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旭欣
俗話說,"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的確,德行是人的根本素養。二十一世紀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德被放在了首位。那么,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尤為重要。舞蹈課專業性比較強,基本功練習比較枯燥、乏味,需要吃苦。而現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好多都比較懶散,怕苦、怕累。因此,我力圖通過舞蹈學習,讓她們學會堅持,樹立自信,勇于表現和展示。在習舞的過程中,我教她們吃苦耐勞,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在外出演出與比賽中,培養過硬的團隊作風和嚴明的紀律;在角色分配中,學會配合與協作。這種自信、吃苦、守紀、協作等優良品質的培養,無時無處不蘊含于我的舞蹈教學之中。慢慢地,學生們進校時的懶散和迷茫蕩然無存,一個個變得活潑自信、積極樂觀。畢業時又有了更高更新的選擇與發展,從而證實自身的價值。那么,在舞蹈課堂中如何滲透思政教育呢?下面是我的幾點做法:
一、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政素材進行"言教"
有人說了,舞蹈課中有什么思政素材啊?回答是肯定的"有"。每一首歌曲都有它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舞蹈就是用肢體動作來表達這些思想感情的。
比如,藏族舞《毛主席光輝》。在上這節課時,我考慮到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生下來就過著和平幸福生活的學生,她們對偉大領袖毛主席沒有了解。我正好利用這個教材讓她們知道,毛主席是多么值得我們敬仰和愛戴的領袖。教育她們要熱愛毛主席、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于是,在課的開始部分,我設計了對毛主席的簡介。告訴她們,毛主席是偉大的軍事家、革命家、政治家,還是杰出的文學家。是他領導全國人民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建立了新中國。我把解放前的藏族人民的苦難生活用PPT播放出來。當學生們看到奴隸們動不動就被施以割鼻、剜眼、剝皮等酷刑的畫面時,都唏噓不已。我又把新舊社會藏舞風格進行了對比,從而反映出舊社會人民苦難生活和新社會幸福生活的不同。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們對偉大領袖的敬仰熱愛之情。整節課學生們都懷著這種心情進行了舞蹈的學習,達到了思政教育滲透的目的。
再比如,舞蹈《誰不說俺家鄉好》,我向學生進行愛家鄉的教育;《拾青稞》向學生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親親茉莉花》教育學生要做一個不愛艷麗裝扮,也不愛金飾繁華,而是把愛和美獻給尋常百姓的清純少女。這些蘊藏在教材里的素材都需要我們深刻地用心去挖掘。
二、注重課堂中潤物無聲的"身教"
人們都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還常說"教師要為人師表"。的確,老師于無形中在被學生當做榜樣,老師的形象感染和人格魅力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教育力量。也就是說,老師的言行在默默起著潤物無聲的"身教"作用。在舞蹈課堂中,我嚴格要求自己。從不遲到。如果實在是有特殊的事耽誤了,我就向學生解釋清楚,取得她們的諒解。我認真負責地向學生傳授技能,一遍一遍地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動作,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的知識積累和扎實的舞蹈專業基本功,以及不厭其煩的耐心和對學生的誠心與寬厚。這種對自身的嚴格要求,和自身的思想素質,對學生所產生的教育力量,是潛移默化的。
我尊重每一名學生。不偏愛伶俐有資質的,也不歧視相對較笨較差的。記得一名叫冰儒的同學,動作天生不協調。一次舞蹈考試,冰儒動作做得滑稽可笑。同學們忍不住笑起來,還"狡猾"地看向我。我用嚴肅的眼神制止了她們,耐心等著冰儒跳完,并表揚她有了進步。學生們見我這樣,也就收斂了笑容,以后也沒再嘲笑過她。我就是要通過這樣的做法,教育學生要懂得尊重別人。我相信我的這些做法,久而久之一定會被學生感受到,一定會對其為人處事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有效利用現代音像資料進行正面引導、熏陶
現代教學手段形象、生動,學生們喜聞樂見。它不同于枯燥的言教,也不像身教那么無形。我利用它作為我舞蹈課德育滲透"言傳"、"身教"之外的補充。
比如,在興趣小組活動課上,我把舞蹈家楊麗萍、柳巖的故事錄下來,配上圖片,制成幻燈片播放給學生們;讓學生觀看馬麗、翟孝偉的表演;觀看邰麗華的表演。看到這些舞蹈家樂觀向上或身殘志堅不懈追求,最終獲得了成功的實例,大大激發了學生們勤學苦練、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四、樹立榜樣,隨機教育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比起那些名人的事跡,身邊同學們的表現離得更近。所以,我在課堂中有意隨機捕捉能做榜樣的同學和事例,讓大家效仿、學習。
比如,在讓同學們自由練習時,如果我發現有悟性高一點的同學在指導其她同學,我馬上給以肯定,提倡這種互相幫助的做法。再比如,曾經有很多這樣的同學,她們悟性不是很高,但卻刻苦努力。別人休息她們在練,別人練一遍她們練十遍,最終成績也很不錯。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適當的時候,拿出來作為榜樣。
我還經常拿自己現身說法。給他們講老師剛學舞蹈時的事。比如,剛學基本功時自己底子差、起點低,通過不斷地刻苦努力、才趕上了別人。給她們樹立信心,教她們持之以恒,永不氣餒。學生們對老師的事很感興趣,也愿意聽。所以,我覺得這一做法對他們是有影響的,從眼神中能看出來。
五、情感互動
在課堂上,我和學生是師生關系;在課下,我們是朋友。她們都很聰明,心里都有一把尺子。只要你真心付出,認真傳授知識與道理,她們會感受到。也會因此感激老師。從而會喜歡、聽從、尊重老師,并對這個老師所教學科產生極大的興趣。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同時,我們也應該做一名善感的老師。我就是一個常常被學生感動的老師。看到學生在訓練中揮灑著汗水努力練習、看到她們忍著病痛參加排練、看到她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看到她們為爭"角色"鬧得不愉快,而后很快又握手言和……這一件件、一幕幕,都會使我感動不已。因此,我對她們的愛會情不自禁的溢于言表。正是這個情感互動,使我和學生慢慢走近,關系融洽,感情也越來越深厚。正是這種良好的關系,創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氛圍。我和學生們彼此感化,同時進步,不斷地完善。在這種教育感化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達到了一種默契。學生對我所教的學科有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因此,無論是在舞蹈技能方面還是思想和心理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進步。由此可見,師生情感互動,有利于學科教學中進行思政滲透。
俗話說"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以上是我在舞蹈課堂中思政滲透的點滴體會。思政教育任重而道遠,方法也靈活多樣,不盡相同。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