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
“行千里”,始于交通;“致廣大”,依靠交通。
10月12日,重慶召開交通強市建設工作推進會,全面落實中央交通強國戰略部署,提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市,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更好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堅實支撐。
《重慶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35年)》《重慶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支持交通強市建設若干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成為全面落實交通強國戰略部署的重慶版“施工圖”,即重慶分步驟建設交通強市的“實施方案”。
“十四五”期間重慶將投資5000億元,到2025年,形成“高鐵千公里、港航萬噸級、機場雙樞紐、縣縣聯高速、組組硬化路”的交通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成渝雙核超大特大城市之間1小時通達、成渝雙核至周邊主要城市1小時通達、成渝地區相鄰城市1小時通達、重慶都市圈1小時通勤),北京、上海、廣州6小時通達。
到2035年,重慶將基本建成交通強市,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市域2小時暢行,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建成,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現代化水平居全國前列,交通產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交通強市,“人享其行、貨優其流”的現代流通體系全面形成,交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通產業集群,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先進的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支撐重慶建成享譽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目標已設定,“路線圖”已繪就,重慶該怎么戰、怎么干?重慶提出了要做到“5強”,即強通道、強樞紐、強網絡、強產業、強治理。扎實做好“5強”,方能破“圈”。
強通道,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
從國內國際角度,重慶將統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鐵公水空四式聯運,加快構建“4向3軸6廊”重慶綜合立體交通網對外運輸大通道,全面暢通出海、出境大通道,構建“四極”聯通的交通主軸,強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聯系,支撐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形成貫通東中西、覆蓋海陸空、連接海內外的對外交通格局,推動重慶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從區域協調發展角度,重慶將立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區兩群”交通互聯互通,加快構建 “1帶1圈 2射4聯”市域交通主骨架,堅持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現代化、多層次、廣覆蓋的一體化交通網,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1小時交通圈”。
強樞紐,更好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以共建通達全球、銜接高效、功能完善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為導向,重慶將加快構建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建成國家綜合性鐵路樞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形成“1+1+6+22”的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體系,統籌規劃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多式聯運、集散中轉和輻射帶動功能,堅持“站城一體”“港城一體”,推動臨港經濟、臨空經濟、臨站經濟繁榮發展,高質量打造樞紐港城市功能新名片,推動重慶加快建成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更好地將交通優勢、區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實現以交通“極”升級打造開放“極”、支撐強化經濟“極”、引領帶動產業“極”。
強網絡,提升協調聯動發展水平。
以做大做強主城都市區、做優做特渝東北、渝東南城鎮群為導向,加快建設“四網融合”的鐵路網,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區”;加快建設覆蓋廣泛的公路網,形成現代公路體系;加快建設通江達海的水運網,加快建成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建設輻射全球的世界級機場群,推動形成“市內雙樞紐協調、成渝四大機場聯動”的機場格局,全力打造國際航空門戶樞紐。
到2035年,重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約24萬公里,其中由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組成的快速網約1萬公里,由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普通國省道、高等級航道組成的干線網約2.4萬公里,由城市軌道交通、農村公路和支流航道組成的基礎網約20.6萬公里。
強產業,推動交通多元融合發展。
重慶將大力發展“交通+”產業,推進交通與物流、交通與旅游、交通與裝備制造等融合發展。統籌做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文章,發展港航物流、高鐵快運、航空物流。強化交通網“快進漫游”功能,支持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度假休閑旅游、自駕游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好特色交通線路。聚焦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航運裝備、航空器等產業,加快建設高質量現代化交通產業鏈,做大做強交通運輸產業集群。
強治理,全力提升行業管理水平。
重慶將堅持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協作,深入推進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突出改革引領,強化一體化管理,加強共享出行、無人駕駛等新業態法規政策標準研究。注重科技賦能,加強新技術應用,建設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機場、智慧樞紐。提高服務品質,推進群眾出行和貨運物流便利化,加強交通運輸人文建設,深入實施“人才強交”戰略,強化高素質交通運輸人才保障。
實施交通強市建設,事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城市競爭力提升和民生福祉增進的大事。未來,重慶要以把握大勢、適度超前的格局與遠見,以腳踏實地、持續發力的定力與耐力,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推動重慶在交通強國建設中先行示范,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助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成全國交通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