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力

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正處于人生啟蒙教育的重要階段,在此時打好閱讀能力的基礎有利于幼兒日后的發展。但由于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識字能力、思考能力較弱,多數家長、幼教從業者認為閱讀對于幼兒來說難度較大。本文力圖通過對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誤區的分析,找到一條實踐性較強的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路徑。
啟蒙是幼兒一生中至關重要的大事,學前教育是人一生中的第一次系統性教育,在教育經歷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能力是人最基本的能力素養之一,它影響著人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在學前教育中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極其重要,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增加理解能力,拓展知識面,還能夠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大多呈現出不完整或者較為單一的表達模式。幼兒可以在閱讀中模仿語言表達方式,逐漸學習邏輯表達,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體系。此外,幼兒在閱讀中接觸到大量的閱讀文本,可以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加快閱讀速度。幼兒也會在閱讀中,逐漸體會其中蘊含的感情,有利于幼兒情感認知的發展,塑造幼兒健康的身心。
幼兒閱讀的重點是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在這樣的目標引領下,幼兒進行適當合理的閱讀,可以促進幼兒知識水平的提升,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更能使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接觸到邏輯思維方式,幫助幼兒厘清抽象和具象的關系,真正實現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目前,早期幼兒閱讀著眼于幼兒的概括總結能力,在幼兒閱讀文本后將故事內容重復出來,有助于幼兒在閱讀的基礎上思考和判斷。
“早期閱讀能力就是識字”,這是幼兒教育認知的一個誤區。很多家長甚至學前教育機構都認為,幼兒只要具備了識字能力,自然就擁有了閱讀能力。從根本上來說,這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很多幼兒在沒有進行識字活動之前就喜歡閱讀,時常翻弄書本,產生閱讀興趣后直接進行不依賴于識字能力的早期閱讀。這時的閱讀不一定是閱讀字,可以是讀畫,可以是模仿等。這就是一種在真實生活中發生的自然的學習活動。如果家長和教師只是單純地進行識字教育,追求識字率,那么就無異于違背幼兒天性的“填鴨式教育”。真正的閱讀教育應該是幫助幼兒形成閱讀能力,讓幼兒產生完成閱讀的興趣與動機,學會對文本的感知、理解與鑒賞,并在閱讀中促進感情、性格、意志的形成。幼兒經歷過真正的閱讀教學后,就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言表達能力甚至閱讀策略等,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識字量也會隨之增加。
不少教師、家長由于脫離幼兒的時期過長,又沒有完整的青少年心理發展知識儲備,認為幼兒的成長是可以自行完成的,閱讀能力也能隨著年齡增長而提升。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觀念。幼兒剛接觸閱讀時,很難在閱讀中找到快樂,更難以找到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家長的相關配合非常重要。幼兒閱讀中需要一個引導者,促使幼兒一步一步地去了解書本的深層含義,及時提示,時時鼓勵。很多家長只停留在給幼兒講故事的階段,而教師也僅是充當監督管理者,缺少閱讀中的引導、陪伴和溝通交流。
很多學前教育機構和家長都認為,幼兒只要有足夠的閱讀興趣,閱讀環境如何是不會影響閱讀效果的。甚至有些家長還會以名人事例去教育幼兒,要學會在嘈雜吵鬧的環境中讀書。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利于幼兒發展的。“孟母三遷”的故事教導我們,學習環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幼兒成長的因素。幼兒的閱讀習慣尚未形成,自制力較弱,家長必須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助推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閱讀區的書目、教師的引導、幼兒的相互促進、家長的課后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僅要提供給幼兒一個良好的物質的閱讀環境,更要創設一個合理的激發興趣的心理環境。
優質的閱讀環境可以全面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提高幼兒的閱讀理解效率,優化閱讀模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教育機構應該設置閱讀區域,為幼兒提供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并注意進行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能力的塑造。教師在閱讀區域應該扮演監督者、引導者角色,是閱讀行為和閱讀環境的計劃者、維護者,構建一個適合幼兒的閱讀課堂。教師首先應對閱讀區域進行布置和裝飾。布置內容包括適合幼兒進行閱讀的書目,以及進行大規模閱讀活動的環境。裝飾內容應該包括能夠促進幼兒進行閱讀的墻面和桌面裝飾等。在閱讀環境的作用下,幼兒會進行非自主的閱讀活動,有利于閱讀質量的提高。另外,為了促進閱讀多樣化、豐富化,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發展和個體需求,不斷調整更新書籍。例如,剛剛進入學前教育的低齡幼兒,適合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可愛的小蛇》等繪本。隨著年齡的增加,幼兒可以接觸《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較為豐厚的書本。在選書的過程中,盡量選擇圖文結合的閱讀文本,吸引幼兒注意力。
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要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是閱讀習慣塑造,二是閱讀技能提升。教師可以開展圖文卡片活動,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剛開始,教師通過排列組合,將圖片與文字對應,形成一個合理的小故事,幼兒可以共同探討。接著,小組交換并打亂卡片順序,請不同小組的幼兒再次還原故事,小組間進行比賽,正確率最高、速度最快的小組獲勝。在這樣的閱讀活動中,只有小組成員做到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幼兒的文字記憶效率和圖片排序效率。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幼兒不僅能夠體會到閱讀的快樂,還可以實現閱讀技巧的掌握,全面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幼兒教育中,學前教育機構和家長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實施者。特別是在學前幼兒教育中,更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以達到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家長要摒棄幼兒教育全部是教師責任、幼兒不適合進行閱讀等錯誤觀點。教師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家校溝通,讓家長真正意識到學期教育階段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積極地參與相關活動。例如,在親子閱讀活動中,教師給予一小時的活動時間,請家長與幼兒共同演繹故事;布置家庭閱讀活動,讓家長與幼兒互相為對方準備一個睡前故事;同時,教師要鼓勵家長帶領幼兒積極參與各種閱讀活動:多去書店,選擇適合幼兒閱讀的書目,提供盡量多的閱讀表達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