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怡
摘要:“生活教育”是中國現代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先生還提出“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等觀點,這些觀點無一不啟示著我們重視幼兒的道德教育,從社會實踐、親身體驗、教育互動、自我評價等方面入手,加強幼兒道德感和責任感,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大班幼兒德育
一、研究背景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人求真”、“學做真人”,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們一線教師。什么是“真”?對于6歲的孩子,他們要“學”的是什么呢?我想孩子們最純真也最需要學習和養成的便是無形的道德素養吧。
新冠疫情影響下,升入大班的幼兒漸漸熟悉了每日獨立晨檢,獨自走進班級。《3-6歲幼兒學習和發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兒應具有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現,具有初步的歸屬感。”在疫情下的家長會,難道不是一個進行道德教育很好的契機嗎?在提前做下豐富的功課后,我們鼓勵幼兒一起合作策劃一場“小鬼當家”版的家長會之約。
二、社會實踐積攢經驗,親身體驗收獲多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便是“生活即教育”,先生指出:“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1] 作為一線教師,我認為適合幼兒的教育正式如此,需貼近幼兒生活,教育契機、教學資源、施教方式都必須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以便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身心全方面發展。
首先我們開展了一次團討,了解幼兒在生活(幼兒園、社會機構)中參加過的家長會的情況,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經驗,隨后,鼓勵幼兒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進行準備。
1.和爸爸媽媽約定地點
爸爸媽媽還沒來過我們的新教室呢!這可怎么辦呀?大家紛紛調動自己的經驗,開動腦經,積極想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制作邀請函,還有幼兒園的平面圖和路線圖,最后在做一塊大展板,歡迎爸爸媽媽來我們教室開會,還可以添加一些溫馨提示!
2.為爸爸媽媽布置場地
有幼兒說到:“哎呀,我們教師這么亂,爸爸媽媽肯定不喜歡!這樣爸爸媽媽感覺肯定很糟糕的!”讓我們一起來把教室再裝飾漂亮吧!通過討論,大家發現了很多布置教室的方法:做花束、打氣球、掛彩旗、整理玩具等并實施起來。
3.約定家長會內容
爸爸媽媽要來學習什么呢?一般都是都是老師分享幼兒的學習和游戲情況給家長,但孩子們也有想法呢,“我們可以和老師商量讓老師教爸爸媽媽怎么陪我們玩!”在商量時,甚至有幼兒主動提出可以變成助教,讓爸爸媽媽看自己錄下來的視頻、照片學習跳繩的本領呢!
在準備家長會這個過程中,大家遇到了很多困難,也學會了禮貌待人、友好合作、大膽表達、以理服人等等良好的品質,幼兒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發展,主人翁意識得到了增強,幼兒的道德素質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家長會有了幼兒的參與,發生了很多變化:內容更為全面了、環境的布置充滿了對爸爸媽媽的愛意、讓家長更加貼近了幼兒在幼兒園的的生活。
三、教育互動感慨多,多方評價促成長
陶行知先生還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2]以史為鑒,清朝時中國固步自封延后了近代化的發展,如今在教育領域,我們應該抓住社會發展大趨勢,更重視生活中的變化。考慮幼兒的年齡段和已有經驗,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變化,關心自己,關心周圍的人。
我們預設到大家對于爸爸媽媽的表現也很好奇,我們大可直接跟大家分享家長參加家長會的視頻、照片,但是有什么方式能放大家更加主動積極地進行一次更有意義的更加直觀的互動呢?
要不我們做一回“小記者”,去采訪一下爸爸媽媽。孩子們聽了一下子來了興趣,后續大家將采訪的視頻帶回班級分享,我們發現家長很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景:“原來我的孩子不知不覺中長大了”、“我好感動啊”等感嘆,通過這次家長會,家長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孩子給予自己滿滿的愛。通過視頻和照片資料,家長也漸漸明白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愿意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四、結束語
這次家長會之約,讓孩子們從旁觀者轉變為主導者,孩子們成了家長會內容的思考者、準備者以及回訪者,家長也從被動參與到積極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僅滿足了孩子的需要,也讓家長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發展。升入大班后,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正在慢慢增強,我們應該創造更多這樣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展現自我,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責任感,逐步培養幼兒的道德意識。
雖然疫情持續影響著大家的生活、學習和游戲,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依舊時刻提醒著我們一線老師,要明確幼兒的學習的興趣是來源于生活的,在學習后、獲取經驗后又要回歸到生活中去的。同時,幼兒以及身邊的人、事、物是時刻在發展的,幼兒對知識的需求也是變化著的,所以我們的教育觀念以及教學內容要緊跟時代的變化、生活的變化。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694.
[2]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