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珠



“上 上 上!”
“快放技能打他!”
“你掩護我,我去偷襲!”
小孩們三五成群圍坐一團,雙手捧著手機,沖著屏幕叫嚷。游戲勝利時,會聽到孩子們大喊“Nice”;游戲失敗時,能聽見他們互相小聲埋怨。
這樣的場景,常常在社區、學校門口上演。
早在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便發出《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規定每日22時到次日8時不得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法定節假日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不得超過1.5小時。但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未成年人通過多種方法,使得時段時長限制無法發揮作用。
網絡游戲實名制防沉迷認證是如何“破防”的?我們又該怎么補上這一漏洞?
有需求有供應
賬號網絡租售現象普遍
帶著疑問,記者在學校門口采訪了多個未成年人。面對采訪,他們謹慎地表示,都是拿家長的手機玩網絡游戲,或用家長的身份進行注冊。
隨后,記者在部分小區又詢問了多個小學生,得到了不一樣的回答:“可以在網上租號玩啊,不用受時間限制?!?/p>
在百度上輸入“租號”二字,頁面顯示出大量“神級賬號租號1元起”“不用實名認證的租號平臺”等誘導性條目。記者隨后打開多個電商平臺,發現同樣存在大量游戲賬號租售商家。
游戲租號價格大都比較便宜,從1元到上百元不等,甚至不少商家打著“首單0元”的旗號未成年人吸引消費者,不少店鋪顯示:單個熱門游戲租號的月交易量就超過6000單,回頭客10萬+。而店鋪出售的網絡游戲也種類繁多,其中銷量排前的是時下熱門的王者榮耀。
在某二手交易平臺,記者輸入“游戲租號”,平臺推薦的“游戲頻道”里分類詳細,不僅能看見“租賬號1元起”,還有所謂的“高價招合租”“買賬號放心交易”“買賬號送皮膚”等多個項目。不少商家在物品描述中稱“高品質店放心購買”,還“貼心”地附上了詳細的交易步驟:聯系客服后,只要支付成功,就會自動發送賬號密碼,不限時長。
為繞開監管
未成年人“奇招”頻出
此前,多個電商平臺將“游戲賬號交易”服務列入虛擬產品門類,提示用戶在網游虛擬貨品交易時必須年滿18周歲,并提交身份信息進行實名認證。這意味著平臺將禁止并攔截未成年人網游虛擬貨品交易。
那么,未成年人是否真的就無法購買游戲賬號呢?
記者借用了一名14歲孩子的手機,用他實名認證后的賬號分別在多家電商平臺嘗試購買游戲賬號,淘寶網等部分平臺出現了未成年人攔截界面,但記者仍在更多未設置未成年人攔截界面的商鋪買到了“租號服務”。
2021年8月30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游戲問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并明確規定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
該通知對未成年人游戲時間限制再度加碼,嚴格落實游戲實名制。但是,未成年人是否真的能嚴格遵守游戲實名制,合理控制游戲時間?
為繞開防沉迷認證,他們想到的最直接、便利的方法:使用家長的身份信息來登錄游戲。于是,“60歲老太凌晨三點用趙子云拿了5殺” “追著爺爺要用他人臉信息來登錄”等案例,成了網友們對未成年人繞開實名制的調侃。
隨著國家接連下發通知,多家賬號交易平臺和多個電商平臺的租號現象確實有所改善,但提供租號服務的相關網頁、App并沒受到影響,甚至不少網友反映,價格更貴了。
13歲的小夏是某著名二手平臺上的“??汀?。他告訴記者,為了繞開未成年人實名監管,他經常用父母的手機租買一個游戲賬號,然后再用自己的手機登錄使用。
“登錄過程不需要人臉識別嗎?”面對記者的疑問,小夏肯定地說,“買貴一點的,商家有辦法?!?/p>
對此,記者進行了實測。在某購物平臺輸入“租號”后,記者選擇了一家銷量過萬的店鋪,當記者表示自己是未成年人想租號繞過防沉迷認證時,商家表示:目前手游租號無法跨過防沉迷認證,但是有一款商品可以繞開,只需要多付50元,之后游戲將不受任何限制。
隨后,記者詢問了多家租號店鋪,得到的回答大多是:商家有專門繞開防沉迷認證的辦法,并且遇到人臉識別系統問題,店家還負責“售后”。部分商家面對未成年人為了跨越防沉迷認證的行為不加以勸阻,甚至將“無防沉迷”作為賣點之一。
加強實名監管
需多方合力解決
《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明確,要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換言之,凡是向未實名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的都屬違法行為,相關部門將予以嚴厲打擊。
“即便是成年人把賬號賣給成年人,也是一個違法行為。因為這里面涉及個人信息的問題、涉及網絡行為的實名認證問題?!庇逯袇^人大代表、重慶志和智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胡平表示,所有的游戲平臺包括互聯網平臺,其中涉及賬號的問題,在網民協議中都有明確的規定,絕對不允許用任何方式進行轉讓租借,“所以這一個行為既違反了民事法律規定也違反了行政法律規定,甚至大批量出售出賣賬號的話,還可能觸犯刑法,就是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p>
胡平建議,首先,主管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游戲企業公開發行游戲程序活動的監管力度,對身份識別力度不足的游戲程序所屬企業進行建議和督促整改,從根源上減少規避防沉迷認證的非法賬號租售行為;其次,履行個人信息保護職責的部門應嚴格查處非法處理敏感個人信息行為,從監管上消滅非法賬號租售行為的生存活動空間。
你有拆橋記,我有過河招。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身份信息注冊登錄網絡游戲或購買成年人身份信息繞過防沉迷認證,不僅需要加強對電商企業、游戲平臺的監管,更需要家長加強監護督促、學校加強教育引導,更好地幫助指導未成年人了解掌握法律規定,嚴格執行相關要求。
從事多年教育工作的黔江區人大代表,黔江實驗中學高級教師、教科室主任徐祿友表示,正因為現有的網絡游戲在實名注冊和登錄的時候,沒有完全落實身份識別,才讓商家有了可乘之機。
他建議,游戲企業在用戶實名認證的落實過程中, 一定要把人和行為對應起來,加入人臉識別機制,并在游戲中設置分時段人臉識別,防止輕易用他人身份注冊和登錄的情況發生,盡到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責任。
同時,他建議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長及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加強正面宣傳引導,督促未成年人認真學習相關政策法規要求,培養和提高網絡素養,家長和學校要加強對孩子游戲賬戶的管理,指導未成年人在使用網絡游戲時進行真實身份驗證,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規定,共同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