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杰
摘要:互聯網將世界的信息進行了聯通,使得人類突破交流界限,能夠遠隔萬里進行快速信息交流。物聯網則是乘借著互聯網的便利,利用傳感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定位系統等裝置和技術,將物質世界連接成一個整體,幫助人們遠距離遙控各種家電、生產設備,使人們享受到智能生活,有效提升了生產、生活效率。本文詳細闡述了物聯網的構成、運轉原理,指出了其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物聯網 安全隱患 應對方法
引言:物聯網最早出現在比爾蓋茨的著作《未來之路》,但受限于當時的網絡技術這一概念并未引起關注。直至1998年,經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重新提出,方正式進入世人眼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物聯網已經世界各國廣泛應用,并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成員。
一、物聯網的構成及原理
1.物聯網運行原理
物聯網以互聯網、無線傳輸網絡為紐帶,將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等裝置進行連接,對目標物體實施實時監控、遠距離操縱、線上互動,從而達到提高時間利用效果、增加生產效率等目的。
2.物聯網的構成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是互聯網的一種特殊應用,通過傳感技術將現實世界中得各種設備進行無縫連接,使人們能夠通過手機、電腦等應用終端,對各種設備實行遠距離操作,提升各種設備的利用效率。同時,利用智能設備替代人類執行某些危險項目,降低工作對人體的損傷。
物聯網的整體架構較為簡單,可劃分為應用層、網絡層、感受層,其中應用層是指服務行業的公共平臺,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等體系中的各種設備、運行服務器。感知層是指手機、電腦、傳感器網絡等幫助使用人員了解物聯網中各種設備的服務終端。網絡層是介于應用層和感知層之間的數據傳輸,是保證物聯網能夠順暢聯通的核心。
二、物聯網運行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1.用戶安全意識薄弱,個人信息泄漏情況嚴重
目前,物聯網設備遠程操作是通過用戶的手機、電腦等終端進行操縱的,其中不僅包含著物聯網職能設備的相關參數、使用方法,還包含著使用者的大量個人信息。譬如,使用者的身份、年齡、性別、住址等。一旦這些信息發生泄漏,不但物聯網中智能設備無法使用,同時還會危及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及隱私問題。
可惜的是很多智能設備的使用者嚴重缺乏安全意識,常常使用系統配置的原初密碼或簡單密碼,不會定期對密碼進行更換,使得智能設備的安全性下降,加重個人信息的安全危機,導致重要信息發生泄漏,給生活、工作帶來極大不便。
2.物聯網數據傳輸未加密,易被非法接入傳送錯誤信息
網絡數據傳輸是保障物聯網能夠順暢聯通,正常運轉的關鍵,但是現行的物聯網體系對其保護程度嚴重不足,甚至根本沒有進行加密保護,這導致不法分子能夠通過非法節點接入網絡,向智能設備傳送錯誤信息,或控制生產平臺,對工業生產造成重大破壞。
3.客戶端未經安全加固,客戶認證存在隱患
現行的許多手機物聯網應用APP并沒有對程序代碼進行混淆保護,能夠輕易地進行逆向分析破解,尋找到APP的源代碼,從而完成對控制流程、登錄流程的掌控,導致物聯網的相關防護失效。
另外,物聯網設備基本沒有嚴格的身份認證,在注冊、修改密碼和找回密碼等流程中,能夠通過強制修改密碼的手段獲取設備的控制權,而且不會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嚴重威脅著使用者的合法權益。
4.物聯網無法進行遠端更新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絡系統的運行法則會被非法分子逐漸掌握,并制定出相應的破解方法,從而達成掌控、或者破壞物聯網的目的。再者,伴隨著物聯網的使用,其中存在的一些運轉漏洞、缺陷漸漸顯露,需要進行適當改良,保證設備的生產性能。但是絕大多數物聯網設備并不用具有遠端更新的能力,無法及時應對這些問題,給使用者帶來了巨大的生產隱患。
三、物聯網運行的安全應對措施
安全性是物聯網運行的基礎,也是吸引用戶的法寶。一旦物聯網無法保證使用者的個人信息安全、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轉,便會瞬間被社會拋棄,成為人類發展歷史上的糟粕,被丟進歷史的垃圾桶中。想要確保物聯網的安全性,需要物聯網制造商和使用者共同努力。
1.設立有效身份認證機制
物聯網智能設備進行生產制造之前要設立嚴格、高效的身份認證機制,保證除了通過正常驗證流程進行登錄之外,無法通過其他方法操縱物聯網智能設備。同時,要設置靈敏的預警裝置,幫助使用人員及時發現非法入侵,利用系統本身的應急措施對其進行扼制。
2.剔除非法連接節點,對傳輸數據進行加密
研發新的物聯網線路之時,要注意保密,避免重要信息泄露,被非法分子提前針對破解。物聯網鋪設完畢之后,還要對其進行日常維護,剔除其中的非法節點,以免被非法接入,造成信息混亂。同時,要對數據傳輸方式進行加密,提高破解難度,確保不會被非法分子截獲、更改、替換。
3.編制掩護編碼,進行客戶端加固
手機APP等感受終端編寫源代碼之時,進行掩護編碼的編程,對有效代碼進行混淆掩護,加大破解難度,避免被人逆向破解,掌控APP的運行流程,給使用者帶來經濟損失。再者,對客戶端進行加固,保證密碼被破解之后,有關客戶的所有信息會立即被刪除,排除客戶個人信息泄漏的可能性。
4.建立遠端更新機制
與互聯網相同,物聯網也是由數據構成的龐大活體,其內部組成每時每刻都在更改,其中隱伏的危機也在不斷進行變更,需要實時進行數據掃描、檢測,判斷其運行狀態,并制定針對性的補償方法,剔除其中的運行威脅。
故而,在進行物聯網的構筑之時,要在其設備中設置遠程監控機制、遠程更新機制,實時對物聯網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快捷、有效的進行程序修補,保證物聯網的正常運轉,避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身傷害。
5.加強安全意識,定期更新登錄密碼
消費者在挑選智能設備時,要進行詳細的調查,確保挑中的產品符合相關安全規定。另外,消費者要加強安全意識,及時更換職能設備的原初密碼,設置安全等級高的新密碼,并定期盡心密碼更新,確保自身的賬戶安全,不會被非法分子趁虛而入。再者,消費者要定期登錄物聯網,確保所有智能設備運轉正常,沒有收到外部攻擊、侵占。
結束語:隨著人類不斷發展進步,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變更,但是安全、便捷這兩個核心要素卻從未改變,無法滿足這兩個條件的生產設備、生活設施接會被淘汰,成為歷史書上的文字記載。目前,物聯網已經做到了便捷,只要解決掉其中的安全隱患,便可成為一個合格的生活方式。想要徹底杜絕物聯網的安全威脅尚需要一段時間,但是這一天不會久遠,而且必定會來臨。
參考文獻:
[1]陳彥宇. 物聯網安全威脅及應對策略探析[J]. 網絡空間安全,2017,8(Z2):17-20.
[2]劉東.常清雪.雷敏. 智能家居安全隱患及其應對策略[J]. 中國信息安全,2016(10):71-73.
[3]丁莉.胡新宇. 物聯網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J]. 科學技術創新,2021(22):95-96.
[4]萬杰1976-04 漢族 重慶 博士 中級 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嵌入式開發 物聯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