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明
摘 要:增加親和力是高校思政課教改的重要目標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把現代網絡技術的最新成果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利用好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推動思政課教改,有助于活躍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學效果。主要探討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之一的“對分易”在思政課考勤、整合教學資源、促進課堂師生交流以及平時成績計分等方面的教學應用。結合在思政課開展“歷史上感動瞬間”小組課堂演講比賽,探索將“技術”與“思想”“溫度”與“效度”結合在一起,創新高校思政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關鍵詞:“對分易”教學平臺;思政課教學;課堂教學模式
提高思政課的“溫度”與“效度”,既要遵循教書育人規律與學生成長規律,根據當代大學生的行為特征、興趣愛好,又要從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等方面探索教改新路。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相繼出現,給教學提供了多樣的選擇。其中,比較常用的是“學習通教學平臺”“藍墨云班課”“對分易”教學平臺。這些教學平臺的共同之處是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提高傳統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主要探索“對分易”教學平臺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對分易”是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一個應用軟件,適合多種教學模式,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免費使用,不收取任何費用;二是不需要添置任何硬件設備,利用電腦、手機就可以完成互動教學平臺的搭建;三是操作簡易,不需要專門培訓,按照視窗指示操作即可。“對分易”在高校理工醫學專業中應用比較廣泛,相關研究比較豐富。李萬偉(2018年)探討了利用“對分易”搭建環境衛生學翻轉課堂的可能性。陳龍菊(2020年)在“運動系統”課中通過兩組課堂教學的對比,得出“對分易”組效果更好的結論。宋忠好(2019年)分析了“對分易”幾大模塊,研究了對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率的作用。在2018年首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分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召開之前,對包括“對分易”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在高校思政課堂教學的研究并不充分。
“對分易”教學平臺有助于解決思政課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難題
根據“問題導向、目標引領”的原則,筆者梳理出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2018年以來,深圳技術大學開始使用“對分易”教學平臺組織思政課堂教學,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提問、教學資源匯集、網上問卷調研、互動討論、平時作業練習等。
第一,解決思政課考勤難。高校思政課是全校公共課,每堂課學生的人數普遍較多。采用傳統點名考勤方式,由于耗時長往往會擠壓上課時間。例如:一堂課學生人數100人,每次全員點名至少需要20分鐘。如果每堂課都考勤,在實際教學中難以做到;如果不考勤,又無法有效地保障課堂教學秩序。另外,思政課考勤除了保障課堂教學秩序,還對立德樹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誠信”“公平”教育時,思政課堂上的考勤實質上是培養學生養成“誠信”“公平”的學習習慣。
“對分易”的“考勤”模塊提供“二維碼簽到”與“簽到碼簽到”兩種形式。學生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或輸入“簽到碼”進行簽到。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進行考勤,100人的班級,教師可以設置不同時長的考勤時間,全面覆蓋點名最快可在15秒內完成,考勤能夠做到精準及快捷。
第二,整合思政課教學資源。思政課教學資源種類多、來源廣,更新速度快。教師在上課前習慣將PPT拷貝到授課電腦中,課后將PPT及課外閱讀材料通過電子郵件發給學生,這種方式不僅增加了教學的環節與任務,而且教師也無法了解學生是否下載課件與閱讀材料。
“對分易”教學平臺的“課程資源”模塊提供了一個PPT課件集散中心,教師不僅可以集中把PPT放在這個模塊內,而且可以把其他教學資源放在模塊內,如把不同的教學資源整合(WORD版文字資料、圖片、短視頻)以及其他課外閱讀材料放在教學平臺上。這不僅消除了學生和教師反復拷貝、上傳下載課件的繁瑣,而且把課內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閱讀與學習材料,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了解每一位學生下載學習資料的情況,做到精準施教。
第三,構建思政課課堂互動教學環境。如何讓大班教學的思政課“互動”起來,就成為思政課堂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個難題。在大班教學的思政課堂,教師如果采用傳統提問等互動教學方式,參與的往往只有少數的學生,根本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
“對分易”的“討論區”給教學提供了互動交流的平臺。教師可以在該模塊設定主題,發起討論,所有學生都可以參與,表達意見、發表看法。“對分易”教學平臺中還有一個功能是“微信消息”,教師利用這個功能可以把通知、討論主題以微信消息的形式發送給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隨時向教師請教問題,實現了課堂內外教與學的互動交流溝通。
第四,解決了思政課平時考核評分難。近年來,為了提高思政課質量,“過程考核+期末考核”取代一次性期末考試已經成為選項。實施學習過程考核既容易又難。說它容易是指把學習過程分解為不同的環節比較容易,說它難是指實施起來比較難。
“對分易”教學平臺提供了解決方案。以課堂發言為例,“對分易”的“課堂提問”模塊提供“搶答”“點名提問”“隨機提問”三種提問方式,教師在平臺上可以為學生的課堂發言打分以及自動統計分數。以平時作業為例,“對分易”教學平臺的“在線練習”模塊提供判斷題、單選題、多選題等題型,方便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考核。假設一個班有100名學生,平時每次作業題量為20道,采用傳統方式批改,教師需要三四個小時完成,“對分易”教學平臺僅需要1分鐘即可完成。教師在上傳題目的同時提供正確答案和批改標準,“對分易”教學平臺會自動批改,且批改的正確率達100%。
“對分易”教學平臺有助于組織形式多樣的思政課堂教學
探討利用“對分易”教學平臺豐富思政課堂教學是研究的另一個方向。2019年春季學期以來,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門課上,利用“對分易”開展“歷史上感動瞬間”小組課堂演講比賽。演講比賽要求學生以分組參與的方式,從教材書籍、影視作品、新聞報道中選取中國近現代史相關內容,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令人感動的人物、事件,并結合當代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抒發自己的感想。“對分易”教學平臺的多項功能被應用在組織思政課堂辯論賽、演講賽。
第一,利用“對分易”教學平臺的“自動分組”模塊進行分組。“歷史上感動瞬間”小組課堂演講比賽的第一步是對學生進行分組。用“對分易”不僅可以快速進行分組,而且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參數,分出不同類型的小組。例如:設定分組的人數,進行男女均分,只要設定相關參數即可。分組完成后,每位學生不僅知道自己的組員,而且知道其他組的組員,小組內部與小組間均可在“對分易”上進行交流溝通。
第二,利用“對分易”教學平臺的“作業類型”模塊網上布置作業。把“歷史上感動瞬間”小組課堂演講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布置作業。在“作業類型”中選定“小組作業”。同時,可以設定“截止時間”。
第三,利用“對分易”的“討論區”模塊組織討論。在“對分易”發起“歷史上感動瞬間”的討論,包括討論選題、制作精美PPT、演講。教師需要關注討論區并及時回答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了激發學生參與討論,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允許匿名發言”。
第四,利用“對分易”教學平臺的“投票”模塊設置互動投票環節。在組織小組上臺演講的環節中,可以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設置互動投票環節。例如:把對每個小組課堂演講的評分權交給學生。在“投票”區“主題”欄填寫每組課堂演講的標題。可以選擇“匿名”與“實名”,為了公平,在教學實踐中選擇“實名”。“類型”選為“單選”。“選項”分別填寫“優”“良”“中”“及格”“不及格”。在小組完成課堂演講后,現場由學生給予評分,并及時公布分數。
結論
“對分易”教學平臺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思政課堂教學的問題,而且有助于打造學生能夠參與的思政課堂互動教學平臺。“對分易”教學平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高效性。節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對分易”教學平臺“考勤模塊”可以節約大約10分鐘~15分鐘時間,考勤節約下來的時間相應地增加了教學時長。另外,使用“對分易”教學平臺不需要另外購買軟件,添置硬件設備,只需要通過現有的手機、電腦即可。
第二,互動型。增加互動、激發學習熱情。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及資源自主預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協助教師組織教學,節約批改作業時間,快速更新教學內容,促進師生之間進行經常性交流。
第三,精準性。精準考核,公平透明。“對分易”教學平臺可以對平時考核設定相關選項與分值,對學生進行考核及總分統計,有效地解決了取消期末一次性考試后對學生的考核難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包括“對分易”教學平臺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畢竟只是“術”,只是提高思政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在思政課堂教學中利用包括“對分易”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一方面,出現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對分易”教學平臺需要學生通過手機參與,自然就需要面對解決學生“過度”使用手機這個新問題。另一方面,學生重視教學互動的“量”而忽略“質”的問題。由于技術的限制,“對分易”教學平臺對學生的考核只能停留在對學生完成平時作業“量”的考核層面, 而無法做到全面系統的評估。因此,思政課堂教學在利用包括“對分易”教學平臺在內的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的同時,依然要發揮思政課教師的主動性。既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解決課堂教學中考核的瓶頸,更需要以嚴謹的邏輯吸引學生,以深邃的理論引導學生。處理好“術”與“道”、“形式”與“內容”的關系,這是提高思政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本文系深圳技術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對分易課堂模式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810510103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萬偉,李曉紅,賀圣文,等.對分易平臺支持下的翻轉課堂在環境衛生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29):261-262.
[2]陳龍菊,譚文波,吳建清,等.對分易軟件在卓越醫師班《運動系統》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3):138-139.
[3]馬雯芳,田慧,蔡毅,等.BOPPPS結合對分易教學模式探討—以“中藥鑒定學”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1(25):137-140.
[4]宋忠好,張元.“移動互聯網平臺+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7(6):129-132.
[5]劉國旭,余治雨.基于對分易的高校課堂信息化教學實踐[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3):41-43,46.
{作者單位:深圳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社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