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姍姍
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單純依靠“師講”這種單向的知識灌輸方式是不可行的,必須要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方可順利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此時創新應用互動教學法顯得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學生進行實踐,尤其是要注重構建師生雙向的和諧互動渠道,讓學生在同教師的互動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三觀”,助力道德素養的養成,為后續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道德;法治學生;互動教學
道德與法治學科引入生活化教學模式,符合學生認知構建基本要求,具有極為廣泛的應用價值,值得學科教師做深入探究。教師是教學設計者、組織者、服務者,在教學模式構架中要發揮主導作用,整合生活化教學資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列舉生活化教學案例、推出生活化教學活動、創新生活化教學訓練,都能夠推動互動教學模式的建立,強化教學模式的執行,這樣才能贏得學科教學的主動權,促進學生學習核心素養的健康成長。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意義
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更符合素質教育要求,有利于對學科教學的改革和完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開展中,部分教師和學生對學科的認知存在偏差,認為道德與法治屬于副科,不需要進行創新和改革,導致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比較消極,無法樹立學習信心,課堂上的互動枯燥。通過互動式教學方式的應用,有利于轉變傳統教學氛圍和效果,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使用現狀
(一)互動模式問題
在當前的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往往認為只需要在課堂中通過提問或者單純理論知識講解,就可以完成授課任務,一些教師甚至會認為,提問就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和引導工作,但是該形式已經完全和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要求不匹配。教師如何通過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讓所有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內,或者教師采用何種方法才可以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導,目前大量教師基本上并未考慮,同時所謂的互動也只是直接提問學生。
(二)課程內容的認知和創新需要加強
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主要強調的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修養,開展相應的法制教育工作,而課程內容的設置需要能夠與時代接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認知存在錯誤,認為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一種強行進行思想灌輸的內容,而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對于這種教學內容會出現反感的情況,缺乏學習興趣。而且部分學生認為其中的法治內容與自己無關,自己的生活單調,每天的任務就是上下學,不涉及法律內容,身邊也幾乎接觸不到與法律相關的案件,這種偏見導致學生缺乏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
三、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
(一)互動模式選用
教師可以通過創作情景劇的方式,或者直接查找當前所存在的視頻資料,直接讓學生探討情景劇或者在相關的視頻資料內,所存在的相關人員在道德思想方面的缺陷和法治思想建設方面的缺陷。如教師所播放的視頻內容是:兩個學生在日常交流中,一個學生向另一個學生提出幫助請求,而被請求者由于在個人道德思想方面品質良好,所以會不顧一切將自身所保有的各種資源共享,以幫助提出請求者。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提出請求者產生了一種錯誤認知,表現為過于依賴幫助提供者給予的資源,甚至如果相關幫助的提供者成員,不能滿足其過于不合理的請求時,會通過言語辱罵以及行為動作的干擾,迫使幫助提供者提供自身所關注的資源。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優化互動模式設計
學生對學習情境有更直觀的感覺,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心理展開情境設計,往往能夠帶來全新思維激發。如果能夠融入更多互動內容,可以成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其助學效果會更為豐富。媒體展示電子信息、教師列舉生活案例、學生介紹生活經歷、教師投放生活化問題、學生推薦生活活動等,都可以生成教學情境,教師要有篩選整合意識,利用適合的教學情境展開教學組織和調動,以提升教學適配性,將學生帶入互動性學習環節。生活化情境設計時,教師要有充分的學情調查,這樣才能推出更為貼近的教學設計。如果能夠讓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情境的設計,其適合性會更高。
(三)互動時間確定
在互動教學的實踐中,主要的互動時間依然為課堂時間,但是課堂時間需要互動也延續到課前教育工作,實現對課堂互動教育的延長,并且要分析當前所有學生在觀看了相關的視頻資料以及信息之后,能否從中發掘出道德思想和法治思想方面的問題,當然課堂上的互動,主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對于上文中提及的教師播放案例,教師就可以通過與全班同學互動或者與某一個學生互動的模式增加互動時間,比如通過和某一個單獨學生的互動,借此引發所有學生的思考,如教師給出了問題是,“所謂的好心人或者幫助提供者,是否也存在道德思想上的缺陷?”當然從普世價值觀上來看,該人員的道德思想并無缺陷,甚至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是道德閃光點,此時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必須要說明,實際上該學生的行為也不值得提倡,因為每個人都有自身所關注的事物,而如果不加思考就把這類事物無償提供給他人,同時即使他人對其做出了不公正的行為時依然無條件的滿足,這是對自身權益的一種傷害,不能說明這一人員具備良好的法治思想。
結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師應以關注情感感悟、問題引導體驗、創新強化互動、角色互換實踐等理念設計多樣性的互動策略。在多樣互動策略的影響下,班級中不同成績、不同性格的學生都能得到互動的機會。如此,教師便可實現對全體學生的公平教育。
參考文獻
[1]金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9(36):77-78.
[2]張紅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9(12):165.
[3]鄭永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互動教學模式分析[J].科普童話,2019(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