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軍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且嚴重的心血管病變。指的是冠狀動脈閉塞致使血供異常,引發心肌缺血性壞死,疾病發作時可出現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等表現,同時伴隨心電圖改變和心肌酶水平上升,病情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心臟驟停而死亡,對患者生命安全有著嚴重威脅[1]。現階段臨床多用藥物方案治療此病,但西藥方案見效慢,患者需長期用藥方可取得顯著效果,且會在用藥過程中產生不良反應,單獨用藥效果不佳。麝香保心丸是應用廣泛的中成藥,可奏芳香溫通、益氣強心之效,治療心肌梗死作用明顯[2,3]。在此基礎上,禹州市婦幼保健院對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麝香保心丸方案聯合阿托伐他汀方案,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此次研究對象為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間為2017年2月—2019年2月,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為48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42~80歲,平均(62.72±3.15)歲;發病至入院間隔時間為1~5 h,均值(2.72±0.45)h;梗死部位:前壁21例,后壁15例,下壁9例,側壁3例。觀察組中男女各為24例;年齡40~79歲,平均(61.87±3.21)歲;發病至入院間隔時間2~4 h,均值(2.68±0.42)h;梗死部位:前壁20例,后壁16例,下壁8例,側壁4例。2組一般資料一致(P>0.05),可對比。
1.2 診斷標準至少2個相鄰心電圖胸前導聯ST段抬高不低于0.2 mV或相鄰兩個肢體導聯ST段抬高不低于0.1 mV;胸痛持續時間不低于30 min,予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無效;既往有冠心病病史[4]。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和體征表現與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一致;②年齡不低于40歲;③對研究中所用藥物不過敏;④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此次研究,主動參與。排除標準:①實質性臟器功能受損嚴重者;②合并其他類型心血管病變者;③現行其他治療者;④認知水平有限,配合度差者。
1.4 方法2組入院后絕對臥床休息,予以心電監護、吸氧、抗凝等基礎治療,予以尿激酶(生產廠家: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113006),150 U混入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30 min內滴注完成。對照組患者用阿托伐他汀鈣(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20050),口服,80 mg/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麝香保心丸(生產廠家:上海和黃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1020068,22.5 mg/丸),口服,每次2丸,每日3次。2組治療時長均為2周。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經治療,患者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癥狀基本消失,心電圖穩定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與治療前相比明顯緩解,心電圖基本穩定為有效;癥狀表現與心電圖均未出現明顯變化或原有疾病進一步發展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1-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1.5.2 治療前后心功能采用免疫熒光法測定腦鈉肽水平,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收縮末期內徑和左室射血分數用超聲心動圖檢測。
1.5.3 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胃腸道不適、關節疼痛和皮疹發生率。

2.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疾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例,%)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心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腦鈉肽、左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和左室收縮末期內徑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例,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冠狀動態粥樣斑塊破裂所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致病因素,多在飽餐后、用力排便后發病,過度勞累、情緒過激等因素可增加患者發病風險,使得心排量下降,心肌耗氧量上升,伴隨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者,可進一步擴大梗死面積[6]。
醫護人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時,應以迅速恢復心肌血流灌注、縮小心肌缺血范圍、防止梗死面積擴大和維持心臟功能為原則。阿托伐他汀即阿托伐他汀鈣,是常用的血脂調節藥物,通常被用來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和冠心病。該藥物可選擇性、競爭性對HMG-CoA還原酶進行抑制,可對羥甲戊酸代謝產生抑制作用,可使得膽固醇被清除,抑制載脂蛋白合成,調脂作用明顯;此外,阿托伐他汀鈣可對炎性介質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穩定斑塊,對患者血管內皮功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7]。但阿托伐他汀在使用過程中可引發消化系統、肌肉骨骼和皮膚等不良反應,導致胃腸道反應、關節疼痛和皮疹等表現,臨床應用受限。
中醫學中并無急性心肌梗死這一病名,歸為“真心痛”范疇。本虛標實,肝腎虧虛、濕濁內生、氣虛無力致使痰濕不化、濕聚為痰,外感六淫、情緒不調或飲食不當等因素致使脈絡痹阻引發此病,需以寬胸開痹、恢復氣血運行為用藥原則[8]。麝香保心丸由麝香、人參提取物、肉桂、牛黃、蟾酥、蘇合香和冰片配制而成,麝香性溫,味苦,入心、肝、脾經,可有通絡散瘀之效;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心、肺、脾經,可補脾益氣、大補元氣,可在消散瘀血的同時預防新瘀血生成;蟾酥辛、涼,有毒,入心、肝、脾、肺四經,可有解毒開竅和止痛的作用;蘇合香性溫,味甘、微辛,歸肝、脾、肺、胃經,冰片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二者一溫一寒,均有豁痰醒神開竅之效,可在開竅的同時遏制胸陽;牛黃性涼,味微苦而后甜,歸心、肝經,可有豁痰、開竅、解毒之效;肉桂味辛、甘,性大熱,歸心、肝、脾、腎經,可溫經散寒。諸藥合用,共奏化痰開痹、寬胸開痹之效,改善心功能作用明顯[9]。與單獨使用阿托伐他汀相比,麝香保心丸的使用可降低用藥后不良反應,為藥物治療安全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中聯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麝香保心丸,效果好,用藥后安全性高,可對患者心功能起到明顯的改善作用,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