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逸婷
2020年初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不能如期返校上課。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各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工作。這一舉措不僅達成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愿望和目標,還讓教師們對日益興起的線上教育教學有了深入的了解。未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必然是教學發展的趨勢,作為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需求,了解線上線下教學各自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努力探索,構建出高效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本文就“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相較線下教學,線上教學對于大部分老師而言是相對陌生的。針對復學前幾個月的線上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反思,逐漸清晰了解了兩種教學模式各自的優劣,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參考和探索方向。
(一)線上教學的優勢
線上教育作為當今社會許多成人非常喜愛的學習充電方式,和常規線下教學模式相比,必然有其獨到之處。
1.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線上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性地觀看視頻,完成作業。聽課過程中碰到感興趣的話題,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搜索自主查閱資料,了解更多信息,拓寬自己的視野。這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2.提供更為豐富、優質的教學資源
學生在網絡平臺上觀看的每一節空中課堂都是由專業團隊精心打磨的。優秀的教師,精妙的設計,嚴謹的語言再配合班級教師適當的補充,這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堂優質的語文課。
3.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線上教學最顯而易見的優勢就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自由安排,隨時隨地學習,反復查看所學課程。
4.利用平臺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如今,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平臺發布任務,利用搜集到的數據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線上教學的弊端
和常規線下教學模式相比,線上教學最大的問題在于教師很難在課堂上及時觀察和感知學生的情緒和狀態。這會導致監管不到位,使部分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產生懈怠情緒,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這類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這一問題還會導致教師很難判斷出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識,不能快速有效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繼續學習,學習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各有優缺點,那么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進行混合式教學,使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得到優化,提升教學質量,是我們新時代青年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實踐并研究的。
下面結合我的教學經歷,談談自己是如何在低年段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
(一)備課
眾所周知,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關鍵。在備課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借助網絡尋找優質的教學資源,并適量適度地融入教學設計中。
“空中課堂”的誕生,使這樣的資源來得更直接更有借鑒性,里面的每堂課幾乎都是優質好課,但好資源的借鑒和使用一定要符合自己班級的學生實際情況和能力。以《夜色》一課為例,空中課堂中,蘇老師對本課內容、生字和朗讀都進行了詳細的指導,但受時間限制,寫字環節只能挑選4個生字進行書寫提示。結合我班學生對字詞書寫掌握的程度,在備課過程中,我借鑒了以往空中課堂的寫字教學,結合《教師教學用書》,借助“釘釘”平臺進行了寫字指導微課錄制。微課中,我不僅對本課要求會寫的每個生字進行了細致地書寫要點講解和范寫,還著重強調了空中課堂沒來得及提到的“晚”字的書寫易錯點。最后,我還附上了書寫評價表,引導學生提高寫字質量。

通過錄制這樣清晰直觀的書寫微課,我發現學生的書寫質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在往后書寫“晚”等字時,錯誤率也大大降低了。
(二)預習
想要提高聽課效率,課前預習必不可少。現在借助“曉黑板”平臺“朗讀背誦”板塊發布朗讀任務,老師就能在不一一仔細聆聽的情況下,借助智能助手,通過直觀的數據,輕松高效地了解每位學生以及整個班級的詳細朗讀情況。對于未能及時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平臺還設置了提醒功能。不僅如此,同學之間還能相互聆聽錄音音頻,察看測評結果。這一功能在大大減輕了教師負擔的同時,還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了預習任務。現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很少出現朗讀頻繁出錯的現象了,課堂效率變高了。
(三)上課
同一班級,同一堂課,兩名老師同時授課,借助空中課堂,教師就能輕松做到這一點。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由專業團隊精心打磨,能夠邀請名師在線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是空中課堂的一大亮點。但由于課程是提前錄制的,空中課堂存在著兩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第一,無法進行實時地互動;第二,無法根據班級情況調整教學方案。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情有的放矢地選取片斷輔助教學,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地評價。
以《端午粽》一課為例,空中課堂中,本課第2自然段的講解非常清晰明了,因此我直接截取第2自然段的教學片斷,將它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在播放過程中進行實時點名提問和點評。在課堂反饋中,我發現班級學生對本段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手法有了清晰的了解。基于學生已經掌握本段內容,課堂教學中,我在空中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還進行了適當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嘗試著仿照課文進行仿說,教學片斷展示如圖2所示:

(四)鞏固
一堂課的結束并不代表學習的結束,溫故而知新,借助線上平臺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也能做到既方便又高效。
往常,遇到需要仿說的課文,受時間限制,每次只能在課堂上請幾名學生進行仿說練習,而現在通過平臺發布仿說作業,每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
有時也會遇到課文的一部分重難點知識學生掌握不到位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我仍會借助“釘釘”平臺錄制微課,以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鞏固復習。
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我還會借助平臺設置打卡任務,鼓勵學生進行每日閱讀打卡;開設討論區,引導學生開展趣味線上活動。
經過一段時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后,我欣喜地發現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了很大的改善。
全新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學習的興趣變得更濃厚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樂于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逐漸活躍了起來。不僅如此,借助線上平臺發布任務,善用網上資源輔助教學,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地檢查和反饋,很好地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效率隨之提高了不多。
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仍處于摸索和探究階段,在實踐的過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值得我好好關注和反思。
(一)多關注缺少家長監督、陪伴的孩子
起初,我忽略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只知道一味地布置任務,提出要求。但其實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段的小學生來說,熟練掌握并運用電子設備是一項挑戰。面對缺少家長監督、陪伴的孩子,教師應該示范和指導學生如何運用相關軟件,幫助孩子盡快掌握這項技能。此外,教師還應該時時關注這些孩子的學習情況,指導他們如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的利弊,避免沉迷于網絡。
(二)多學習現代教學技術
線上教學期間孕育出了許多線上教學軟件,借助這些軟件,很多令人頭疼的問題迎刃而解,為突破重難點騰出了許多的課堂時間。未來必然還會涌現出更多輔助教學的軟件,教師應當與時俱進,多多關注、學習現代教學技術,讓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新的時代,新的要求,線上教學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越來越廣泛,可以預料到“線上線下”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必然是未來教育發展的趨勢。每位教師都應順應時代的發展,善用網絡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合理借助網絡平臺輔助教學,取長補短,共同努力探索構建出高效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