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玉



摘 要: 2021年,中共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激勵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黨史的資政育人作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以下簡稱二外)校內上下聯動,做深做實黨史學習教育學習方式方法,探索沉浸式學習體驗模式,將紅色黨史和學校校史鏈接,在北京高校中首創性地以整座校園為“展廳”,讓師生在走中學、在學中悟、在悟中用,真正將“黨史”“校史”“校園文化”三大元素融為一體。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沉浸式;“二外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光輝歷史的傳承和弘揚。作為一所周恩來總理親自創建并有著深厚紅色基因的外國語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始終將“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體青年學生中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在大學生群體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
作為最富有朝氣的一代人,青年大學生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進一步引導青年大學生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他們不斷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意義深遠。
1.引導青年大學生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落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的重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離不開當代大學生,他們同樣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流砥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1]
在大學生群體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對于這一群人的理想信念、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有直接影響。我國大學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大學生群體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和發展成果,而且還能真正促使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何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展中國”。
2.引導青年大學生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教育和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備要素。中國共產黨走過的100年,是團結帶領人民攻堅克難、萬眾一心,取得一個又一個令世界為之仰慕的傲人成績的100年。可我們不能忘記,當代大學生群體生活在一個國家富強、社會安寧的美好時代,關于舊中國的一切都是通過教科書獲得,他們也許不會對過去的山河破碎和戰亂帶來的苦難有切身的體會,因此“填鴨式”的教學并不能激發起他們的同理心。在這一群體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用學生喜愛聽、聽得進的語言教會他們正確看待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阻撓,從而真正讓他們明白,只有聽黨話、跟黨走,從先輩們的艱難困苦中汲取營養,才能獲得克服困難的奮進力量,從而使得這一代大學生群體更加銳意進取,在新的百年征程上再續輝煌。
3.引導青年大學生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是將正確的歷史觀深深植根于這一群體之中的有效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1]大學階段的學生群體由于學習思維能力活躍,對各種新鮮事物和思潮持包容態度,同時受制于自身閱歷和能力的局限性,價值塑造尚未定型,比較容易受到各種有害思維的影響和裹挾。對于新時代的大學生而言,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將最大程度地幫助他們堅定理想信念、辨別是非,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增強洞察力和判斷力。
在大學生群體中強化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路徑
立足新時代,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黨史學習教育,需要在多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靈活運用現代各種技術手段,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以青年大學生群體善于接收的“語言模式”加以轉化,以保證教育的落地見效、入腦入心。
1.讓課堂學習之外的黨史課有“顏值”也有“言值”。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統一部署和北京市委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21年6月18日,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在北京高校中首創性地以整座校園為“展廳”的沉浸式教育形式—“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黨史學習教育沉浸式主題展覽開展。展覽將紅色黨史和學校校史鏈接,通過室內外全息投影、大型裸眼3D合影區、黨史時光站、3D造型黨史知識展墻、黨史知識自測互動區等豐富形式,重點突出展覽的“知識性”“立體性”“趣味性”,真正將“黨史”“校史”“校園文化”三大元素融為一體,讓師生在走中學、在學中悟、在悟中用。展覽分為“紅色百年”“青春向黨”“再創輝煌”“榜樣力量”四大篇章。其中,第一篇章“紅色百年”以校園內100米道路為主體,打造出一整條由11塊3D造型知識展墻組成的“紅色之路”,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征程;第二篇章“青春向黨”依托求是樓大型廣場,通過裸眼3D合影區、室外全息投影幕布、黨史時光站、黨史知識自測互動區等,采用豐富的多媒體手段,為師生了解黨的奮斗歷程、學習黨的基本知識、認識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提供平臺;第三篇章“再創輝煌”將現有的校史展館“心館”整體納入,多元立體地將校史融入到百年壯闊黨史中,展現學校深厚的紅色基因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第四篇章“榜樣力量”利用35塊實體櫥窗,重點推出“我的入黨故事”“百人講百年黨史”等特色欄目,身邊人講好黨史故事。與此同時,在圖書館、周恩來總理雕像、人文樓明德廳等重點位置舉行百年百部紅色文化經典推介與師生共讀活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主題展演等,在全校范圍內形成“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良好氛圍。
開展三個月以來,學校各二級黨組織來館舉辦主題黨日活動60余批次,校內外參展黨員、師生達到2,500余人次。黨史學習教育北京教育系統第三指導組在入校指導期間,對學校將“黨史”“校史”“校園文化”元素有機熔鑄的創新性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學校要進一步引導師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砥礪初心使命。這種將黨史課搬到戶外的創新做法,“顏值”與“言值”兼具,在師生群體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近年來,學校按照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和全國教育大會對人才培養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這個根本保證,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將校史融入到百年壯闊黨史,展現學校深厚的紅色基因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歷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1964年,為適應我國外交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在周恩來總理親自提議下,在原新華社外文干部學校的基礎上,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誕生了,先后隸屬國家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外交部和國家旅游局領導,最終于2000年2月,劃歸北京市人民政府管理。學校由當時的國家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直接負責籌備建立,首任院長由時任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李昌同志直接兼任。建校之初,陳毅副總理親臨二外作報告,并親定二外教學方針,明確了二外要培養的是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外語和外事干部,要求培養的學生除精通語言之外,更要擅長跨文化溝通。
57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傳承東西文明、促進中外交流”為己任,堅守對外文化交流的人才培養定位和辦學初心。學校黨委創造性地將校史融入百年壯闊黨史,建設基于黨史和校史的思政育人平臺,就是要從百年黨史、五十七載建校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就是要在這一重大歷史節點,向全體二外人發出新時代“百年二外”再出發的莊嚴號召。
今天的二外已經站在了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體二外人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永葆建校初心,勇擔時代重任,秉承“明德、勤學、求是、競先”的校訓精神,以史為鑒,以史勵志,勇于擔當,奮發作為,扎根京華大地,立足首都需求,建設更加優秀的二外,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讓紅色基因在二外代代相傳、讓紅色精神在二外永放光芒。
結語
綜上所述,在黨史學習教育向縱深推進的過程當中,二外傾情打造的將紅色黨史和學校校史鏈接、在北京高校中首創性地以整座校園為“展廳”的“二外模式”,對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可謂正當其時。每一名二外學子要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的學習方式和平臺,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精神發揚好,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汪曉東,王洲.讓青春在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重要論述綜述[N].人民日報,2013-05-04(1).
[2]李澤文.在“拔節孕穗期”打磨自己[N].人民日報,2019-04-18(5).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