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琪蘭
摘要:小學階段,學生不僅要接受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還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就需要對小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和現象的影響,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語文;教學;融合
通過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小學生能夠在優秀的語文文化中獲得正確價值理解,并形成自己的是非觀念,進而更好的甄別虛假、不良信息,從而促進身心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和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意義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沒有是非辨別能力。而身處信息化時代,小學生接觸到過多網絡文化和信息數據,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響,形成不正確的思想觀念。同時,很多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受到家里的寵愛,抗打擊能力較弱。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小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1]。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讓小學生明白挫折和困難的產生根源,進而鼓勵小學生直面困難,提升學生的抗打擊和抗挫折能力。這樣有利于小學生的未來成長。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小學生在獲得語文理論知識的同時提升心理素質,培養強大的內心。同時,通過語文實踐,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學習自主學習、自主探索,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語文實踐活動,教師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側重于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和實踐,進而訓練學生的意志品質,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能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習和生活。
二、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一)小學語文中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學語文中豐富的人文情懷、英雄人物文章、人與自然和諧等等內容,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物質條件。同時小學語文課本中主題鮮明、內容有趣,是學生們愿意接受的教育素材[2]。比如《大自然的聲音》教會學生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海底世界》激發學生勇于探索;《金色的魚鉤》培養學生不畏艱險的革命精神等,這些教材內容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能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中感受愛、學會愛,進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和心理,促進學生心靈健康成長。
(二)小學語文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其作用和地位顯而易見,同時,小學語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小學語文教師堅持“教書育人”的核心理念,在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提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品質,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新時期下,要充分體現“育人”的作用,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打下基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漢語,陶冶了學生情操,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并在漢語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進而通過優秀文化的影響,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輔相成
現階段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普遍較差,常常會出現偏激、孤僻等不良心理問題,影響語文教學的正常開展。同時小學生思想活躍,很容易受到不良現象和不良社會言論的影響,進而做出錯誤的言行舉止。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語文教學效果。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真正落實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價值觀。讓學生能夠辨別信息,進而吸收正確的內容,摒棄錯誤的信息,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中,不受外界不良現象的影響。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策略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小學語文教師要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開展學生,進而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同時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語文活動中,跟隨教師上課節奏,敢于回答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內心情感的表達,增加學生的心理素質。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中開展學習討論,加深與其他同學的溝通和交往。同時,教師參與到小組討論中,拉近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聯系。這樣,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學生的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也得到鍛煉,進而學生的心理情感得到健康發展。
(二)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
在語文教材中,單元結束后會有口語交際板塊,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合作性和思維性能力。比如,“制定班級公約”、“縮寫故事”、“父母的愛”等等。在開展這部分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大膽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抒發自己的情感,同時,讓學生自由展示自我,自信的站在講臺中演講。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展現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新課改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心理素質的要求,有利于學生獲取語文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自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成長,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通過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內心情感的表達,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心理素質的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仲和. 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研究[J]. 下一代,2020,000(005):P.1-1.
[2]李小芬.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 才智,2020,000(017):28.
[3]王麗英. 信息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研究策略[J]. 學周刊,2020,No.449(29):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