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卉 許 瑩 佟 睿 戴子博 王琴艷
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遼寧大連 116600
近年來,研學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創新發展的增長點。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人們更加意識到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以下簡稱“敖鄉”)擁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和文化生態資源。其中前者包括有森林資源、氣候資源、動植物資源等,而后者則包括馴鹿文化資源、樺樹皮文化資源、狩獵文化資源等鄂溫克民族文化資源[1]。
自2013年以來,國內發布關于研學旅游的相關政策逐漸密集,見證了研學旅游從理論規劃到逐步落地實踐的全過程,為研學旅游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大環境,也為研學旅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尤其在《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等政策引導的大好契機下,萬億產值的研學市場正在突飛猛進的發展。為有資源優勢和遠景規劃的景區、營地、基地等帶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2]。
敖鄉擁有森林、河流、沼澤、湖泊等多樣化的生態系統,擁有中國保持最完好、最典型、最具原生態的溫帶濕地生態系統,是泰加林地帶在中國最典型的地區,是全球環境基金(GEF)中國濕地保護體系項目的示范地。同時,這里也是使鹿部鄂溫克人的聚居地。因此,具有自然和人文雙重資源優勢。
1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敖鄉地處大興安嶺西北坡深處,這里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重點國有林區,山脈縱橫,水網如織,原始森林茂盛,草木蔥蘢,野獸眾多,是座天然動物園和植物園,在開展研學旅游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氣候資源:敖魯古雅氣候屬寒溫帶濕潤型森林氣候,冬長夏短,春秋相連,極端氣溫達到-58℃,被譽為“中國冷極”。敖魯古雅利用這獨特的氣候資源,開展了中國冷極馬拉松比賽、馴鹿拉雪橇大賽,吸引眾多游客。因此獨特的氣候資源為敖魯古雅研學旅游提供又一個優勢。
動植物資源:敖魯古雅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可觀,包括黑熊、馬鹿、駝鹿、猞猁、飛龍鳥等150余種野生動物,其中白鶴、飛龍鳥、棕熊等60余種是受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野生植物種類也是繁多的,這里生長著興安落葉松、針葉樟子松、闊葉樹白樺、稠季、越橘、山荊子等植物。
2 文化資源
馴鹿文化資源:敖鄉擁有“中國馴鹿文化之鄉”的美譽。目前,在我國馴鹿長期徘徊在1000頭左右,絕大部分是由這里的鄂溫克獵民馴養,這里是中國馴鹿的最原汁原味的觀賞地,加上這種動物在神話傳說中是姜子牙的坐騎,為圣誕老人拉雪橇等,增強了圍繞其發展旅游的可能性。
樺樹皮文化資源:敖鄉的鄂溫克人會利用樺樹皮制作樺樹皮船、傳統手工藝品?!皹鍢淦ぶ谱骷妓嚒北涣腥氲诙鷩壹壏俏镔|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在2008年11月,被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授予第四批全區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敖魯古雅樺樹皮文化之鄉”稱號,圍繞這個技藝,可以發展研學旅游產品。
狩獵文化資源:目前敖鄉已經全面禁獵,但是狩獵文化的遺存依然存在,鄂溫克獵民目前依然在森林深處馴養馴鹿,這本身就是狩獵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居住的獨特的撮羅子,食品烤列巴等,都代表了一種特殊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資源同樣可以納入到研學旅游產品的開發之中。
本文主要從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兒童設置有針對性的課程角度出發,提出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
1 小學1-3年級:知識科普型、文化康樂型產品
低年級學生的研學旅游課程以趣味性為主,可以帶領孩子們參觀鄂溫克人的樺樹林,認識各種花草樹木,了解敖魯古雅的人文歷史,組織體驗林間營地生活、參與制作列巴、采集藍莓及制作果醬等實踐活動,共同感受鄂溫克獵民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并增強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2 小學4-6年級:自然觀賞型、勵志拓展型產品
通過游戲使學生識別動植物種類及作用,培養保護動植物意識。帶領學生參觀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館,講解鄂溫克民族文化及歷史和馴鹿文化及發展,培養學生傳承民族文化,保護生態環境意識。隨時隨地進行垃圾回收、垃圾分類教育,加強環境保護的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3 初中年級:體驗考察型、勵志拓展型產品
除了開展最基礎的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課程外,還可以開展“森林文化探秘”、“企業探訪”等科技體驗考察型課程;“行走林間”、“小記者尋訪”等行走游學課程;教學生制作太陽花手工藝制作等勞動實踐課程,對樺樹皮工藝品制作進行觀摩指導,開發青少年的想象力,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意識[3]。
4 高中年級:知識探尋型、省情國情研學產品
高中年級的研學旅游產品需要更多地體現知識性、探索性思想性。除了初中年級的體驗考察型課程外,研學旅游導師可以向學生們拋出某個重要的課題,比如“馴鹿鄂溫克人的文化變遷的動力機制”等探索性問題,讓學生形成對學術探索的初步認識。
課程實施涉及到安全管理、研學導師、后勤保障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下面擇其要點闡述如下:
1 研學導師
應該充分利用當地鄂溫克獵民了解當地情況的優勢,選擇其中具有一定文化層次和綜合素養的人,擔任研學導師。除此之外,由于這是一種具有一定文化含量的旅游方式,因此,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學校資源、大學生志愿者等力量,由研學旅游企業和敖鄉政府進行深度合作,培養一批具備資質的研學導師隊伍[4]。
2 安全教育
實施研學旅游的季節主要是暑假,而暑假期間的敖鄉區域具有諸多的危險因素,比如林間容易迷路、有可能遭遇野獸等安全隱患問題。必須制定嚴格的安全事故預案,盡可能做好前饋控制。購買必要的安全器材和設施,強調營員、團員的紀律性。
3 寓教于樂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必須要強調寓教于樂的方法問題,也就是要認識到,研學課程絕對不是常規課堂教育中的那種呆板的課程,而是在“游”的過程中,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某種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收獲,而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強調“樂”,為此,游戲、任務、參與、交流等要素就顯得尤其必要,在課程實施中,需要考慮上述關鍵詞。
首先,對于敖鄉所在的根河市政府而言,需要充分認識到敖鄉旅游在整個根河旅游中的重要價值,需要在政策上扶持和引導獵民、個體戶向發展旅游,尤其是研學旅游方向去轉變,而不是傳統的景區旅游,為此,應該在民資政策資金的投向上,通過資金杠桿去引導獵民向研學旅游方面進行投資[5]。
其次,敖鄉政府需要將發展研學旅游上升到鄉村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因為發展研學旅游不僅具有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作用,而且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旅游產業升級,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實現全社會綜合效益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最后,敖鄉政府應該在本區域內扶持若干典型的研學旅游標桿家庭、個體戶、企業,包括已經成名已久的布冬霞部落等。此外,還可以在典型的獵民點進行營地建設方面的投資,加大在住宿條件、營地設施、安全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從而,可以建立幾個標桿營地,增加營員的體驗度,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旅游企業、學校來此進行獨特的研學之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