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
摘 要: 黨史學習教育自啟動以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始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三個落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有效轉化,高標準、高質量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大會上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1]黨史學習教育自啟動以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始終將黨史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廣大師生發(fā)揚紅色傳統(tǒng),汲取奮進力量,高標準、高質量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堅持“四個精準”,以“四個突出”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
學校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工作要求,堅持“四個精準”,即精準識別黨員干部、師生的差異化需求,精準立足新時代青年的思想實際,精準匹配學習內容和方式載體,精準把握重要時間事件節(jié)點,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走向深入。
1.突出政治引領,強化責任落實。黨內集中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偉大創(chuàng)舉。[2]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后,學校黨委迅速組織校院兩級中心組集中學習,并于北京高校中率先舉辦“青年學黨史 永遠跟黨走”系列活動,動員全體二外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以黨史學習教育筑牢信仰之基、感悟初心使命。學校以實現上述目標為落腳點,以構建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為著力點,深化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將教育成果持續(xù)轉化為學校治理效能,第一時間成立由書記、校長擔任雙組長的學校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出臺工作方案,召開動員部署會,由校黨委書記作專題黨課“第一講”,實現主題教育在校園內全面“動起來”“熱起來”;同時,以“書記帶頭講、班子引領學、翔宇百人宣”等形式,在全校形成“領學、導學、帶學、研學、自學”模式,以“頭雁效應”持續(xù)掀起政治理論學習熱潮。
2.突出全員覆蓋,強化統(tǒng)籌兼顧。高校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將黨史學習教育全方位融入“大思政課”的課堂教學。學校在創(chuàng)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建設,整合馬院教師、黨員領導干部、業(yè)界專家力量,打造思政“金課”,重點培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外譯”“大使看中東”“紅色旅游”等方面狠下功夫,培育出一批具有鮮明二外特色的課程思政項目。其中,“大使看中東”課程由外交部原副部長楊福昌領銜、13位共和國前任大使集中授課,是目前國內高校唯一一個由一線外交官集體為學生系統(tǒng)講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的課型;學校注重加強校領導與聯系班級聯動工作,通過開展共同點亮“微心愿”“致敬百年·手植海棠”“百名青年運河長跑”“百名師生共繪百米黨史畫卷”等活動,圍繞黨史學習教育,用好思政教育大舞臺。
3.突出青年特點,強化入腦入心。承辦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我聽親人講‘四史”活動,承辦文化和旅游部“百名紅色講解員講百年黨史”首場高校宣講,舉辦“百人講百年黨史”大賽,用七種語言講述黨史故事,開展“融入兩個一百年”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推出“百個入黨故事、百篇主題推送、百封跨越時空書信、百堂專題黨課、百幅黨史圖片展”五個一百系列活動,用身邊人講述身邊事,小故事折射大道理,著力發(fā)揮朋輩力量;打造“處處都是黨史景觀、人人都是黨史宣講人”的學習氛圍,推出“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展,在北京高校中首創(chuàng)以整座校園為“黨史展廳”的形式,通過多媒體互動、全息投影、知識展墻等豐富形式,將“黨史”“校史”“校園文化”三大元素融為一體,讓師生在走中學、在學中悟、在悟中用,立體化、全方位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4.突出正確方向,強化分類指導。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將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黨史學習教育始終,邀請知名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輔導報告,堅持不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師生頭腦;開展“學黨史·讀好書”活動,推出《百年百部紅色文化經典作品推介名錄》,以黨史研究帶動黨建思政研究成果落地;對二級黨組織、黨員領導干部、普通師生分別提出針對性要求,定期督導二級黨組織黨史學習教育進展情況,指導各單位做好“特色文章”,將黨史學習教育與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落實、意識形態(tài)專項督導等有機結合,壓緊壓實責任。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紅培工程”引領師生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學校黨委圍繞培根鑄魂、啟智潤心不斷凝練特色,全面實施“紅培工程”。工程突出“一個總基調”—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發(fā)揮“兩個主要優(yōu)勢”—紅色資源優(yōu)勢、特色學科優(yōu)勢;涵蓋“五個紅”:紅色課程體系、紅色品牌賽事、紅色實踐教育基地、紅培思政工作室、紅色精神文化體系,打造思政工作的“北二外模式”,于2021年成功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百個精品項目”。
1.打造祖國大地上“行走的思政課”。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chuàng)意策劃大賽已成為覆蓋“千校萬人”的黨史大課、思政大課。作為“紅培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由學校率先發(fā)起創(chuàng)辦的“全國大學生紅色旅游創(chuàng)意策劃大賽”,已經連續(xù)舉辦十一屆。2021年5月,大賽以“青春追尋紅色路 不忘初心跟黨走”為主題,在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浙江嘉興舉辦全國總決賽。紅旅大賽創(chuàng)辦十一年來,已吸引近千所高校的四萬名師生參加,走入六個革命老區(qū),成為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紅色旅游專業(yè)賽事。學校致力于打造祖國大地上“行走的思政課”,在紅旅大賽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學校又啟動舉辦首屆“全國大學生紅色創(chuàng)意漫畫設計大賽”,用漫畫形式回顧“百年大黨的歷史足跡”,通過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活動,真正把“紅色種子”種進青年人的心里。
2.用好紅色資源,校地共建“紅色育人基地”。學校先后與北京新四軍研究會、浙江嘉興共建“紅色育人基地”,與石景山區(qū)人民政府、北京冬奧組委會簽訂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與香山革命紀念館就多語種講解員培養(yǎng)開展合作。在與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的合作中,學校學生集中采訪100位新四軍老戰(zhàn)士,學生與黨史“活教材”面對面,接受紅色革命教育。未來,學校將思政課堂搬到服務國家、服務首都建設的現場。
3.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三全育人”全過程。黨史學習教育和“三全育人”的育人導向是一致的,都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兩者同頻共振、同向同行。[3]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學校黨委推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建設方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tǒng)領,發(fā)揮紅色資源育人和志愿服務育人特色,將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十大系統(tǒng)相整合,全面浸染學生的“紅色”底色,培育有中國心的國際化人才,打造“一統(tǒng)領、兩特色、十育人”三全育人格局。
4.厚植紅色文化土壤,建設文明校園。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能夠塑造青年學子的世界觀和大局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至關重要。堅持紅色文化引領,處理好“歷史與現代、傳統(tǒng)與國際化”的關系,在特色品牌活動中彰顯育人特色,打造具有文化底蘊、歷史傳承、體現時代精神的特色校園,使黨史學習教育達到廣泛覆蓋、深入挖掘、充分說理、透徹理解的良好效果。學校于2021年獲評 2018-2020 年度“首都文明校園”榮譽稱號。
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以“三個落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有效轉化
學校黨委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始終堅持“四個精準”,讓師生切實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新成果,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地見效,在服務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fā)展、推進學校事業(yè)進展、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中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1.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將“辦實事”落實到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上。按照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對學校“要更好承擔培養(yǎng)國際交往人才的任務,要適應北京‘走出去的各種需求”指示精神,扎實推進“2020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實施,持續(xù)深化以“多語種復語、跨專業(yè)復合”為特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堅持高水平專業(yè)建設,入圍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11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9個,近半數專業(yè)入選“雙萬計劃”。圍繞教育部、北京市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規(guī)劃,孵化打造30門精品核心課程;立足師生需求,為師生成長成才提供廣闊舞臺。在北京高校中成立首家“教師健康中心”,2021年上半年舉辦首屆教職工心理健康節(jié),活動覆蓋教職工200余人次。將黨史學習教育同做好2021屆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緊密結合,通過“英才推介”計劃、網絡直播、線上線下雙選會等形式,精準推送各類就業(yè)信息,助力學生成長就業(yè)。
2.厚植人民情懷,將“辦實事”落實到學校綜合治理能力提升上。全面分析梳理近三年來“12345”熱線大數據,整理出重點民生訴求問題26項,逐一掛賬銷號。深化“線上+線下”便民利民,全面推廣“65778001”服務熱線,實現快速受理、轉辦、響應、反饋、回訪的“一站式”服務,為師生群眾提供更好記、更權威、更便捷的意見訴求反映渠道。同時,學校建立“辦事大廳”,梳理完善辦事大廳辦事事項,將財務報銷相關業(yè)務融合在“辦事大廳”開展,提升師生辦事效率,實現“少跑路、多辦事”。
3.心懷國之大者,將“辦實事”落實到服務國家戰(zhàn)略和首都經濟社會發(fā)展能力提升上。全力做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服務保障工作,學校百人合唱獻詞團在天安門廣場精彩亮相;全力做好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服務保障工作;做強做優(yōu)特色智庫,推動形成“首都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chuàng)新、引領發(fā)展”的首都高端智庫體系;發(fā)布“首都關鍵詞”項目首批成果,助力中國治理話語走向國際;成功承辦北京市委宣傳部“愛上北京的100個理由”主題短視頻大賽,打造北京良好國際形象;《阿拉伯研究論叢》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為中阿交流搭建重要學術橋梁;與教育部有關部門開展合作,為將北京建成“全球主要留學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撐;持續(xù)加強全市唯一的“北京國際志愿服務基地”建設,并與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簽訂合作框架書,助力首都國際志愿服務的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1).
[2]鐘瑞添,李曉霞.論中國共產黨黨內集中教育的實踐啟示[J].科學社會主義(雙月刊) ,2020(2):91-97 .
[3]黃旭.構建高校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的思考[J].重慶行政, 2021,22(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