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蘊佼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33)
在我國各地區高等院校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工作快速發展過程中,高校的資料類型愈發豐富,資產體系構成愈發復雜,對高校的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工作人員需要結合實際分析高校資產管理中的現實問題,認識到現存管理模式的不足,同時引進科學技術,提升資產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專業化水平與信息化水平。在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其融入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同時制定符合信息資產管理平臺的規章制度,規范管理過程,在融入信息技術的同時提升資產管理整體水平,從而體現高校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優勢[1]。
一方面,在高校資產管理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固定資產的清查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固定資產是高校資產管理體系中的主要對象之一,資產清查則是管理固定資產的基礎工作,通過清查環節,能夠有效掌握詳細的資產信息,為高校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同時能夠優化高校的資產資源配置,避免出現高校固定資產閑置或者資產重復采購的情況。但是,在傳統資產清查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完成大量數據采集工作,過程繁雜,容易出現錯誤,若引入信息技術,則能夠充分利用技術優勢,進行大數據采集與分析,全方位、快速采集相應數據,統計與分析數據資料,形成可靠的數據分析材料,以便于提供決策支持,為高校管理人員做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保障[2]。
另一方面,有利于對高校資產進行動態化管理。動態管理是高校資產管理的主要標準,能夠全面反映資產的管理情況,但是這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支持,在傳統的資產管理模式下是很難做到的。在傳統高校資產管理的動態管理中,工作人員需要結合高校教學設備、相關儀器設備等情況,對其使用情況、運行狀態、采購周期等進行記錄,但是這種人工記錄的方式速度較慢,存在信息滯后與記錄失真的情況,難以為高校的辦公室管理、職工調動等活動提供有力的資產管理保證,從而引發資產變動下的管理混亂問題。在引進信息技術之后,工作人員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讀取不同部門中教學工具、教學設備、教學研究實驗器具等設定電子標簽,全面過程管理資產的采購、使用、維護及廢棄,將動態化信息自動搜集到計算機系統中,形成動態管理可視化模塊,為工作人員的高校資產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據[3]。
結合現階段的高校資產管理實際情況,可以發現,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存在忽視過程管理的情況,現存管理方法無法滿足高校資產管理的實際需求。在高校的資產管理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結合當地政府及國家財政撥款資金,利用地區課題基金的科研經費,制定合理的資產購置與管理機制,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限制性,工作人員無法在實際工作中打破這一限制,就會過度關注資金的使用,從而忽視對高校中非資金資產的管理,不利于提升高校資產管理的整體水平。此外,高校資產的類型種類較多,數量較大,工作人員需要分別記錄不同資產的數量、型號與價格,記錄結果僅僅是一種數據形式的資料,不能夠有效體現出資產的周轉情況、使用情況及流動情況,不能夠進行動態化管理,不利于高校資產的科學、實時管理[4]。
(2)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在現階段的高校資產管理工作中,雖然有一些高校已經積極引進信息設備,工作人員能夠利用計算機開展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由于高校沒有根據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校資產管理工作制度進行調整與修改,導致工作人員只能夠按照傳統模式下的制度進行作業,這種情況下的制度與實際工作之間契合性不足,不能夠滿足工作人員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科學、專業的工作指導。因此,高校需要結合信息化建設之后的資產管理工作模式,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全面關注不同的資產管理,比如:固定資產、研究成果與科研論文等,規范資產管理行為,凸顯高校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理念。
作者簡介:李蘊佼(1975— ),女,吉林敦化人,館員,本科;研究方向:資產與檔案管理工作。
在高校資產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建議高校要加大對資產管理的資金投入,引進先進信息技術管理設備、軟件系統等,重點關注各項資產管理工作,為培養高素養人才做好準備。在實際過程中,高校要設置專門的資產管理信息化建設部門,重點開展信息化資產管理技術訓練,促使部門人員均能夠熟練掌握信息系統的操作方法,能夠靈活使用平臺系統,高效完成各項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的錄入效率與管理水平。此外,還需要優化系統模式,設計數據自動化采集、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分類、資產管理狀態可視化數據分析等不同的功能,同時預留系統的擴建機制,具備長遠目標,實現高校資產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在高校資產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建議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證管理制度符合信息系統操作情況,能夠為工作人員的資產管理行為提供科學指導與規范保障。在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要結合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結構,制定詳細的信息化資產管理操作流程,明確每一個流程的操作標準與細節,促使工作人員能夠規范操作系統,最終呈現出格式一致、語言標準、分類明確的資產管理資料。之后,要制定資產分配制度,為工作人員在資產購入或者產生之后的分配提供具體依據,促使工作人員能夠明確有形資產的分類標準,無形資產的分類與管理標準,定期更新資產狀態。最后,建議制定規范的資產清查工作制度;信息化建設之后,工作人員的資產清查工作流程、內容、方式均發生較大的變化,原有的制度已經不契合實際,需要提出資產清查工作流程,上報標準,上報清單規格等制度,促使工作人員能夠高效、準確的完成資產清查工作,及時上報資產問題,維護高校資產安全。
在高校資產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工作人員不僅要關注高校的資金情況、學術論文管理情況、科研成果管理情況,還需要關注固定資產的實際情況,將信息技術融入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分別在資產采購與設備管理方面進行信息化建設,構建信息管理模塊,將設備采購過程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全面管理設備數量、設備采購申請、設備采購驗收、設備日常維護、設備廢棄申報等,以此提升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質量。
在高校資產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建議引進多種不同的先進技術,全面提升高校資產管理信息系統的整體可操作性,以此實現高校資產管理的信息化發展目標。首先,可以引進實時監控技術,對校園中的無形資產信息與有形資產數據進行動態、可視化的管理,及時、準確獲取資產變化情況,有效利用資產,保證賬實相符,避免出現學術研究成果被竊取、教學實驗設備丟失的情況。此外,還可以引進移動信息技術,開發資產管理移動設備終端軟件,促使工作人員能夠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查看資產變化情況,提交相應申請,完成審批工作,進一步提升資產管理效率。
綜上所述,在高校資產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引進信息技術,就要正確認識到現代社會技術優勢,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以此規范信息平臺下的高校資產管理行為,保證工作人員管理行為的專業性、規范性。此外,在實際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將信息技術運用于 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中,構建基于信息平臺的 資產管理機制,全面保證 資產管理質量、效率與時效性,實現信息化建設與規范化管理目標,為高校的良好運營與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