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對白、歌唱為主要表演形式的音樂劇起源于19世紀的英國,它的內容通俗易懂,動作細膩而且極具表現力,其詼諧幽默的表現效果給舞臺帶來了濃郁的戲劇色彩。2018年6月7日,上海文廣演藝集團與英國真正好集團攜手在上海大劇院舉行“魅影中國計劃”戰略發布會。此次“魅影中國計劃”包括了《劇院魅影》中文版的制作和巡演,這給我國音樂劇的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歌劇魅影》在創作手法和演唱表演方面都獨具自身的風格特色,尤其是音樂劇《歌劇魅影》在創作和演唱中都突出地彰顯了音樂寫作和演唱技法元素的跨界特征,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音樂劇《歌劇魅影》簡介
(一)創作背景
《歌劇魅影》是安德魯·勞伊德·韋伯改編自哥特式愛情小說《歌劇院的幽靈》,他在傳統音樂劇的基礎上加上了歌劇新奇的表現形式,運用當時歌劇上異化聲音的處理方法,以傳統古典音樂為創作背景進行創新。原著小說故事情節浪漫,懸疑的氛圍十足,這給作者的改編帶來了更多的靈感。安德魯在改編時刪減了原著中一些冗長復雜的情節,讓整個故事情節更加緊湊并且具有充分的懸疑色彩,加上大量使用古典音樂,在歌劇院中上演,更能引導觀眾置身于故事發展之中,引起共鳴。
(二)劇情簡介
歌劇院的地下迷宮里住著一位“幽靈”魅影,他愛上了歌劇院的女演員,教她唱歌,幫她成了歌劇院的女首席演員,但是女主愛的卻是歌劇院的經紀人,于是這家歌劇院里發生了一系列由妒忌引起的謀殺事件。在故事的結尾,“幽靈”黯然離去,永遠消失在了地下迷宮。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音樂旋律精彩蕩漾,讓這部劇成為音樂劇中的經典之作,經久不衰。
二、音樂劇《歌劇魅影》的舞臺魅力
(一)戲中戲
在一個故事情節中穿插設計另一個故事,兩個故事相互獨立,卻又有必要的相關性,這種表現技巧是歌劇創作和表演的一種重要技巧——戲中戲,合理應用這種技巧能夠使故事情節更加出彩。在《歌劇魅影》中,演員巧妙地穿插了“啞仆”“唐璜的勝利”等小故事,簡短的戲劇小故事和主體故事情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僅沒有使整體故事結構產生違和感,反而使觀眾對故事情節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層層遞進地沖擊觀眾的心理,引導觀眾的心理變化與情緒波動,調動觀眾的情緒。
(二)觀眾亦是演員
在劇場中,觀眾席上方的大型水晶吊燈其實不僅僅是觀眾常規認知里的劇院裝飾品。在戲中戲“漢尼拔”表演結束后,演員謝幕的過程中,水晶燈會下墜,產生火花,而在下方的觀眾在看到后往往會被嚇得驚慌失措,這一設計是為了符合《歌劇魅影》中劇院出現怪事的情節,讓觀眾身臨其境體驗這些怪事,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表演情景代入感,加深觀眾對劇情的理解和對表現藝術的感知,讓觀眾以為自己也是劇中一員,從而帶來難以忘記的觀看感受。
(三)神奇的道具設計
當下,世界各地在表演音樂劇《歌劇魅影》時應用了大量的高新技術舞臺設計,根據劇情的變化營造不同的表演氛圍。例如,在魅影帶領女主人公去地下迷宮時,整個舞臺彌漫著煙霧,在舞臺中央放置蠟燭臺,魅影手劃小船載著女主人公,從而將地下迷宮那種陰森的氣氛烘托出來,表現出與現實迥異的不同環境。在舞臺道具設計中應用電腦、遙控、人工等方式布置與掌控道具,軌道的鋪設、熒幕的沉浮操控或許在科技發達的現在來說是小菜一碟,但是對于當時的舞臺與道具設計來說,這種表演方式是音樂劇表演史上的創舉。
(四)詭異的氣氛
魅影是生活在地下迷宮的“幽靈”,為了表現魅影的詭異氣質,舞臺設計中營造了詭異的氛圍,讓觀眾現場感受到劇中的離奇詭異,更能貼近演員形象。在“化裝舞會”這一幕中,在魅影從舞臺上消失的同時,四周突然迸發出火焰,猶如真的鬼魅一般突然在火焰中消失。
(五)具有鮮明特征的人物形象
《歌劇魅影》主人公形象鮮明,用“黑”“白”兩色代表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兩種不同的性格。魅影身著黑色斗篷,他在詮釋自己的壓抑和神秘的同時,又向觀眾述說著故事情節的陰森與哀傷,然而,這又何嘗不是他自身黑色命運的續寫呢?女主人公克里斯汀純真善良,做事光明磊落,她用自己的真誠與善良拯救了魅影扭曲的心靈,救贖了魅影。“黑”“白”人物形象鮮明的對比,在視覺上給人帶來沖擊,同時也給觀眾帶來了深深的思考。
三、音樂劇《歌劇魅影》的演唱處理
(一)各具特征的聲區化表演
《歌劇魅影》在演唱中充分地將聲區的特征發揮到了極致,將男中音、女高音、男高音的特點與演員性格特征結合起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演唱方式。在中低音區的演唱中融合了美聲的演唱方法,強調氣息在作品中的運用。如唱段“Music of the night”,聲音色彩較為黯啞、低沉,聽起來猶如耳畔輕響一般柔軟而又親切。高聲區是美聲最具特色的聲區,通常在歌劇、清唱劇等要求嚴格的聲樂表現形式中,演唱者順利完成高聲區演唱、實現高聲區音效的最大限度傳播需要做到頭腔共鳴。《歌劇魅影》高音區的演唱中并未過分地追求頭腔共鳴,而是放大聲音的優勢,注重音樂情感的表達。比如,唱段“Think of me”的演唱中基本上都處在高音區的表演范圍內,其聲音跨度將近兩個八度,同時其所表現出來的情感也較為細膩與復雜,演唱時要求演唱者節奏穩定、舒緩,而后在處理中、高音區過渡時,依靠較為暗淡的胸腔共鳴聲效來展現克里斯汀低沉的情緒,在進入高聲區純八度后,演唱者要自然、流暢地切換到頭腔共鳴。
(二)通俗親切的旋律表現
通俗化的旋律和表現方式能夠給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易帶動觀眾的情感,引起觀眾的共鳴。音樂作品的通俗性都會與音樂劇的整體表演效果產生極重要的關聯,如在《歌劇魅影》唱段“Wish you were somehow again”中所表現出的旋律便更加通俗易懂,在演唱開始時,通過四分音符起唱,同時在每個演唱內容中降低音符,這樣便充分增強了音樂劇的表現效果。
四、結語
音樂劇作品通過優美的旋律、通俗化的歌詞、柔美的舞蹈、變化莫測的劇情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聽覺刺激。音樂劇的經典名作《歌劇魅影》,通過多樣的舞臺形式和道具設計,使觀眾身臨其境,讓觀眾感受其獨有的舞臺魅力的同時給其帶來難以忘懷的觀看體驗。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
作者簡介:李露(1993-),女,湖南懷化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