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霞
摘要:在生活化理念下農村初中科學教師開展實驗教學,可以有效解決實驗器材配備不足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的實驗興趣得到良好激發,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立足實驗內容,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才會讓實驗教學更加高效的開展。為此,本文對生活化教學理念下農村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開展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農村初中科學教師提供參考性的建議。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理念;農村;初中科學;實驗教學
前言:
在生活化理念下,農村初中科學教師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去補充實驗教學的不足,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科學實驗增加許多親近感,還可以讓其動手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良好提高。而且,通過將生活與科學教學巧妙結合在一起,會讓科學實驗更加完整的進行,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有重要的幫助。
一、利用生活用品代替實驗藥品,激發實驗興趣
在科學實驗中,需要用到一些實驗藥品,但農村因實驗條件不足,一些實驗藥品配備不足,學生在缺乏實驗藥品的情況下,就無法進行科學實驗。面對這些現狀,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用品來代替實驗藥品,讓實驗順利進行。如,可以用農村十分常見的火柴盒來代替紅磷;用鉛筆芯來代替石墨;用學生都比較熟悉的面堿來代替碳酸鈉等。通過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應用,不僅有效解決了實驗藥品不足的問題,還可以增加學生的親切感,讓其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得到良好激發。
比如,《物質的酸堿性》一課,教師在開展實驗前,就可以提前準備肥皂、小蘇打、洗滌劑、食醋等生活日用品。然后,再引用生活案例來與學生互動:“在清理衛生時,一些有油污的玻璃、瓷磚等要如何才能將其擦干凈呢?”。當學生紛紛說出洗潔精、肥皂等物品后,教師再追問:“為何可以清理干凈呢?”。此時教師再引入物質酸堿性的知識。并且,拋出問題:“那么如何才可以判斷物質的酸堿性呢?”。然后,教師再拿出課前準備的生活用品和PH試紙,并且講解PH試紙的使用方法,以及判別方法。接下來,再將學生分成小組,并將不同的生活用品和PH試紙分別發到每一個小組中。讓學生通過實驗去判斷哪些物品是酸性物質,哪些物品是堿性物質。學生通過實驗會對物質的酸堿性深入了解和掌握,同時還會更加熟練的掌握測定方法。通過生活用品的引入,學生的實驗興趣不僅會大幅提升,他們對科學知識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刻,對于其動手能力提高,也有重要的幫助作用。
二、在生活中物體代替實驗器材,促使實驗成功開展
除了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來代替實驗藥品,還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來代替實驗器材,讓步農村初中科學實驗更加順利的進行。不僅可以有效彌補實驗器材配備不足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吸取到更多的科學知識。另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前去搜集生活中的元素,來開展實驗。對于實驗教學的開展,也大有幫助。而且,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其擁有更真切的體驗感,從而科學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在科學學科的知識中,包含著較多的生物方面的知識,教師在開展生活化實驗時,可以有效利用農村環境的優勢,讓學生去搜集有關的實驗植物。不僅可以豐富實驗材料,還可以讓科學實驗與生活更緊密的聯系,對于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也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常見的植物》一課,教師就可以讓每名學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采集多種多樣的植物樣本,作為開展實驗的素材,從而幫助學生對植物加深認知。在課堂上,教師要先對植物各類的知識加以講解,讓學生對植物的結構、組成等充分了解。之后,再將學生分成小組,讓每名學生先各自對自己所采集的植物進行分類,之后再與同組同學去互相交換自己的采集成果,讓其互相進行評價。讓學生深入探討。并且,去比較和分析,讓學生對不同植物的特點、形態等有更深入的了解。接下來,教師再用放大鏡來代替顯微鏡,讓學生進一步細致觀察已經分類好的植物樣本。并且,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植物葉片盡可能的入微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讓學生通過實驗可以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通過互相探討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植物有更全面的了解,還可以讓其對不同的植物形成濃厚的興趣,對于教師深入開展科學知識的教學,也會有更多的幫助。
三、結合生活完善科學實驗,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
在初中科學知識中,一些實驗需要有一個觀察的過程,才可以讓實驗結論展現出來。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去完善實驗環節,實驗教學才會更加高效的進行。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實驗的內容,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去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當實驗結果展現后,教師再利用實驗結果來加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不僅可以讓學生建立更完整的知識體系,還可以讓其實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而且,還會有效拉近科學實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應用和價值更加了解,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欲望和熱情。
比如,《種子的萌發》一課,為了讓學生可以對種子萌發條件知識更深刻的掌握,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三份綠豆,并且將綠豆提前浸泡。然后,再將第一份綠豆放在扎有許多竹筒中,將第二份綠豆放在小筐中,將第三份綠豆放在沒有扎小孔的竹筒中。然后,將三份綠豆都放于陽光充足的環境中,并定時定量去澆水。持續三天后,讓學生觀察三份綠豆的長勢情況。就會使學生發現沒有小孔的竹筒中,綠豆并沒有發芽;而有小孔竹筒中的綠豆芽既粗又白嫩;小筐中的綠豆芽則細并帶有綠色。此后,教師再針對學生的實驗結果,來引入種子萌發的知識,并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就會讓其對種子萌發的條件知識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會清楚的記憶。而且,學生通過實驗,也會增加生活常識,體會到科學知識的魅力,并喜歡上這門課程。
總結:
科學知識與生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農村初中科學教師巧妙將生活中的用品引入實驗課堂,可以有效拉近科學實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而且,生活化教學理念下通過延伸實驗到生活中,還可以讓學生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對于其提高其對科學知識的認知水平,也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賈盛澄.關于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新智慧,2019(19):73.
[2]吳建軍.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