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芳燕
摘要:語言是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必備能力,直接影響著個人未來的發展。幼兒園是學生接受系統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能力培養的起步階段,應當借助豐富多彩的語言教學活動為其語言能力打好基礎。近年來,國家極其重視地方文化在基礎教育的滲透,語言作為承載地方文化的基石,更應當從幼兒園時期開始培養。筆者結合黔南州的當地文化,針對應用本土資源課程化進行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進行了探究。本文首先說明了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作用,接下來探討了與本土文化資源相結合的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有效途徑,希望能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本土資源;幼兒園;語言教學
引言
幼兒園階段是人生發展成長的黃金階段。這一時期的語言教學不僅會使其形成初步的語言應用能力,更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審美,助力其健康成長。《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提出了借助社會資源,引導幼兒接觸身邊事物,感受家鄉社會發展,激發其愛家鄉、愛祖國意識的號召,幼兒教師應當主動行動,積極開發利用本土資源,實施教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作為自古以來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蘊藏著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如何將其與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巧妙結合,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挑戰。
一、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作用
1、提升幼兒園課程價值
進入幼兒園,幼兒開始接受完整系統的教育,為其日后的成長發展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放眼全國,幼兒園課程內容千篇一律,單一無趣,難以吸引幼兒參與。黔南州作為古來苗族和布依族的聚居地,擁有舞蹈、民歌、民族戲曲等多樣性的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加入這些要素,不僅極大地開拓了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空間,同時文化為教育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提升了幼兒園課程的價值,出色回應了新課改的要求。
2、增強學生文化認知
一直以來,教育都是傳播社會經驗,傳承文化,強化文化認知和認同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教育同樣如此。語言作為文化的集中反映,利用本土文化資源進行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能夠使幼兒在合理的、本地化的文化基礎上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輔助其形成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促使每一名幼兒養成熱愛家鄉的鄉土之情。
3、促進國家文化發展
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有著無可比擬的多樣性民族文化。在新時代的今天,民族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黨和國家明確提出了發展繁榮少數民族文化的號召。在幼兒園這一人生起步的初期階段加入多民族、多文化教育,可以打造出堅實的民族文化基礎,體現文化多樣性的特色,促進國家文化建設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二、本土資源課程化之語言教學活動
1、打造文化環境,激發幼兒
語言作為社會的基本交際手段,其本質屬于在特定環境中開展的社會現象。幼兒的心理處于飛速發展的時期,以充沛的好奇心觀察者身邊的世界,環境會對其幼兒帶來更加明顯的作用?,F今的幼兒園教學大多在園內教室中進行學習,難以和本土文化交流接觸,進而產生親近本土文化的意識。將本土資源融入語言教學活動的第一步,就應當充分利用環境的影響作用,借助幼兒園的教學環境的更新,盡最大可能打造本土文化的氛圍,實現環境育人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制作介紹本地民族文化的標牌,在校園長廊中展示,或是借助園內廣播等播放民族歌曲,營造耳濡目染的民族文化環境;教師也可以搜集本地的民族傳說,制作卡通畫,陳列在走廊當中,鼓勵幼兒依據畫作,重新創編故事。這樣的教學充分發揮出環境對于幼兒潛移默化作用,使幼兒沉浸在本土文化當中,在熏陶下自發形成感親近本土文化的意識,實現了幼兒主動性的完美激發。
2、借助游戲活動,
游戲在幼兒園教育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其中主要的項目。幼兒的理解認知觀念仍未成熟,游戲不僅是其放松身心的娛樂方式,更是其認識世界、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因此,在進行本土文化與語言教學活動的融合工作時,教師也應當設置合適新穎的游戲或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以幼兒喜聞樂見的角色扮演游戲為基礎,每節課分別開展“小導游”“小廚師”“小演員”的情境游戲活動。在“小導游”活動中,幼兒扮演導游,向其他同學介紹過大年、三月三等本地特色的節日活動;“小廚師”活動中,幼兒以廚師的身份介紹甜酒粑、酸湯魚等本地美食的制作過程;“小演員”的活動中,鼓勵幼伴隨著音樂演繹地方戲曲。教師也可以組織比賽,邀請其他幼兒進行投票比拼,打造熱烈的本土文化氣氛。新穎的游戲有效吸引了幼兒的目光,打造出新奇、自然的本土文化環境,使幼兒完全放松了緊張情緒。在寬松、自由氛圍中,其表達交流意愿得到激發,獲得了語言能力的更好發展。
3、利用生活實踐,加深幼兒認知
在幼兒園內進行的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只能與同學、教師交流,范圍狹窄。語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包含著豐富的本土語言文化元素,教師應當積極利用生活資源,加深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知。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郊游活動,帶領幼兒走進田間地頭,借助實際的觀察接觸,使幼兒對本土文化形成更加立體的認知,既充實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也為幼兒的表達交流提供了充沛素材。教師也應當注重家長對于幼兒的影響作用,積極開展家校交流活動,鼓勵父母、祖父母向幼兒教授民歌民謠等,為孩子打造良好的學習本地文化的土壤,加深幼兒隊對本土文化的認知。
三、總結
綜上所述,與本土文化資源相結合的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可以在鍛煉幼兒語言溝通能力的同時,帶領其認知感受本土文化,提升其鄉土之情,在不斷增強地方傳統文化建設的今天具有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為充分發揮出本土資源語言教育模式的最大作用,幼兒園藝術教師一方面應當加深自己的文化修養,深化對當地本土文化的認知理解,同時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設立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案,為幼兒打造想說、能說、敢說的語言環境,借助本土語言教學在其心中播灑下熱愛家鄉的種子。
參考文獻
[1]張建華.地方文化助力中班幼兒形成文化自信的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21(69):163-165.
[2]饒順思.發掘本土資源育人價值 助力園所特色發展——羅田縣城南幼兒園本土化園本課程研究[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21(04):38-39.
本文系貴州省教育科學“十三五”2018年度規劃課題《本土資源課程化在農村幼兒園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黔教辦師(2018)135號》文件的第28項立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