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對邏輯能力與思維能力培養的開始,小學階段是學生建立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數學的本質特性是需要學生不斷的思考計算,其實對于成年人來說數學也是一門讓人頭痛的學科,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學生更是如此,并且小學生的大腦正處于重要的發展時期,思維能力與邏輯能力都不是特別的強,如果教師不能運用好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會造成學生的厭學心理。并且小學生剛剛步入小學的校門,全新的學習環境會讓學生短時間內很難融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鉆研創新出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這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做好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貫徹國家課程改革的指導方針有效體現。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與創新策略進行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策略
引言
數學在社會之中的運用很廣泛,科學,工業,甚至人們的日常生活,數學的重要性都是不可替代的,隨著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重視,為了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素質培養,國家提出重要的課程改革,力求教育事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主力軍,身上的責任不可謂不大,這就需要教師拋棄原有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以國家課程改革為方向點,對教學方式進行鉆研與創新,用全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效果,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過程不再感覺枯燥乏味,最終實現多元化教學。
一、小學數學教學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一)在國家大力推行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雖然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之中還是遇到了許多的問題,小學數學的教學也在其中。首先大多數的教師對于自身的教學方式沒有一個創新的意識,不會根據學生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教學方式調整。在教學過程之中一直運用自己經驗積累的僵化的教學模式套用在所有學生身上,教學重點也只是單純的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對于學生的多元化發展不會太過重視,對于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也不會過多的去考慮。僵硬的教學方式,壓抑的課堂學習氛圍,這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并沒有過多的興趣,只是單純的為了成績而學習。
(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才是學生能夠用心學習的重要動力,但是在整個的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卻很少的去關注學生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造成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教授的全部知識。雖然這些知識被強行的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但學生在實際應用的時候,卻不能做到靈活運用,讓學生變成了“死讀書,讀死書”,這樣的一種惡性狀態。這種方式只會造出一批擁有高分成績的優等生,卻培養不出一個優秀的創造性人才。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策略
(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想要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就要充分的調動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思維建立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是最為強烈的,也是最容易被引導的,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一點,來提高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保持充足的動力。但因數學的特性是比較枯燥乏味的,所以就需要教師不斷的運用各種技巧實現對學生興趣的調動。首先,現今多媒體技術的發達,是教師可以利用的重要工具,將傳統的板書轉變成豐富有趣的文字和圖像,甚至也可以加入一些生動的動畫和聲音,這也更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并且豐富的圖像教學能夠將數學問題進行簡化,加強學生的吸收理解,讓學生在認真觀看圖像的同時,逐步的進行數學知識的鞏固。例如,在進行組合圖形面積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圖形進行動態演示,通過動態的圖形拆分與組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活潑好動的年紀,所以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來開展有趣的數學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并且在輕松熱鬧的游戲氛圍之中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之后,對于教師的教學成效也會有較大的提升。
(二)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要建立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到這個情境中,逐步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并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只有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才會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親密聯系,進行情境的創建,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在生活之中做好數學的有效運用。例如:在進行旋轉與平移這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使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進行引導,比如,汽車是學生日常所見的,汽車在公路上行駛就是一個平移的過程,而車輪的運動就是一個旋轉的過程,將復雜的知識進行簡化處理。只有在這樣的情境教學中,學生才會更樂于去探索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對于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不光需要教師不斷的努力,也需要學生逐步的提升自身的自主思考與學習能力。教師要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體驗機會,重視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培養,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了解,之后再根據課程內容進行有效指導,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與學習的能力。在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預習,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也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對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初步的認知,并發掘所要學習的主要問題。例如在因數與倍數的學習中,就可以先讓學生思考一下關于2、5、3的倍數都有哪些,并有什么特征。這樣學生在教師正式授課時才會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維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步伐,保證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總體來說是圍繞著國家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針來進行的,在實際的教學之中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手段與教學內容,運用巧妙的教學技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有效的情景教學中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做到活學活用。與此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教師對于學生要保證多元化培養,以此增加學生學習的信心與熱情,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武亞東.淺析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策略[J].考試周刊,2021(23):77-78.
[2]肖衛娟. 探究新時代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