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笛舟
摘要:《易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內部滲透的哲學思想和哲學原則對我國后續的傳統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現階段重讀《易經》,能夠發現其對現階段我國居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能夠使用《易經》的思想對心理技術和咨詢過程進行指導,從而充分發揮《易經》思想對我國居民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的作用。
關鍵詞:《易經》;心理技術;心理咨詢
隨著我國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居民接觸到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同時由于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我國居民產生心理問題的數量越來越多。所以現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技術的應用成為社會中比較重要的趨勢。為了能夠緩解現階段我國居民生活的節奏和壓力,所以使用《易經》中的哲學思想對指導心理咨詢過程和心理技術的應用過程,以此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質量。
一、《易經》哲學的原則和思想
1.《易經》哲學的原則
通常情況下,《易經》研究學者認為《易經》有三大哲學原則。第一就是“簡易”,《易經》認為世界萬物都是非常簡單的,尤其是越重要的事情或者是越純粹的道理,就更加簡單,所以出現一個詞“大道至簡”,說的就是最簡單的方法可能就是最純粹的[1]。第二個原則就是“變易”,這里面的哲學思想其實和馬克思主義有關運動的基本觀點相近。“變化”就是說世界萬物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變化,世界上不存在永遠不變的人事物。第三就是“不易”,也就是說世界上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是有規律可循的,結合到現在的哲學思想來說,就是世界的本質是有跡可循的[2]。
2.《易經》哲學的思想
《易經》的哲學思想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五行之間的關系,這里五行之間的關系主要闡釋的就是自然規律,只不過《易經》中的自然規律是沒有數學手段佐證的。人的心理發展也在世界萬物發展的自然規律中,所以也能夠通過五行之間的關系對人的心理狀態進行良好的解釋。另外就是五行生克制化論,也就是萬事萬物的歸類為“金、木、水、火、土”,這五個元素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系。另外就是陰陽論和時空論,也就是所有都分陰陽,所有的變化都是隨著時間和空間變化進行的[3]。最后就是存在的因果報應論,這里面摻雜了一些傳統作者對于未知的封建認識,同時也摻雜了作者時代固化的思維,對現代的心理咨詢而言能夠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
二、《易經》哲學在心理技術和咨詢過程中的有效性
1.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
在現代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意識與潛意識已經成為常用的治療說辭和主要依據。意識與潛意識其實來自于弗洛伊德的相關學術研究,主要表現在人的意識具有雙層性,能夠外顯展示自己平時生活結構和習慣的就是意識,而藏匿于人的腦海深處,但是會對人造成一些習慣或者是動作行為影響的就是潛意識。這兩者之間的關系體現的《易經》哲學思想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萬事萬物都是相互存在、互相依存的。第二就是體現了《易經》哲學思想中的陰陽論。首先人的意識和潛意識是相互存在的,意識能夠對潛意識造成影響,潛意識也能對意識造成影響。所以意識和潛意識本身的存在就能體現出《易經》哲學中萬事萬物相互依存的思想。而意識與潛意識的相互影響以及影響效果能夠直接體現的就是陰陽論。相較于意識而言,潛意識其實更能夠體現出人的心理陰暗面和潛在的生理欲望。所以潛意識可以代表“陰”,而意識受到外在環境和文明素質教育的影響,往往展示的作為文明社會人的基本素質,所以意識代表的就是“陽”。通過《易經》中這兩種思想對意識和潛意識的解釋,能夠對現在的心理技術和咨詢過程中提出另一種看法,進而能夠提出另一種解決辦法,最終能夠提高心理咨詢過程和心理技術應用在實際心理分析過程中的有效性。
2.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關系
在實際心理咨詢和心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常常也會使用到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相關知識。比如說某個高中生在面對高考壓力時,發現自己的記憶能力開始下降,自己越努力成績下降的就越快,記憶的知識就越低。這個時候高中生來進行心理咨詢來對自己的情況進行治療。這里涉及到的知識就是外顯記憶,也就是能夠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對其造成干擾的記憶。這里的高中生明顯是受到了高考壓力的影響,導致自己的記憶能力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而內隱記憶是不會受到外界干擾的記憶,相較于外顯記憶而言,內因記憶更接近人作為動物的本能[4]。比如說吃東西、或者是生活方式等等不需要思考的動作,基本上都屬于人的內隱記憶。在《易經》的哲學思想中,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之間的關系能夠有效的被五行相生克制論來解釋。在《易經》五行的關系中,金木水火土是相生相克、相互依賴的,而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也是相互依賴的。所以能夠結合五行關系對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進行研究。因為外顯記憶是建立在內隱記憶之上的,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外顯記憶的存在也能夠對內隱記憶造成影響。比如說某種技術在剛開始被學習時,肯定屬于外顯記憶的一種,因為所有的技術在一開始的學習過程中都會出現遺忘、反復記憶、受到其他因素影響的現象。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隨著技術越來越熟練,逐漸的外顯記憶就會變成內隱記憶,也就實現了外顯記憶向內隱記憶的轉化。這就像五行相生相克論中的金木水火土相互生息的過程。所以說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易經》中的五行相生克制論。進而在實際心理咨詢和心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心理咨詢師能夠適當使用《易經》哲學中五行關系來對患者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出現問題時進行解釋,通過這種方法緩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獲得良好的心理咨詢效果。
結束語
《易經》中的哲學思想遠遠不是幾句話能夠概括的,因為其中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深刻的道理,所以應該對《易經》中的心理智慧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論證。進而在實際心理咨詢過程和心理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咨詢師應該充分結合各種心理學者的觀點,落實質量較好的心理咨詢工作,推動《易經》思想在心理學應用領域的進步和廣泛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亞,施國春.《易經》哲學在心理技術和咨詢過程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9,361(1):177-178.
[2]楊麗萍.從《易經》的”陰陽”哲學觀點來看勞倫斯的”關系”理論[J].教育研究,2020,3(11):146-148.
[3]熊輝.關于《易經·系辭》中理想人格的探討[J].哲學進展,2019,8(4):13-13.
[4]朱嘉美.榮格Jung分析心理學與易經[J].諮商與輔導,2019(408):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