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婭
摘要: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藝術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是短期所形成的,需要長期的理論基礎、藝術基底、創新思維以及對社會生活中藝術的抓取與創新。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大眾的觀念轉變,隨著美術教學模式在黔南州地區的幼兒園逐漸成熟,幼兒園在美術活教學動方面與本土資源緊密結合,從而彰顯我們黔南州地區的藝術文化。本篇文章以黔南州地區為例,探析本土資源如何與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相結合,望惠水縣、貴定縣、羅甸縣三縣的幼兒教師加以重視。
關鍵詞:本土資源;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
黔南州作為少數民族地區,其美術特征彰顯民族的魅力。黔南州地區的民族色彩非常濃厚,主要以藍色、紅色、青綠色這些大眾顏色為主,在制作衣服時形成強烈的對比色,給人深刻印象。就比如《我和我的家鄉》,貴州黔南州分會場中,把現場的舞臺就是采用當地特有的民族蠟染顏色,紅綠藍加上銀色,顏色對比鮮明,當觀眾對黔南州地區的美術文化嘆為觀止。這些帶有民族標簽的美術文化是一代代黔南州地區的人民傳承而來,作為幼兒教師,首先要有精深的專業育兒知識,更重要的需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幼兒教師除了在德智體美勞專業上要全方面涉及,在對待本土美術上,要注重與美術教學活動的合理結合。但由于黔南州地區經濟發展較慢,導致素質教育普及程度低,教師的專業程度和素質水平不高。在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師沒有融入本土資源的美術文化,美術教學內容單一。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惠水縣、貴定縣、羅甸縣三縣的幼兒教師需要提高自身優秀美術文化傳承的意識,把本土資源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
一 本土資源融入到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原因
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美術文化。在我國,美術特點主要表現在文人性、詩性、筆墨性,更多強調形似。在美術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經歷長時間人們的主觀情感,將自己本土的民族特色以繪畫的形式生動地呈現出來。我們黔南州地區是山的國度,生活著布依族、苗族、侗族等多種少數民族,使得黔南州地區的文化豐富多樣、多彩繽紛。本土資源作為地區的專屬資源,需要該地區政府鼓勵大眾傳承積極優秀的文化。在教育領域,則需要處在主導地位的教師發揮傳播本土資源的作用,讓優秀的本土資源隨著教育代代相傳。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就可以將我們黔南州地區的本土資源融入進去,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將本地具有代表性的美術文化、色彩搭配放入到教學目標中,調動幼兒的視覺、聽覺、知覺等多種感官,協同幼兒開展具有本土資源氣息的美術教學活動。因此,惠水縣、貴定縣、羅甸縣三縣的幼兒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需要恰當合理地融入本土資源美術文化,豐富美術教學。
二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一)幼兒對本土美術資源觀念淡薄
我們黔南州地區的美術最大特點在于顏色對比鮮明、圖案結構復雜、寓意深刻,對外來人員來講較為抽象。然而幼兒大多處在前運算階段,思維可逆性弱。在遇到帶有民族氣息的美術形式時并不會欣賞,喜歡的時間持續短。加之,這類美術形式大多以水墨畫、油畫為主,繪畫難度高。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開展難度高,幼兒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幼兒對本土美術資源觀念淡薄。幼兒對卡通漫畫、簡筆畫、蠟筆、水彩畫等簡單的美術繪畫更加感興趣。這從側面反映具有本土資源的美術在傳承的階段中有很大的阻礙,需要幼師改變現狀,創新教學方法,將本土資源的美術合理的融入到幼兒園的美術教學活動中。
(二)未發揮幼兒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能動性
在我們黔南州地區,還是出現大多教師掌握課堂整體節奏的現象。雖然本土資源美術大多是由當地政府、教育局開發,然后列入教學大綱之中。幼兒園的教師根據當地的教學大綱,直接將其融入到美術教學中。這樣的形式不利于幼兒創造性的發展,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個人差異。幼兒是幼兒園的主體,不以教師的意識為轉移。幼師在開展美術活動中硬性要求幼兒進行繪畫、剪紙、手工等等,并沒有按照幼兒的喜好。這樣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真正發揮美育的作用,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三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資源本土化開發和利用的策略
(一)自然生活引入,積累豐富的繪畫素材
在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老師們要把新課程改革精神作為標桿,讓幼兒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占據主體的地位。同時,幼師要發揮自己是促進者和引領者的作用,把本土文化的理念滲透進美術教學活動中,把美術教學活動與本地資源聯系起來,幫助幼兒感知生活,在生活中積累美術繪畫素材。幼師要引導幼兒融入到大自然中,用發現美的眼光看世界。幼師通過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本土資源相關的實踐活動,通過自身的觀察和感悟,積累繪畫素材。幼師還需要與幼兒家長聯動,組織家長同孩子一起參加美術制作活動,通過繪畫、剪紙、黏土等美術形式展現自己眼中的家鄉獨特的魅力。
(二)美術氛圍導入,創設本土文化感知情境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習效率產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兒園在開設美術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培養幼兒觀察美的習慣,還需要為幼兒創設具有本土美術文化的情感氛圍。這就需要學校在區位環境建設上要注重美術氛圍的營造,幼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幼兒帶入美術的情境之中。學校作為教育陣地,在開展校本課程時需要結合當地本土資源的特點以及該階段幼兒的身心、智力等特征,有選擇性地將本土資源美術融入到幼兒園中。比如建設美術教室,在教室墻壁、走廊、天花板等地方用具有本土資源的美術作品進行粘貼,展現本土美術的魅力。其次是幼師,擁有直接面向幼兒的身份。幼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活動時,要根據幼兒對知識的吸收程度,有計劃有針對地將本土資源融入到美術教學中。幼師可以通過欣賞美術作品的形式,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最喜歡美術作品及原因,用自己所積累的美術素材進行模仿。
結束語:
總而言之,具有本土資源特色的美術文化,特別是我們黔南州地區,需要與教育領域相結合,通過從小培養幼兒對美術文化的喜歡,積累本土文化特色的美術作品,進一步傳承優秀本土美術文化。
參考文獻
[1]何靜. 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個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
[2]陳淑芳. 如何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創新幼兒美術活動[J]. 當代家庭教育,2020(02):50.
本文系貴州省教育科學“十三五”2018年度規劃課題《本土資源課程化在農村幼兒園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黔教辦師(2018)135號》文件的第28項立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