊伍數量呈現相對不足,這是我國護理事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3-5]。
3.1.2 護理人才質量有待提高 目前,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年參加考試人數約70萬人,平均通過率為55%~60%,部分地區低于40%。全國注冊護士中約50%為專科學歷,研究生學歷的護士不足1%。從職稱水平上來看,具備中高級稱職的護士不足20%。護士隊伍年輕化,35歲以下的護士占護理人才隊伍的60%以上,有近60%的護士工作年限不足10年。
3.2 我國護理人才評價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我國每年各級護理人才參評數量巨大,待評價的內容繁多,需要科學、規范、細致、嚴格的管理和技術來保證評價的公信力和有效性。隨著經濟、文化與科技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眾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不斷擴展,要求不斷提高,對護理提出了新要求;疫情時代的到來對護理提出了新挑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也給護理提出了新任務[6]。護理人才培養和評價面臨挑戰。
3.2.1 從源頭抓起,保證護理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 目前,全國各大醫學院校的本科護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都遠高于專科層次的護生,說明評價內容對于護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區分度。對于合格線的確定,也采用目前國際上較為成熟的安哥夫法進行科學劃定。同時綜合分析全國護理人才市場的需求規模,使每年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維持在恰當的范圍。
針對基層和偏遠地區護理人才數量相對不足的問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20年9月9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部署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人才保障。其中提到要高度重視護理人才培養,大力發展高職護理教育,增強一線護理力量。
針對少數地區、少數院校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過低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34號)中提出要建立健全醫學教育質量評估認證制度,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作為評價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對資格考試通過率連續3年低于50%的高校予以減招。
3.2.2 現有護理人才專業技術資格評定問題顯現 我國護理人才評價目前仍以政府和用人單位評價為主,初、中級技術資格以考代評,通過考試取得資格,作為單位聘任相應技術職務的必要依據。評價手段單一,主要是筆試[7-8]。副高級和正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定主要通過學歷、工作年限、職稱考試、科研成果、計算機與英語水平測試綜合評價,缺乏臨床實踐能力方面的評價[9]。
3.2.3 加快和完善現有職稱制度改革 針對目前護理人才評價的職稱評審制度中存在的問題,2016年《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就已經明確了深化職稱評審制度改革的方向:①評價更為科學,要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科學評價為核心,以促進人才開發使用為目的,健全職稱制度體系,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創新職稱評價機制,促進職稱評價和人才培養使用相結合,改進職稱管理服務方式;②要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傾向,科學、客觀、公正評價專業技術人才,讓專業技術人才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深耕專業,讓做出貢獻的人才有成就感和獲得感;③政策要向基層傾斜,要對在艱苦偏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等有一些特殊政策。
執業資格考試與初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參加考試人數龐大,重點評價“三基”,保證護理醫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從培養院校源頭抓起,并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完善計算機自適應考試;以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論為指導,緊密聯系各地區、不同級別與類型的醫院對入職3年內護理人才專業技術能力的要求,完善視頻題大綱,建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視頻題庫,增加視頻操作題占比,改善目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缺乏技術操作考試的不足。對于中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根據衛生事業發展需要,逐步增加專業技術實踐類評價方法,推動護理服務質量的快速提升。20多年來我國對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與評價進行宏觀調控,使得護理人才供需保持基本平衡,人才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與人才的質量穩步提高。人才質量評價方法需要不斷創新以適應快速發展的衛生服務需求。護理人才評價改革應立足現實,穩中求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