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為民,羅軍
1.武寧縣中醫院,江西 武寧 332300; 2.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骨折是各種暴力損傷導致骨結構連續性部分甚至完全斷裂的常見外傷性疾病[1]。脛骨作為人體小腿雙骨之一,其發生骨折為膝關節常見的骨折類型,發病率占全身骨折的13.7%[2],主要由于外界直接或間接暴力造成,以脛骨干遠端骨折最為常見。脛骨骨折常見臨床表現有小腿局部腫脹、畸形明顯、疼痛以及動度異常等[3]。對于脛骨骨折治療的關鍵是快速恢復患肢的長度、持重和對線功能[4]。目前,臨床上治療脛骨骨折的方法有復位內固定術、牽引以及石膏固定等,由于復位內固定術具有能夠有效復位骨折端、可進行加強固定的優勢,有利于患者恢復以及早期康復鍛煉[5],目前,復位內固定術仍作為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復位內固定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并發皮膚切口感染、誘發關節僵硬等一系列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及功能恢復[6-7]。因此,如何有效減少、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成為臨床醫師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桃紅四物湯具有活血化瘀、行氣利水的功效,能夠促進患者功能康復[8],近年來,其在骨折的治療中應用廣泛。本研究觀察桃紅四物湯聯合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武寧縣中醫院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7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復位固定組與聯合治療組,每組35例。復位固定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0~65(41.23±9.36)歲;左側脛骨骨折21例,右側脛骨骨折14例。聯合治療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2~66(42.41±10.12)歲;左側脛骨骨折23例,右側脛骨骨折12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年齡、骨折位置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武寧縣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參考《外科學》[9]中脛骨骨折相關診斷標準:有直接或間接暴力外傷史;骨折處有腫痛、壓痛、畸形以及骨摩擦音,并伴有功能障礙、異?;顒拥?;影像學檢查可見明顯骨折,并經CT或X線明確骨折類型、移位方向以及骨折端狀態[10]。
1.3 病例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18歲≤年齡≤70歲;符合閉合復位內固定術相關指征者;單側骨折者;無麻醉與手術禁忌證者;意識清晰、具備正常交流與理解能力者;臨床資料完整者。
1.4 病例排除標準陳舊性骨折、開放性骨折伴有感染或者軟組織缺損者;病理性骨折患者;伴有重要臟器、免疫系統以及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者;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或存在禁忌證者;病情危重、惡性腫瘤患者;不能對本研究治療藥物及方法做出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者;準備妊娠、妊娠以及哺乳期女性。
1.5 治療方法復位固定組給予閉合復位內固定術治療?;颊呷∑脚P位,給予適量麻醉藥,麻醉藥起效后于脛骨內側進行分段切開,由脛骨遠端小切口置入鋼板,當鋼板越過骨折斷端后閉合復位骨折或局部切開復位,對位對線后臨時固定,選擇適當長度的鋼板標記螺釘位置。做皮膚小切口并選擇適當螺釘進行固定,沖洗后關閉切口。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以及非甾體類抗炎鎮痛等對癥治療,并囑患者抬高患肢。術后2周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適當康復功能訓練。
聯合治療組在復位固定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桃紅四物湯治療,藥物組成:桃仁、紅花各9 g,當歸、生地黃各15 g,川芎、赤芍各10 g。中藥由武寧縣中醫院藥房統一煎制,日1劑,每劑中藥煎取300 mL,每次150 mL,早晚溫服,7 d為1個療程,連續服用4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治療后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采用踝關節功能恢復評分量表(Kofoed評分)[11]對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活動、功能以及疼痛三個維度的評估,分值分別為20分、30分、50分,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踝關節整體功能越好。
治療前后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檢測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以及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6等炎性因子水平。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骨折臨床愈合時間減少1/3及以上者;有效:骨折臨床愈合時間減少1/5及以上但未達到1/3者;無效:骨折臨床愈合時間減少未達到1/5者[12]。
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2.1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治療后踝關節功能恢復評分比較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治療后踝關節功能恢復評分比較 分)
2.3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GF-β1、CRP以及IL-6水平比較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治療前后血清TGF-β1、CRP以及IL-6水平比較
2.4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復位固定組發生切口感染3例、遷延愈合2例以及關節僵硬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7.14%;聯合治療組發生切口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86%。聯合治療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復位固定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脛骨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脛骨的解剖結構薄弱處在其中下段1/3交界位置,容易受暴力損傷,因此,脛骨是四肢長骨中最易發生骨折的位置[13]。正常情況下,髓內滋養動脈供應脛骨干內層2/3的血液,而骨膜血管負責供應外層1/3的血液。當脛骨發生骨折時,通常會損傷滋養動脈,造成脛骨的血液供應減少,不僅不利于骨折愈合,導致脛骨延遲愈合或者不愈合,而且還會增加感染、關節僵硬粘連的機會[4]。骨折愈合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是一個復雜的再生過程,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障礙,因此,尋求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骨折愈合療效、縮短愈合時間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4-16]。
中醫學認為,骨折的核心病機為氣滯血瘀,骨折的愈合則是“祛瘀”“新生”的過程,因此,活血化瘀能夠有效促進骨折愈合[17-18]。桃紅四物湯是活血祛瘀的經典方劑[19],出自《醫宗金鑒》,由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及熟地黃)加桃仁、紅花組成。熟地黃、當歸相配具有養血補肝作用,伍以川芎行氣活血,使補而不滯,共同發揮生血補血的功效,白芍能夠養血調經止痛?,F代藥理研究顯示,當歸不僅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和局部的供血狀態,還有助于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從而促進骨折端的修復[20];川芎能夠調節機體免疫功能,不僅能夠抑制嗜中性白細胞(活化補體所產生的)聚集,使巨噬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功能增強,對軟組織損傷具有修復作用;白芍能夠改善血液流變學狀態,促進毛細血管增生和局部血腫的吸收等,還具有抗感染、調節免疫力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機體骨代謝狀況,從而改善關節功能[21]。桃仁、紅花可加強活血補血、化瘀行氣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兩者能夠有效緩解骨折后局部腫痛[22]。諸藥合用,共奏活血養血、化瘀止痛之效[23]。
當患者受到嚴重創傷發生骨折后,機體局部組織可在應激狀態下釋放出CRP、IL-6以及IL-10等炎癥因子,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能夠反映機體的炎癥反應狀態,因此,骨折早期炎癥因子顯著上調,而骨折愈合后其水平明顯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治療后TGF-β1水平高于復位固定組,CRP和IL-6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復位固定組,提示桃紅四物湯能夠有效減輕骨折患者炎癥水平。
綜上,桃紅四物湯聯合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骨折,能夠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療效,改善患者踝關節功能,并能降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