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紅
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 在這種背景下信息的流動速度正在增快。有大量的信息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需要人們在短時間之內進行有效的識別。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新媒體也開始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部分。 我國的媒體行業在這種背景之下出現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所以為了更好的促進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要進行從點到面的逐漸突破,有效的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有機融合, 以便使當代的媒體環境煥發新的生機。
目前新聞采編工作存在多樣性的特點和形勢變化,現如今的報紙已經開始逐漸消失,主要從新聞內容來說,在完成新聞的采編工作之后,新聞內容依然不能立刻見報,無法實現廣泛有效的傳播,需要對采編所得的內容,通過采編工作者進行反復詳細的編輯和校對, 然后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和最后的審核,由此可見,這種新聞產生的方式在靈動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
傳統新聞在傳播的時候, 通常是通過電視或報紙等方式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報紙也通常都存在固定的時間段,和新媒體相比傳統的新聞在即時性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欠缺,這樣就導致新聞失去了自身的價值。 特別是進行前期審核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拖延見報的表現。
報紙和電視新聞屬于端對點的單向傳播, 所以在傳播方式上存在局限,因為其自身的獨特風格和特征,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都很難實現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和溝通。 在融媒體的背景之下, 雖然很多的傳統媒體都在積極的進行自我變革,并相繼的構建了自媒體平臺,以此來彌補自身存在的缺陷,但從實際角度來說,這種線上交流的方式依然很難實現所預期的效果, 和傳統媒體相比仍然存在著各自的不足之處。
記者對于新聞播報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角色, 為有效提升新聞播報的點擊率,提升新聞播報,記者的專業性是十分重要的[2]。與此同時也要求新聞播報,記者自己對新聞事件有一個不偏不倚的態度,要積極的正面引導讀者,這對提高新聞閱讀量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全融媒體時代,對新聞播報記者的綜合水平和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所以要采取積極的手段來強化對新聞媒體記者的管理工作, 逐漸提升其自身的實力,確定明確的分工,以便強化新聞播報的效率,并通過于此來促進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也強化全體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
新媒體可以比喻成中央廚房, 新聞采編工作在新媒體環境之下需要進行全新的轉變和改版, 將傳統的采編工作轉化為一次采訪,多渠道發布的形式。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的生成方式眾多,渠道廣泛,而且受眾也更加的全面化,因此相當于中央廚房。必須實現對新聞的整合、發布、管控、統一指揮于一身,綜合的實現對新聞的整體打磨。新媒體可以實現對新聞技術平臺的有機整合, 其能夠通過對傳統媒體收集新聞的方式進行應用,比如可以通過打電話、發短信、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的應用,也可以對新聞線索進行采編。從另個角度來說, 可以通過新型媒體將經過編輯所得的新聞予以發布,比如通過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除此以外,很多記者也有自己的網絡終端和微博, 可以實時的將相關信息進行發布,這是受眾可在第一時間了解新聞,有效的促進了新聞的迅速集成[3]。
在全融媒體背景下能夠實現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有機融合,可有效的將這兩者之間的優勢進行整合和利用,能夠在內容上實現對傳統媒體的豐富, 同時也可以使新聞的內容變得更加的權威與可靠。 其最主要的特點在于具有更高的時效性和便捷性,真正的是新聞變成了“新”聞。從融媒平臺來說,可以有效的實現以瀏覽、編輯和選題為主要支撐的廣播電視新聞, 可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篩選及各自的喜好來推廣相對應的新聞,形成新聞信息的全方面覆蓋,這能夠充分的實現定制媒體的個性化。
在國際上美國是最先進行新聞采編流程再造實踐的國家,其在全融媒體背景之下的新聞采編存在有獨特的經驗。在上個世紀初,美國意識到互聯網對電視廣播傳媒會產生重大的沖擊與影響, 因此開始著手進行電視節目的再造和重塑。 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電視節目 《USA Today》, 美國花費巨資將互聯網技術和電視節目進行融合,積極的在用數據分析的手段對電視節目進行數據分析和優化,進而打造出了一個具備新聞信息采集、整合和傳播為一體的欄目,構建出了一個新聞資源平臺。 其不但負責新聞的采集和整合,而且能夠將所得的新聞供應給各個電視臺和報紙。
此外,《USA Today》 還專門建立了全新機制的編輯例會,根據各自的受眾和客戶等將新聞業務進行單元分類,他還通過技術平臺對突發狀況和突發新聞等重大事件在短時間之內進行迅速的收集和匯總, 并進行持續性的直播或連續性報道。 不當年《New York Times》曾通過全媒體直播的方式展開對波士頓大學校園槍擊案的報道, 由于這屬于突發事件, 因此很多媒體都不具備完整流暢和全方位的報道基礎,因此這是一個很典型
我國新聞的生成方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 在新聞報道渠道方面也更為廣泛。 以中央電視臺節目《新聞直播間》為例,每天定期播送新聞,它就會利用各個媒體上傳到中央廚房的各種新聞,在整合圖片對新聞進行簡單的說明,這種方式可有效的保證新聞的時效性。中央4 臺有一個節目叫《中國輿論場》,這是典型對融媒體進行應用的案例,該節目面向全球直播,可通過官方平臺與全球的粉絲進行互動,收集所有粉絲、觀眾的觀點,通過話題帶動熱度進行討論。 還有很多新聞電視臺會專門設置整點新聞播報, 這種方式也能增強新聞的時效性, 能實現對各種突發新聞事件和緊急新聞的插播,增強了新聞的機動性。 在自媒體盛行的當下,對很多突發新聞、緊急事件從發生到傳播,其速度較快,而且媒體要抓住新聞的實效性才能有效的穩定新聞受眾, 得到新聞的好評。
綜上所述, 本文簡單的分析在全融媒體之下新聞采編流程再造的實踐和相關的思考。在當期背景下,傳統媒體所表現出的不足之處逐漸顯露,媒體行業應該與時俱進,抓住時代契機,實現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的有機融合,保證新聞發布的時效性和機動性, 全面的通過中央廚房的媒體技術平臺來獲取全新的新聞信息, 實現新聞采編流程的再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