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爽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中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進一步深化,中俄兩國之間的經濟、科技、教育合作在進一步加深,培養既精通專業知識又熟練掌握俄語的高層次人才成為國內高校俄語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黑龍江大學中俄學院是黑龍江大學與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聯合培養“專業+俄語”復合型人才的學院,不同年級,學生將面臨不同的問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俄學院從多方面開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正常學習生活保駕護航。
關鍵詞:中俄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俄學院在全國首創“專業+俄語”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服務“一帶一路”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國際化、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為目標,依托黑龍江大學和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的優質辦學資源,這些學生將成為服務國家的具備較精通俄語、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專業知識、熟知俄羅斯國情、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對俄綜合專業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不同的求學階段,高強度學習壓力及競爭下,學生將面臨不同的心理困擾,如何加強“專業+俄語”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證這些學生正常學習生活是中俄學院面對和解決的緊迫任務。
一、“專業+俄語”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況
(一)自身影響
1.迷茫感較強。在社會、環境、經濟等快速變化的情況下,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從而使各行業的人員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學生對自己面臨的生活環境存在較強迷茫性,他們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不明白自己的奮斗目標。
2.自信心不足。由于為俄語零基礎學習,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語言天賦,自信心極大不足,不能夠樹立足夠的信心去迎接俄語學習帶來的挑戰。
3.努力度不足。很多學生走進大學后,實現了“上大學就不用學習啦”的目標,自我約束力較低,不能夠很好調節自己,不能很好平衡專業和俄語學習。
(二)其他影響
1.父母期望值過高。個別學生高考報考一味聽從父母安排,未能提前了解所學專業,來到大學后不能很好適應“專業+俄語”培養模式,加之父母期望孩子能夠獲得公派出國機會,導致個別學生覺得非常煩惱。
2.時間安排緊湊。在大學學習各種知識和參加各種活動,都需要大學生具有較強主動性、自主性,才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實踐效果。但是,有些大學生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參加活動、擔任學生干部時間,出現焦躁情緒。
3.對出國選拔認識不準確。部分同學將獲得公派出國機會作為自己大學的最終目標,未能獲得出國機會,將意味著自己“失敗”,隨之而來的放任自己,變得墮落,不能做出更加長遠的規劃。
二、出現心理困擾原因分析
(一)面對新環境難以適應
1.現實中的大學校園與大學生心目中的大學校園不一樣,由此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還有很多大學新生過高地估計大學的輕松程度,面對大學“專業+俄語”培養模式的學業壓力感到無所適從。
2.大學的教學理念與中學完全不同,新的學習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和大學新生以往的中小學學習、生活環境不一樣,使得很多大學新生不適應,從而產生困惑,繼而造成心理失調現象。
(二)未能對所學專業進行合理定位
部分學生僅僅將目標定位在本科三年級是否能夠公派出國,然而,大四年級才是大學生活的分水嶺,未能認清“專業+俄語”培養模式的發展趨勢,及時為自己設立求職、考研、出國的長遠目標。
(三)對網絡的依賴
網絡世界紛繁多變,精彩紛呈,有些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長時間沉迷于網絡,有些染上網癮,沉湎于虛擬世界的快感當中,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不愿與人面對面交往,甚至嚴重影響正常學業、影響人際交往能力的正常發展和正確三觀的形成。
三、大學生心理教育有效途徑和方法
(一)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1.加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環境,離不開學校和老師的關懷和教育。學校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高度重視,為新生營造一個樂觀、積極向上、尊重、友善、寬容、朝氣蓬勃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這對于一個新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很大幫助。通過心理普查等方式,了解學生進入大學后的心理狀況。
2.新生入學后,可以通過報告、座談會等活動,向學生講述大學與中學的不同之處,尤其在“專業+俄語”培養模式下,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高心理預測力。帶領學生盡快熟悉校園生活,組織有意義的集體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思想出現波動的同學,對癥下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給予集體的溫暖。
3.加強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交流。通過學習生活經驗交流會,加強低年級學生對“專業+俄語”培養模式學習壓力的預判,并認清職業發展目標和方向,制定長遠的學習目標和規劃,增加內動力。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做好心理咨詢的宣傳工作,讓廣大學生掌握咨詢的途徑和方式。如果學生了解了心理咨詢的作用,他們可以主動去心理咨詢,在輔導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可以較快地緩解心理壓力。建立心理檔案,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并開設心理選修課,舉辦心理講座、心理沙龍,出版心理健康讀物等。
(三)發揮學院三級網絡的重要作用
充分發揮學院二級心理輔導站-班級朋輩輔導員-寢室心理聯絡員三級網絡的重要作用,將各項工作落實于實處。從學院二級心理輔導站層面,結合學院實際情況,把握好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感恩教育宣傳月及“3.25-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貼近學生心靈深處。
(四)拓寬思路、發揮橫向渠道的育人功能。
過去的教育渠道主要是由學校到學院再到班級。由于學分制的推廣和公寓制的實行以及不及格率的產生,大學生的班集體觀念淡化,責任心不強,只關心自己的事情。加強新生的心理,必須拓寬思路,開辟新的渠道,讓學生了解大學集體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的特點,以及心理適應不良的表現、原因和對策,引導他們盡快完成從中學到大學的角色轉換,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
(五)加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教育
心理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積極的自我錘煉的過程,從這一意義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的心理醫生。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加強自我保健,讓他們成為自已的心理保健醫生,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培養良好的個性,保持自信、樂觀、坦誠、堅忍不拔的心理品格。
總之,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工作中,我們更應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使“專業+俄語”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生擺脫心理困境,恢復心理平衡,增強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為服務于國家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魏建國.運用積極心理學理論開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5,02:31-34.
[2]李巧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研究[J].高教探索,2015,02:121-124.
[3]鄧彩艷,黃奎林.團體心理咨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衡水學院學報,2014,0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