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媛
摘要:青少年是用網主體,目前在用網過程中出現了諸多違法行為,如竊取他人信息,對他人實施網絡暴力等,影響了網絡社會的和諧,同時也限制了自身的健康發展。解決此情況,需要我們大力實施網絡法治教育。基于此,筆者將就如何實施實施網絡法治教育進行詳細說明,借此幫助青少年樹立良好的法治意識,踐行良好的網絡行為,實現健康發展。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
眾所周知,法治建設是評價一個國家是否發達的重要指標。法治建設是否完善,不是以這個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數量為依據的,而是以國民的法治意識為依據的。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培養具有法治意識的青少年,對促進國家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網絡時代,青少年是用網的主要群體,他們的網絡法治意識影響著網絡法治建設水平,影響著社會法治的整體建設水平。但現實是,在用網的過程中,不少青少年因為法治意識淡薄,做出了諸多的網絡犯罪行為,如對他們進行網絡暴力,竊取他人信息等,這些行為,不僅對網絡社會的和諧安定產生了消極影響,還限制了青少年自身法治素養的發展。基于此,在網絡時代,我們要切實地以理清網絡法治教育內容,設定具體的網絡法治教育方案,大力對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幫助青少年學法、守法、用法,維護網絡社會的和諧,推動國家法治建設。
一、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內容
理清網絡法治教育內容,是有效實施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的前提。青少年的網絡法治教育核心內容主要有:
1.網絡規則意識
所謂的網絡規則意識是指在用網的過程中,青少年接受現有規則,自主約束自身行為,并將這些規則內化為自身行為準則的意識。網絡社會具有開放性,在用網的過程中,青少年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言論。這里的自由,是網絡規則制約下的自由。所以,在實施網絡法治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要將網絡規則展現給青少年,引導青少年用這些規則約束自己的用網行為,潛移默化地樹立網絡規則意識。
2.網絡表達
網絡表達是指青少年在遵循網絡規則的情況下,以網絡為平臺,自由發表自己看法。在網絡社會中,青少年具有網絡表達權。在用網過程中,不少青少年憤世嫉俗,過分地發表不當言論,對他人造成傷害,這些不當的網絡表達,影響了網絡社會的和諧、安定。因此,在實施網絡法治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需要將網絡表達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引導青少年既維護自身的網絡表達權,也維護他人的網絡表達,學會合法地進行網絡表達。
3.網絡安全
網絡安全,包括計算機安全和人的安全兩部分內容。青少年,社會經驗不足,是非辨別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蝕,同時受到不安全的網絡環境的傷害。比如,一些人在用網的過程中,會竊取青少年的信息,對青少年實施詐騙。所以,在實施網絡法治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還要將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全方面地和學生一起維護網絡安全,促進網絡和諧發展。
二、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策略
在理清了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后,接下來,我們需要探索多樣的策略,對青少年進行網絡法治教育。
1.營造和諧的網絡環境
建構主義者認為,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網絡具有開放性,此特點導致網絡環境錯綜復雜,在用網的過程中,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多種多樣信息的影響,自主地從中選擇與自己思想相近的信息,進而演化為價值觀。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導致不少青少年在用網過程中,形成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反的價值觀,在此價值觀作用下,做出諸多的不良行為,包括違法行為。針對該情況,要想對青少年進行網絡法治教育,我們需要營造和諧的網絡環境。
(1)完善立法規范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網絡法律和網絡法規則,在這樣的情況下,網絡社會成為了一個“法律真空”地帶,為缺乏法治意識的青少年,提供了竊取他人信息,實施網絡暴力的“溫室”。立足于此,在實施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的時候,我們要是切實地將《未成年人保護法》展現給青少年們,引導他們學習法律知識,將法律當做維護自身和他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傘,并按照法律要求,在用網的過程中,約束自己的行為,以自身的力量盡可能地打造出一個有序的網絡環境。
(2)加強文化建設
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提出,驅動著廣大教師在實施德育管理活動的時候,將文化作為主要內容,將滲透文化作為主要手段。在實施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要加大網絡文化建設力度,立足青少年的發展情況,選擇高質量的文化內容,將那些文化糟粕擠出去,使青少年用網的過程中,受到優秀文化熏陶,重塑三觀。具體地,我們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設傳統文化專題欄目,向青少年展現地域傳統文化。也可以展現積極向上的特點新聞事件,對青少年進行熏陶。
2.創設網絡法治教育活動
信息技術正在與學科教學實現深度融合,這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趨勢,也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新時期,我們倡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實施青少年網絡法治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在課堂上展現網絡法治內容,還可以以網絡為平臺,實施法治教育活動。
以小學為例,該階段網絡教育活動的實施旨在引導學生們認識自己在用網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在用網過程中自己的基本權利和需要履行的義務。立足此目標,在實施網絡法治教育活動的時候,我們將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結合起來。具體地,在課堂上,我們以“網民”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們探尋自己在網絡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在課后,鼓勵學生自主地利用網絡渠道,搜集網民成長過程中的風險,需要遵循的規則等是,整理信息,與課堂所學結合起來。之后,將整理到的信息,再次地展現到網絡平臺上,與其他學生共享,交流。如此教學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們成為用網的主體,掌握基本的網絡內容,還可以使他們通過切身的實踐,體驗網絡表達,深刻地認知到信息知情權,網絡表達權等,為今后合法地踐行網絡行為打下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對青少年進行網絡法治教育,我們首先要理清法治教育內容,據此,應用多樣策略建構和諧的網絡環境,組織多樣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們通過與環境互動,體驗網絡活動,建立正確的法律認知,踐行良好的網絡行為,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段凌楓.網絡社會法治路徑探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06):245+244.
[2]周宏娟.“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中學生法治教育的發展創新[J].新課程(中),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