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婧
當前,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的過程。”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絕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把聚焦點放在了課堂教學的設計上,但作業的設計卻往往被忽視。其實,作業包括課內和課外作業,既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有效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消化課堂中習得的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
國家“雙減”政策頒布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作業只能布置口語作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設計有效的小學低年級口語作業,讓學生喜歡、家長認可,真正做到高效減負呢?
小學低年級學生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事物的喜好基本取決于事物本身是否有趣。但如今,他們的英語口語作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形式比較單一,無非就是聽、讀、背,學生不感興趣;第二,可檢測性差,缺乏評價;第三,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忽視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因此,筆者致力于設計適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基于課程標準的集趣味性、拓展性為一體的小學低年級英語口語作業,希望通過研究,助推小學低年級英語口語作業的提質增效。
(一)通過問卷,分析問題
依據《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作業的要求,筆者從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英語作業的感興趣程度,對完成英語作業的重視程度以及教師日常布置的英語作業形式三個方面設計了調查問卷,并對所在學校一、二年級共計380學生發放,有效問卷359份,有效率95.73%。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日常的英語作業并不感興趣,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在家長的督促下按時按量地完成,更多的學生對口語作業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甚至還有一小部分存在不完成作業的情況,他們大多覺得做作業沒有成就感,尤其是聽、讀、背這樣的口語作業,反正老師也很難檢查和評價,更是可做可不做。而就作業的形式而言,大多數學生偏愛與生活聯系緊密、開放性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型作業,比如:動手設計、微信共享、調查討論、對話表演、課本劇等。
可以肯定,現行的低年級英語作業不受學生歡迎。為提升作業的有效性,小學低年級英語口語作業必須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出發,集趣味性和拓展性為一體,能為學生提供交流分享的平臺和發揮想象力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二)更新理念,尋求支撐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在《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一書中提出,智力由八種能力構成: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及自然認知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的廣泛性和開放性,讓我們認識到每個學生的身上都必然存在著可發展的潛能,只不過是表現在不同領域而已。
多元智能理論為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學生只有在充滿生機、充滿趣味、豐富多彩的作業性質和科學多元的評價體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作業的樂趣、實踐的充實、合作的收獲、成功的快樂。
(三)開展實踐,探索策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英語口語作業,筆者共設計了四大類口語作業:反饋型口語作業、體驗型口語作業、實踐型口語作業及閱讀型作業。
1.反饋型口語作業
(1)朗讀作業
低年級的小學生具有樂于模仿、樂于展示等優點。在布置聽讀作業時,教師利用“口語100”這個英語學習平臺,要求學生在平臺上跟讀、模仿語言學習內容。平臺能根據學生的跟讀錄音自動進行打分。教師在檢查作業時,也可以通過回放錄音給予每一個學生單獨的評價。不僅如此,學生與學生之間能通過點擊相互的錄音并贈花的形式給予同學評價。另外,平臺還對學生每周的朗讀時間以及得花總數進行統計,評出每月的口語之星、勤學之星等。
像這樣基于練習時間、練習效果,兼有“師生”和“生生”的評價作業,讓學生對“讀”的作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2)配音作業
配音是學習英語的一種好方法。大量的英語配音APP的涌現,如:趣配音等,不僅豐富了作業類型,也能提高學生對于英語作業的興趣,還能增加語言積累。教師可鼓勵學生為他們喜歡的英語原版動畫配音,并上傳給教師。教師邀請全班從配音內容、逼真度、趣味性等方面對配音作業進行評價,每周推選三個優秀作品,發送到班級群分享。最初,教師并沒有對配音內容的難度作要求。但是,在不斷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學生自發尋找對自己而言更具挑戰性的內容,語言能力不斷提升。
2.體驗型口語作業
問卷調查是一種面向群體或個體的調查形式,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讓學生體驗語言交流的真實性。學生通過問卷調查操練語言,提高交流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
結合牛津英語上海版2BM4U1Activities一課的學習內容,筆者布置了一個有關個人能力的調查問卷,作為課堂活動的延伸。

這個調查活動的設計目的,一方面是復習鞏固學生所學的核心知識點,另一方面是激發學生用英語交際的意愿,鼓勵學生用英語探究、思考、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
3.實踐型口語作業
實踐型口語作業,要求學生動一動、說一說。對于好奇的低年級小學生,若能親身動手實踐,不僅能更好地掌握語言知識,還能喚起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1)單詞卡片作業
為了幫助低年級學生建立單詞音、形、義之間的聯系,教師可組織學生將教材配套的練習冊附頁中的單詞卡片沿線剪開,然后讓學生讀單詞,畫一畫能表達單詞意思的圖??梢栽诩一蚰玫綄W校,與父母或同學隨機抽取卡片朗讀單詞或圖片。游戲式的口語作業,深受學生的歡迎。
(2)照片作業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字母的朗讀,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在身邊尋找英文字母,拍照共享到班級交流群,然后運用微信語音功能拼讀字母組合,最后比一比誰找到并能讀出來的字母組合最多。KFC,CCTV,Metro,Wechat...往日學生們容易忽略的身邊的英文組合被一一發現,這些字母組合代表的含義更是不攻自破。學生們既學到了知識,又充滿了成就感。
(3)制作頭飾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做一做、說一說、演一演的活動形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作業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用英語進行表達與交流的興趣,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牛津英語上海版教材1A M4U1 On the farm這一單元時,教師鼓勵學生按照書本中的活動內容進行頭飾的制作,然后帶著頭飾學一學農場動物的叫聲,表演動物做自我介紹。有了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都爭搶著表達,學習興趣被大大激發。
(4)信息資料收集作業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網絡資源和信息技術來擴充知識面。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語1B M4U2 New Year?s Day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去收集有關新年的資料,有的學生收集了西方國家過年的習俗,有的學生通過查找發現外國人過的新年中國人稱之為元旦,中國人更重視的是春節。學生們在收集資料的同時,既了解了異域文化,又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4.閱讀型作業
閱讀作業一直是英語教師們想要布置卻總覺得難以操作的一項作業。筆者嘗試了將班級學生以四人為一個單位分組,結成“閱讀聯盟”。學生們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英文繪本,在家自行閱讀。在家閱讀時,可要求父母對自己的閱讀時間(15分鐘為一個單位)和專注度(每天最多得一個圈)進行評價(涂圈圈)。一個月后,將自己所讀的書目帶來學校,向小組成員推薦自己所閱讀的書目,以借出去的書的數量多少決定獲得的圈圈數,并最終推選出每月的“閱讀之星”。
評價表如圖1:

理論和實踐經驗都表明,有效的作業設計要能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活動,成為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成為體驗成功的樂趣的活動。只有這樣的作業才能引導學生不斷擴充學習領域,挖掘內在潛力。通過研究,筆者提煉了有效設計小學低年級英語口語作業的一些經驗。
1.有效的口語作業設計應注重趣味性和開放性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更喜歡富有趣味性的作業,而作業的目的和意義決定了它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感、有所得。因此,趣味性和開放性成了有效口語作業的先決條件。口語作業設計實踐中,筆者采用的游戲、比賽、拍照、畫畫的形式保證了作業的趣味性。而作業的開放性則體現在,教師至始至終沒有對作業的難度、完成作業的數量和完成作業的地點和時間作硬性要求。比如,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動畫片段配音;還可以選擇數量不同、難度不一的字母組拼讀;更可以選擇不同難度的繪本進行閱讀。筆者認為,這也是一種開放。有了趣味和開放性的要求作為保障,無論是反饋性口語作業、調查訪問口語作業、實踐操作口語作業還是閱讀作業,學生都可以全情投入到作業中去,參與、體驗、實踐,作業的效果不言而喻。
2.有效的口語作業設計應重視作業的交流性和人文性
英語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工具性更多地指向用英語交流,而人文性指向的是文化的習得。調查訪問、向同學推薦英文讀物、組內討論新年的不同習俗,這樣的作業,就要求有同伴的合作才能順利完成。在組內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有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鞏固,還有文化異同的體驗,對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和健全學生的人格大有益處。小組合作的形式,易于在小組內相互傳遞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勵小組成員的參與意識,并發揮各自的專長,達到知識共享、能力共進的目標。
3.有效的口語作業設計應完善作業的評價機制
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習。學生之所以樂意利用口語平臺完成聽讀作業,是因為評價。除了等第制的評分鼓勵外,每周評出的口語之星等,也是學生們所期待的。而在完成小組合作的作業時,雖然教師并沒有對難度作要求,但是,多向性、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于挑戰自我,逐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