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軍
摘 要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北方蔬菜種植和經濟產業的各個環節,不僅能夠拓寬技術適用范圍,還能使北方蔬菜經濟產業向著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此,研究互聯網背景下北方蔬菜經濟產業的發展機遇、種植技術創新機遇,提出完善網絡化營銷模式、完善生產體系及提高農戶專業水平的建議,為提升北方蔬菜經濟產業發展水平提供幫助。
關鍵詞 互聯網;蔬菜產業;北方;新機遇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6.073
互聯網背景下,北方蔬菜經濟產業迎來了種植技術和管理技術的新發展機遇。為充分發揮互聯網所帶來的優勢,北方蔬菜經濟產業在未來發展的進程中應不斷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完善有關的物流網絡體系、創新蔬菜生產方面的機制,增強蔬菜經濟產業的整體效益水平。
1 互聯網背景下北方蔬菜經濟產業新機遇
1.1 效益發展機遇
蔬菜種植的農戶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大數據技術,全面收集、掌握市場的數據信息,了解市場環境中蔬菜產品的需求特點,在生產環節編制個性化的種植方案,確保蔬菜經濟產業的供應能夠和市場需求精準對接,預防出現不合理種植導致的經濟損失問題,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有效控制產業方面的種植成本。傳統的蔬菜經濟產業中,交易環節需要銷售方和消費者面對面操作,不僅會導致銷售速度減慢,也無法確保時效性,很容易受蔬菜特殊性特點的影響出現經濟損失。而在使用網絡信息技術之后,可以借助網絡電商平臺減少蔬菜產品的流通環節,不僅可以加快銷售的速度,還可以提升生產方面的效率和效益水平[1]。
1.2 種植技術創新的新機遇
我國北方傳統的蔬菜種植模式對人員經驗和當地區域的氣候環境要求很高,近年來隨著北方地區的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傳統種植技術與方式已經無法和現代化市場發展需求相適應,只按照種植人員的傳統經驗已經無法精準判斷,甚至還會判斷失誤,對蔬菜經濟產業的發展造成制約性影響。而在采用互聯網技術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精確度較高的儀器設備,幫助種植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土地資源的管理,全面分析與掌握當地區域的氣候數據值、溫度數據值和濕度數據值,按照土壤情況和環境等制定完善的種植技術方案,不僅能夠提升種植技術水平,還能保證蔬菜經濟產業的效益。
2 互聯網背景下北方蔬菜經濟產業發展
建議
2.1 完善網絡化營銷模式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北方蔬菜經濟產業應抓住營銷方面的新機遇,積極建設和完善營銷工作的模式與平臺,提升營銷工作效果的同時加快產業經濟效益發展速度。
1)重點建設北方農村農產品營銷的網絡基礎平臺設施,通過網絡設施使種植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對市場形成動態化的了解,按照市場情況針對性完成生產模式的調整,拓展產業鏈機制,改善產業效益現狀。當前,我國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制定政策文件和制度,為北方農村地區的蔬菜經濟產業互聯網營銷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通信技術支持、寬帶接入支持與技術普及的支持,農業部門、工信部門和其他部門相互合作共同建設農村地區信息服務站設施,為北方的蔬菜經濟產業提供電商平臺建設的有力保證。在此情況下,蔬菜經濟產業應結合具體的機遇和現狀,不斷完善優化網絡營銷模式,為蔬菜產品的高效化、低成本營銷提供良好基礎條件。
2)重點建設北方農村地區的蔬菜經濟產業物流網絡系統,為電商平臺營銷工作的良好開展提供物流保障,通過高質量的物流服務增強營銷服務效果[2]。北方蔬菜產品和其他類型的電商平臺產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消費者對產品的新鮮度提出了基本要求,考慮到北方不同地區的城鄉運輸條件與經濟發展程度存在不協調之處,自主性建設物流系統或第三方物流平臺難度很高,所以在蔬菜產品營銷過程中,需因地制宜將自主建設物流系統與第三方物流平臺相互整合,保證蔬菜產品能夠及時送往消費者地區,預防運輸過程中出現變質等問題。同時應注意在電商平臺營銷期間重點使用冷鏈技術、低溫冷藏物流技術等。在營銷的過程中,還應結合不同蔬菜產品的類型,使用智能化控制技術,設定物流溫度指標、配送包裝的類型、配送距離的要求等,避免統一設定參數出現溫度不合理、能源浪費等問題,保證冷鏈物流符合標準化要求。另外,需建設相應的監控系統平臺,動態性、實時性監督蔬菜產品的物流運輸狀態,使消費者能夠購買到質量合格、安全性符合規定的產品。北方蔬菜產業中使用電商平臺開展營銷活動,可切實收集分析消費者需求數據信息,結合各類需求情況制定相應的營銷方案、計劃內容,明確營銷的重點產品,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的同時加快效益的發展速度[3]。
2.2 完善相關的生產體系
北方蔬菜經濟產業在新時期的互聯網背景下應不斷創新與完善相關的蔬菜產品生產體系,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確保生產技術效益、技術水平的提升,不再局限于經驗,而是在各個部門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創建信息化生產體系、精準化的生產模式。
1)采用互聯網技術構建生產環境監測系統。開展種植工作之前,利用多種類型的網絡信息技術創建種植現場環境的監測系統,通過使用現代化遙感類型、無線傳輸類型等技術,階段性收集現場環境的氣候數據信息、土壤數據信息等,將所有的數據傳輸到系統內部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便于蔬菜種植農戶可視性地了解生產環境的情況,制定完善的生產活動,安排計劃方案,及時準確識別環境風險,強化預防工作的力度,減少經濟方面的損失。還可以使用現代化的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整理分析環境數據、病蟲害防治數據和生產基礎數據等,便于種植農戶到數據庫系統中詳細查找并且進行各類信息的對比,全過程監測和干預蔬菜種植的工作。
2)創建網絡化的生產過程追溯體系。使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創建蔬菜全過程生產追溯體系,消費者利用網絡平臺購買農產品之后可以追溯產品的生產環節和營銷環節,使消費者能夠食用放心安全的蔬菜產品。為蔬菜種植農戶發放相應的檔案卡,在卡片中記錄所有產品的施肥信息、規模信息、用藥信息等,智能化進行卡片信息的收集管理,使消費者與監管部門能夠利用網絡查詢方式掌握產品生產過程[4]。
2.3 重點提高農戶的專業水平
互聯網背景下北方蔬菜經濟產業面臨很多新的機遇,同時種植模式也開始有著更多變化,如果蔬菜種植農戶缺乏正確的觀念和技能,將會影響產業的長遠進步。因此,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應提升北方蔬菜經濟產業領域中農戶的專業性水平,使其可以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蔬菜產品的生產與營銷。1)強化國家的支持力度,農業部門和其他部門增加經費投入,在網絡平臺中建設現代化的農戶職業教育機制,聯合科研所與職業院校創建特色化的農戶培訓專業,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各個部門和各方主體之間相互合作培育新型農戶,完善相應的培養方案,為接受培訓并且考核評價得到優異成績的農戶發放職業教育證書。2)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進行農戶和蔬菜經濟產業勞動者的職業教育,采用彈性學制的形式,增強農戶的專業素質和各類技術應用水平,同時可以利用圖片形式、數據信息形式為農戶普及蔬菜產品的生產知識、營銷知識等,使農戶可以按照市場消費者需求合理選擇種植的品種,采用現代化的種植生產技術改善產品質量,利用電商平臺拓寬營銷的渠道空間,推動北方蔬菜經濟產業效益進步[5]。
3 結語
互聯網的背景下,北方蔬菜經濟產業的發展面臨效益進步與種植技術水平提升的新機遇,北方蔬菜經濟產業應積極使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打造完善的營銷模式與種植機制,培育新型蔬菜種植農戶,為產業的可持續進步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孫飛.互聯網背景下蔬菜經濟產業新機遇[J].新農業,2020(17):1.
[2] 閆迪,鄭少鋒.互聯網使用能提高農戶生產效率嗎?:以陜冀魯三省蔬菜種植戶為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1):155-166.
[3] 楊維霞,吉迎東.“移動互聯網+”蔬菜供應鏈社群經濟創新模式的提質增效:基于陜西3個蔬菜基地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11):255-263.
[4] 郝建軍.產業互聯網在現代蔬菜種植業的發展路徑研究[J].電腦迷,2018,34(10):204-211.
[5] 呂濤,趙玉靜,張蘭云,等.臨淄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中國果菜,2021,41(4):81-84.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