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媛玲
行走一個地方,讀懂一座城市。城市推介詞是城市的文化表達形式之一。筆者以城市推介詞微寫作形式,跨越紹興和臨沂兩座城進行教學實踐。感受身邊這座城,挖掘城市元素,引發文化共鳴;讀懂身邊這座城,探索城市性格,體現思想深度;呈現身邊這座城,抒寫城市文化,留下情感溫度。同時,從擴展學生表達的內容,規范學生表達的語言,挖深學生表達的思想三個環節規范學生寫作。并引導學生在表達文字時要有生活的細節,有情感的表達,有思想的體現,有自己生活的存在,讓城市推介詞的表達更有情感的溫度和思想的深度。
“城市推介詞”,是“城市宣傳語”的變體,同屬于表達城市內涵的語言文字。城市大融合、大發展的當下,對城市的解讀是宣傳一座城必不可少的內容。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讓學生去關注城市文化,并試著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熟悉的城市,其目的主要是能夠揭示出一個城市的人文內涵,突顯其自然風貌,而且要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理念,代表出這個城市的文化符號。
筆者作為紹興人,本次教學嘗試主要引導臨沂的孩子學會用推介詞形式表達自己的城市。教學活動從表面看有挺大的地域障礙,所以,跨越地域差異,尋找地域文化的多元性,以文化為切合點,從文化角度來解讀這兩座城,形成對身邊城市的文化表達,這是筆者嘗試去挖掘的寫作教學思路。為此,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一、感受身邊這座城:挖掘城市元素,引發文化共鳴。
教學時,為打破學生對“推介詞”的陌生感,筆者先從公益公告中的城市推薦詞出手,讓學生感受一座城的文字表達。如孔子故里,東方圣城——曲阜;蒙山沂水,文韜武略——臨沂;愛情之都,天堂城市——杭州;古越勝地,詩韻水城——紹興。學生從中認識到,找到城市元素是表達城市的一個突破口。
其次,筆者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宣傳片,讓學生觀察片中如何挖掘城市元素,體現城市文化內涵的。“舌尖之臨沂煎餅”片段,引導同學談談片中的敘述描寫和自己實際生活的異同,不難發現,看似平凡的饅頭煎餅,其實是這方水土的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了這座城的獨特符號。所以,城市推介詞需要記錄生活人情。“古城水韻紹興”片段,讓臨沂的孩子感受不一樣的江南水鄉。認識到城市推薦詞可以寫一個城市最有特色的自然風貌,如最具江南特點的小橋流水,槳聲欸乃,是城市溫婉性格的直接體現。所以,城市推介詞還可以呈現自然風物。
二、讀懂身邊這座城:探索城市性格,體現思想深度。
易中天在《讀城記》里說:“讀城,可以讀他們的‘活法’。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間,是由每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街道建筑、歷史傳統和人文氛圍構成的。因此,不同城市中的人,就有不同的活法,即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個性,即文化性格。”如何來讀,如何找到這座城的獨特魅力,并恰到好處的介紹給別人,正是城市推介詞寫作的關鍵所在。所以,寫好城市推介詞,最關鍵還需要引導學生去挖掘一座城獨特的文化性格。
以紹興這座城為例,引導學生探索城市性格時,筆者呈現了詩人木心對紹興城的經典評價:“無骨的江南不只蘇州,有骨的江南當看紹興。”讓臨沂的孩子體會這里的“無骨”和“有骨”之分。紹興的“骨”可以理解成魯迅先生筆下所謂的“骨氣”“硬骨頭”性格。紹興乃勾踐報仇雪恥之鄉,融合著近代魯迅先生冷對的吶喊積,高唱著秋瑾女俠舍身取義的悲歌……這些都是擲地有聲的文人風骨。所以,這個“骨”也可以理解為“風骨”的意思。
對照這樣的“風骨”性格,讓臨沂的孩子來尋找身邊這座城的深層意蘊,探索城市文化的思想深度,學生就很容易能聯系家鄉文化了。課上學生能例舉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以及世代盛傳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還有很多先賢思想家,孝道文化精神等。學生能感受到每座城就像人一樣,都有自己特定的性格。亦如易中天老師說“北京人大氣,上海人精明,杭州人閑適,成都人灑脫等等”,這種城市的性格或來源于自然氣候,人間百態,更是源于一座城骨子里的文化性格。所以,書寫城市推介詞時,關注城市文化性格,挖掘人文精神尤為重要。
三、呈現身邊這座城:抒寫城市文化,留下情感溫度。
在城市推介詞中表現一座城的生活人情、自然風物、人文精神時,還需要飽含對這座城的情感。如山東大饅頭里的喜悅與自豪,紹興的小橋流水中江南人對一方水土的愛戀。其次,還可以思考每人對待這座城更個性化的東西,如這個城市的誕生或遷徙里的故事;你童年記憶里的人;你對這座城市最惦念的人和事;你常帶你朋友去的地方。帶著這些思考,可以進一步寫作有深度的文字,展現有底蘊的城市,體現更有思想的自己。
對紹興的城市推介,筆者示范:煙雨朦朧,小橋流水,刻畫出紹興柔美的線條。在紹興,你可以愜意地坐上一葉烏篷,抿上一口老酒,聽上一曲社戲。你還可以詠一首《釵頭鳳》,唱一曲《蘭亭序》,吟一段《夢游天姥吟留別》。這里有刻苦自勵、發憤圖強的膽劍精神;有零落成泥,暗香如故的梅花風骨;有震醒國人、救治靈魂的高聲吶喊。這些韌性和堅強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吃苦耐勞的紹興人。變化的是城市風貌,不變的是紹興人骨子里的精神。
對臨沂的城市推介,學生示范:
(夏偉銘)在臨沂,你可以徜徉在書圣王羲之的世界里,感受中國漢字那獨具特色的魅力。喝上一碗烈酒,領略沂蒙的無限歷史。登上拔峭的瑯琊蒙山,可以觀萬里沂蒙風光。“瑯琊名士多”更是耀眼奪目,書圣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圣劉洪、孔子之師郯子、“宗圣”曾子……這些名人志士無不彰顯了瑯琊之精神——無私奉獻。在抗日戰爭中,沂蒙兒女為這塊紅色土地又奉獻了太多,形成了家喻戶曉的“紅色沂蒙精神”。正是這些精神使臨沂這座城市開始奔跑在21世紀的跑道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光加彩。
城市是歷史和文化的載體,是人與自然互動的文化,是品格和精神氣質的展現。通過本次練筆,讓學生明白,對一座城的表達應該是具體的,形象的,飽含情感,有思想深意的。不管是描摹生活人情,還是自然風貌,還是人文歷史,融入了思想,融入了文化元素,比單純的景點介紹會更有情感,有深度。換一種眼光,換一種思考來表達我們深愛的城,能發現她原來別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