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國 劉 婷
湘潭大學商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系,湖南湘潭 411105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面臨高質量發展轉型的必然,對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旅游“雙創”人才的需求量大而緊迫。高校如何應對這一業界需求,鄭全新(2019)認為地方高校是就業創業人才培育的主體,要培養為地方做“小事”和“立地”的人才[1];馬曉路等(2014)認為,高校應建設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基地,幫助提高鄉村旅游人才隊伍的素質和水平[2];李娟梅(2019)提出應通過高校、行業、政府協同參與培育高端人才[3];徐洪濤等(2020)提出改變人才培訓方式、改革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等建議[4]。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者們認識到了高校旅游雙創人才培養的必要性,并力圖通過某些途徑解決鄉村旅游人才缺乏的問題,但尚未真正與高校的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相關聯,未能形成系統的人才培養路徑。
針對現實需求和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主要問題,厘清并明確雙創人才培養理念、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和評價體系的要義和作用,探究一個切實可行的旅游雙創人才培養路徑,不僅可以為高校旅游雙創人才培養提供理論支撐,而且對于緩解高校旅游人才就業壓力,解決鄉村旅游雙創人才緊缺問題,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一些高校將“雙創”教育交由學工部門全程負責,以思想動員代替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對課程統籌規劃和合理設計,脫離學科教育和專業教育[5]。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計劃將課程分為公共課程、學科課程和專業課程,創新創業模塊屬于公共課程。創新創業模塊僅有創新創業教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兩門課程,在總學分中僅占2—3個學分。學科課程包含了會計學、統計學、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管理類為主的課程,跨學科的課程設置不足。許多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臨近畢業時多困惑于升學還是就業的選擇。因此,要將增強雙創教育和職業素養提升融入到課程教學實踐中去,還需要以課程設置為核心的教學改革和配套措施的持續跟進。
師資力量的不足——特別是缺少雙師型教師是高校在雙創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學生的雙創教育通常需要具備“雙職稱”和“雙素質”的教師來共同承擔和指導,但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實際是由學工辦或就業指導處的教師兼任,他們自身可能并沒有創新創業的經歷或受過專業系統培訓。師資力量不足直接導致雙創教育質量不高,學生多在被動參與中獲取平面化的知識,很少能通過精心設計的互動教學和到社會實踐中培養雙創意識和激發學習熱情,更難有雙創素養的提升。另外,因缺乏開放辦學和“借船出海”的意識,許多高校沒有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用人機制。如何破解這一用人難的瓶頸,高校需要從實際出發,始終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出發點,勇于在人事制度上改革創新,補上教學師資不足的短板。
從評估形式看,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多是按照院??己撕蛯W生自評的方式展開,評估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強。旅游雙創人才培養質量如能通過實踐檢驗,由用人單位參與評價,將會更加客觀公正。在評估內容設計上,較多沿用常規的考評項目和指標,側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實驗設計、實習、論文等方面,較少關注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在旅游經營管理、旅游產品創意、旅游項目效益等方面的體現程度。在評估反饋上,未將評估結果作為學生表現和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缺乏有效的雙創人才培養激勵機制。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序推進和鄉村地區綜合發展的深入實施,鄉村旅游對雙創人才的需求日趨旺盛。雙創人才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強有力保障,其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其培養路徑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完善。
創新創業課程是一個科學有機的體系,它應兼具學科寬度和專業厚度。學科寬度即知識面要廣博,知識是創新創業的基礎,高校應加大創新創業模塊課程的比重,完善創新創業教學知識體系;學科教育除了開設旅游專業及管理專業基礎知識外,還應開拓農業、計算機、電子商務等領域的相關內容,可以開設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智慧旅游等課程,以培養雙創人才在旅游運營管理中的科學決策能力。專業厚度即實踐能力和知識融會應用程度,包括創意設計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組織溝通能力等。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應由教務處和創新創業辦聯合組織實施,可以將學生參與的創新創業競賽、項目開發、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認定為課程學分,同時鼓勵各專業學生積極參與這些實踐活動。
首先,要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既要有高學歷,也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經驗,外聘教師可來自學校、企業、科研基地,共同組成以“雙師型”教師為擔綱的雙創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其次,“雙師”型教師要開發應用型課程,將與旅游創新創業相關的實踐問題引入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提出對策??梢赃x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地進行探究,將實地走訪調查作為實踐課程的重要形式,要求學生將發現的問題、總結的經驗、改進的建議寫成實習報告,培養學生善思勤練、求真務實的素養和理論運用實際的能力。最后,高校旅游雙創人才培養應借助企業及政府的力量共同實現。可以通過校企互動、政府支持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雙創的認知。校企互動就是高校通過與企業進行密切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積極進行旅游管理雙創人才培養方案的定制與實施,建立實習基地等舉措。政府為搭建智能化、制度化的雙創人才孵化基地提供政策支持和融資渠道。
高校旅游“雙創”人才考評要以雙創意識為出發點,將“雙創”精神與“雙創”能力作為培養目標和重點進行考核。一是設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對雙創人才培養成效做出客觀評價。高校要建立相對獨立的評估方式,聘請行業精英、相關企業共同參與人才評價,通過學校、學生、企業、行業精英間的分工、合作、制衡以構建高效完善的“雙創”人才培養評估體系;二是端正對評價的認識,確立以創新創意為主體的考評內容??荚u的目的是確保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突出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內容的考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中求新求異;三是注重評估的反饋作用。鄉村旅游雙創人才的評估需要學生、教師、行業專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通過不斷改善評估體系、調整評估因子,以充分反映客觀實際并更好地指導人才培養后續工作。
以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為契機,從高校培養“雙創”人才的必要性出發,梳理了高校在“雙創”人才的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高校從統籌規劃課程設置、構建人才培養師資力量共同體、完善雙創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為主線的旅游“雙創”人才培養路徑[6]。
為進一步探究旅游“雙創”人才培養路徑的科學性,下階段一是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展開案例分析,以增強針對性;二是目前主要從定性的角度闡述了高校鄉村旅游雙創人才培養路徑,該研究成果的實踐應用價值有待檢驗,需要加強定量研究,構建相關模型以驗證實踐應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