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中的象征意義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人們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作品中蘊藏的深刻象征意義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蘊含深厚的意蘊。因此,相關研究學者認為,有必要深入探究矛盾視域下的《老人與海》,深入解讀其中的意象,分析象征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老人“圣地亞哥”與大自然之間的矛盾
《老人與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亞哥是英雄的象征,當面臨種種困難時,他勇于挑戰,捍衛自己的榮譽和尊嚴,體現出生命的價值。矛盾視域下,作者通過大海、大馬林魚、鯊魚這三種力量與主人公圣地亞哥的較量,體現矛盾的出處以及圣地亞哥不放棄、自信、勇敢、堅強的精神品質。
文章中的漁民主要以捕魚為生,主人公圣地亞哥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漁夫,在經歷了多次捕魚失敗后,依然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不放棄,堅定信念,這反映出圣地亞哥樂觀開朗的態度和性格。海明威一方面在歌頌老人百折不撓的精神,另一方面描寫深邃靜謐的大海,將老人、大海看作共同體。海明威基于自然又以相對獨立于自然的描寫方法,彰顯其對自然的看法,深刻描述了對老人、大馬林魚、鯊魚等生物的看法,整個描述過程較為詳細和生動,讀者從矛盾觀視角可看出其對大自然的崇拜感和熱愛之情。
《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將大海看作“女性”,他理解“女性”的身不由己,理解“女性”的任性。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對此進行描述和呈現,側面反映出老人與大海這一自然景象的緊密聯系;圣地亞哥將海洋生物視為朋友,在遠航時,更是對飛魚瞬息彈出水面的聲響興奮不已。圣地亞哥尤為憐愛海鳥,喜歡大海中的大馬林魚,同時,他為迷失在廣闊海洋上的燕鷗擔憂和難過,這處描寫從另一個視角隱喻老人當下的狀態,老人因此與燕鷗產生共情,并以生態批判的態度,感嘆人們對大自然生物的無情。在回憶大馬林魚被釣起來的瞬間,圣地亞哥痛苦萬分,在他眼里,飛鳥與魚是一起嬉鬧玩耍的朋友,甚至是兄弟。當大馬林魚被鯊魚無情吞噬時,老人深刻體會到了大馬林魚的痛苦。海明威通過矛盾性描寫,將這種悲痛上升到頂峰,象征性地表達了老人當下對自身經濟收入的絕望感,然而又難以掩蓋其對大馬林魚喜愛之情的矛盾性。
老人對海洋生物充滿憐愛,但又以捕魚為生,并未手下留情,主要體現在與大馬林魚之間的對抗上。在與大馬林魚對抗時,老人內心出現了兩個聲音:一個聲音提醒老人大馬林魚是高貴的、是有靈性的、是有著強大生命力的;另一個聲音告訴老人,自己本身就是漁夫,捕魚就是生計之道,可通過捕魚獲取一定的利益。因此,老人要征服大馬林魚,要戰勝自然中的任何事物,如:“魚兒,我要奉陪你到死。”可見,在矛盾視域下,作者將老人與大馬林魚、鯊魚、自然之間的矛盾對抗展現得淋漓盡致。最終,圣地亞哥用盡力氣殺死了罕見的大馬林魚,戰勝了自己的矛盾心理。基于此,圣地亞哥被作者成功地塑造成為捕魚技術精湛卻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的形象。
二、鯊魚與大馬林魚之間的矛盾
海明威重點描述了海洋生物中的大馬林魚和鯊魚,將其視為海洋生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為二者和諧相處可維持海洋生態的穩定性。作者在矛盾視域下,又將大馬林魚和鯊魚的矛盾之處刻畫出來,真切地描述了鯊魚對大馬林魚的無情吞噬,以及在廣闊的海域中對大馬林魚進行頻繁的攻擊,然而,大馬林魚毫無還擊能力,海洋中充滿血腥,場面慘烈。這一矛盾性的描述,主要是通過鯊魚和大馬林魚之間的較量,體現矛盾性和斗爭性,。
作者通過圣地亞哥老人的參與,進一步彰顯矛盾性。老人看到鯊魚撕裂大馬林魚的場面后,拿起魚叉還擊鯊魚,但鯊魚絲毫沒有放棄,仍然兇猛地攻擊大馬林魚,毫不留情,寧愿以自身的死傷作為代價。在海明威筆下,鯊魚與大馬林魚之間的矛盾性展現得尤為明顯。這種矛盾性體現出海洋生態競合關系,各個海洋生物之間相互依存又相互殺戮。作者將海洋生物中的大馬林魚和鯊魚之間的矛盾關系上升到人與鯊魚的斗爭矛盾,這一矛盾也體現了老人與大自然之間的斗爭矛盾關系,從根本上反映出人與鯊魚之間的矛盾。同時,也隱喻了人性的惡。
三、《老人與海》與海明威生活體驗之間的矛盾
海明威的作品多與自己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且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現實色彩濃厚。海明威將生活體驗作為寫作素材,在其筆下,《老人與海》展示了專業的捕魚技術,反映出漁民真實的生活狀態,這也是作者本身的生活體驗。
作者試圖去描寫一個老人,試圖描繪出真實的生態海洋、一條真實的魚,并通過虛擬化、逼真化的手法進行象征和隱喻,旨在代表和反饋更多真實的事物。海明威在描寫老人與鯊魚斗爭的場景中,展現了一定的矛盾性。海明威筆下的圣地亞哥捕魚技術精湛,捕魚經驗豐富,然而在捕獲大馬林魚后,未做好相應的防范,被鯊魚搶奪,造成了經濟損失。這顯然與圣地亞哥老人的捕魚職業相矛盾,即便是沒有經驗的漁夫,他們也會加倍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老人眼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被鯊魚掠奪,這明顯出現邏輯混亂的問題。
通過這一矛盾現象的展現,人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了社會環境中,老人當下的心理狀態,側面反映出老人難以坦然接受當前的社會生活,以及對社會生活的無助感和絕望感;然而,老人又想在其他漁民面前展現自己高超的捕魚技術,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因此,在矛盾視域下,這一矛盾現象的展現顯露出老人的心酸、對社會的反抗精神以及被社會現實擊垮的無助感。
環境、社會、人等不同要素需要和諧統一的發展,然而,在環境、社會、人等發展中,產生了不和諧因素,其顯著特征為:對立和統一的矛盾關系。《老人與海》中的諸多細節以寓言的方式展示矛盾,旨在啟發人們深思,給人們帶來一定的啟迪。作者采用表象到意象的描寫手法,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生物與生物之間、人與生物之間的矛盾關系展現得淋漓盡致。
人們閱讀《老人與海》這部作品時,可以真切感受到作者在矛盾關系描述中和隱喻中的無奈、無助、抗爭等心理特征。作品基于矛盾視角,透視了當下社會現狀和人們面臨的生存困境,并反映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對立性,這種對立性嚴重影響了自然生態、海洋生態與人類的和諧統一,威脅到海洋生態的同時,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大海作為海明威生存環境的主要象征,貫穿在整個故事中,作者將大海視為圣地亞哥賴以生存的地方,將大海作為老人的全部。老人借助海洋這片海域捕魚獲取利益,進而維持生計,在整個生存過程中面臨種種困難,老人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毅力作為支撐。在某種程度上,大海也是圣地亞哥勇氣和毅力的產生地,在作者矛盾觀視角下,借助老人、自然、大馬林魚、鯊魚等事物,反映出老人對海洋無情與不滿的同時又充滿同情感。
四、結語
《老人與海》通過賦予老人、大海、大馬林魚等事物象征性意義,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鯊魚、鯊魚與大馬林魚之間的矛盾進行升華,啟迪人們深思,帶給人類更多的啟示。因此,人類必須保護生態環境,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有節制地開發自然資源,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作者簡介:馮蕓(1982-),女,四川平昌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英美翻譯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