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蘭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廣東中山 528436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地球村的聯結,旅游業成為各國大力支持的新發展項目。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也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逐漸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旅游的需求也越發旺盛。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各地的旅游資源競爭也越發激烈。國務院早在2016年就下發文件指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但是在實際的建設與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不免會出現些許問題,需要及時解決。生態位理論應用到旅游業中,就是將某地的旅游看作一個生態系統,在經過分析研究后,來助力該地區的旅游業發展。本文基于生態位理論來研究鄉村旅游發展的策略。
生態位理論是一個生態學上的基礎性概念,生態位指的是一個種群居于生態系統之中,它們在時空上占據著一定的位置,并與其他種群之間有著功能關系和作用。簡單來講就是某一種群生存需要的最小環境。生態位理論的基礎概念有空間生態位、多維生態位和營養生態位等。生態位理論最早出現在國外,我國學者最早在1984年將其引入中國學術界,將其理解為種群與其所處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其實生態位理論與功能理論相似,都是在找尋某個種群自身發展與外界的聯系。在生物學上每個物種都有自己存在的獨特位置又與周圍環境和其他種群保持著一定的合作或競爭關系。
生態位理論早期是生物學和生態學的基礎理論,但因其內容的廣闊性和普適性逐漸被其他學科引入。近年來學者們也開始關注生態學理論在旅游業中的適用性,并借此生發了旅游生態位的概念。有學者認為生態位理論對于認識某一旅游地在區域旅游系統中的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1]。旅游生態位是將旅游業作為一個大的系統來進行認知和研究,旅游生態位可以用來評價某一旅游地的發展結構,內外部競爭分析,在該地發展中的地位,能否與其他同類型的景區和同功能的經濟體協調建設等。可以說生態位理論,對于調查并維護旅游系統的合理性等問題起著重要作用。生態位理論適用于旅游調查的還有幾個重要理論如生態位寬度,生態位態勢和生態位競爭等理論,在下文將會詳細闡述。
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三農”問題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一直是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把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十九大之后,我國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首先從政策和規劃上進行,2018年通過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隨后在鄉村振興中實行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脫貧攻堅戰等方面推出相應的指導性文件。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強,農村美和農民富。
鄉村旅游發展的第二個大背景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信息化的出現推動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實施。在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建設與培訓至關重要。數字鄉村的建設也是農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和條件,推動鄉村網絡文化和數字管理,提高農民的信息素養,發展信息化產業,如當今火熱的農村直播帶貨模式等都是數字鄉村發展的體現。數字鄉村作為鄉村旅游的背景既體現在建設現代化農村的必要性上,也體現在鄉村旅游的現代化信息化開發與管理上。在互聯網時代下,加快農村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對于鄉村旅游的發展十分重要,鄉村旅游項目的網絡平臺建設和管理也至關重要。
農村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之所以其成為鄉村旅游的一個重要背景的意義,就在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基于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正如生態位理論,鄉村旅游作為一個項目事件存在,必然會與鄉村中的其他因素如鄉風文明建設,古建筑古風的保護,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平衡等要素之間進行互動和影響。因此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就為鄉村旅游提供了一個指向性的評價體系。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涉及很多方面,諸如人口、環境、資源和文化,可持續發展就是在農業農村的發展這一系統中通過協調各方實現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的不斷發展。
鄉村旅游是在近些年才開始火熱,但是目前很多鄉村旅游項目類似,缺乏創新。也有為了當地的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現象。究其原因是我國對于鄉村旅游尚未形成系統的宏觀規劃和相關的監督政策。盡管很多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鄉村旅游對于當地經濟增長的意義,但是對于鄉村旅游的認知尚淺薄。有的地方僅開設部分農家樂項目,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2]。
部分景區管理模式僵化主要體現在景區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不夠、工作人員專業素質不足這兩個方面。有的鄉村旅游景區的工作人員大多是當地農民,其信息素養不是很高,對于景區和相關項目的收費還停留在只支持現金支付的階段,使得游客產生負面的心理體驗。管理模式僵化還體現在員工工作的流程化,不知變通。
從宏觀上來講,鄉村旅游的項目除了有自然景觀和文化資源的開發以外,諸如農家樂、蔬菜大棚等項目的體驗是可以構建出來的,也就是說有很多農村旅游的項目是相似的甚至可以說是同質的。那么如何進行宣傳就十分重要了。但是有的農村旅游地區的宣傳還停留在打標語、發傳單等舊的宣傳方式上,宣傳方式缺乏創新性。
鄉村旅游中的品牌建設主要是針對當地旅游地的農產品的品牌化建設,文化名牌建設,旅游地的品牌形象建設等。鄉村旅游中的差異化旅游資源是某一鄉村旅游的獨特品牌,對于該品牌的打造和宣傳將有利于該地旅游產業的發展。但是部分鄉村旅游地區的管理者尚未形成品牌建設的意識和認知,對于自身獨特的旅游資源不加以品牌化的建設,相關旅游地的衍生產品和紀念品的打造也沒有突出本地的文化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費旅游資源的體現。
鄉村旅游不是一個獨立于環境和其他結構的個體,旅游業處于鄉村發展的鏈條上。從宏觀上講鄉村旅游業鏈接著政府管理、經濟支持。除此以外景區依托型的產業鏈條還包括農家樂,周邊景區和鄉村里的生產生活要素。在產業鏈的初級階段,景區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游客不僅與景區互動還會與農村里的因素進行互動。但是很多地方的鄉村旅游還處在產業鏈的閉環階段也就是單純以農家樂和農業觀光,蔬菜采摘等活動為主,沒有打通上下游內外部的相關產業。因此該地區的旅游業也很難持續發展。這也顯示出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投資力度不足,可以說鄉村旅行的文化資源、物質與非物質資源都是需要“尋根挖掘”的,管理人員的不重視,只是為了迎合鄉村振興和鄉村旅游的理論,但并沒有將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落到實處。相關旅游產品的附加值不足,也缺乏以相關產業部門的合作和協調,缺少支撐鄉村旅游的核心企業等等[3]。
基于上述問題,首先在國家層面需要加大相關扶持鄉村旅游業建設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將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鄉風文明建設相聯結。早在2015年,我國就已經將旅游下古墓納入專項資金建設支持領域,在鄉村旅游領域支撐起休閑度假旅游,鄉村旅游等新的旅游項目和形態。在旅游業發展中的建設用地中也要有相關的政策支持,加大對相關旅游企業的資金如信貸服務。如郭家溝的美麗鄉村建設,當地政府與旅游業相關的企業合作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該地在2013年就已經達到了年接待游客數量20萬人次,可謂鄉村旅游的典范。
除了國家在政策上出臺文件,當地政府也應該積極構建當地的旅游發展規劃。鄉村旅游品牌的建設是要在區域的整體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建構,基于生態位的平衡理論,在規劃之前就必須對相關的功能性特征進行充分考察,鄉村旅游發展規劃不僅僅是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還包括方方面面的規劃。鄉村旅游地點的空間規劃,交通規劃,和其他功能性景區的聯系這些都需要進行科學的旅游建設和發展規劃,只有在初期做好詳細系統的規劃才能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對于旅游開發及管理人才缺乏的問題,就需要當地文旅部門引進相關的人才。在旅游資源開發時要找到當地的老人等深入挖掘當地鄉村旅游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文化資源和文化價值的挖掘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各地區的鄉村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基礎,這些資源的開發是鄉村旅游資源的深厚基底。
鄉村旅游的新模式和新產品的創新是該地旅游業差異化發展的關鍵,要深入打造精品的鄉村旅游產品,提升該地區鄉村旅游的競爭力。鄉村旅游的模式不能只在于農家樂和蔬菜大棚采摘等項目。近年來有云養豬等云端養殖業逐漸發展起來,基于鄉村的養殖業在線上讓人們選自己想養的動植物,然后在農場主的照料與客戶的互動中實現經濟效益,此外人們還可以進行線下的養殖體驗,例如擠牛奶等活動。新產品的開發也可以包括當地文化資源的周邊產品設計和售賣。總之,創新性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必不可少。
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是與鄉村旅游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鄉村旅游的發展將會帶來游客流量,游客的需求不只在于景區,當地的基礎設施也是留存于游客印象和傳播中的存在。同樣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得越好對于鄉村旅游地發展也更加有利。2018年,國家發改委和文旅部等部門發布的《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8—2020年)》的文件中就已經提出了要全面提升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改善鄉村的人文環境,道路,停車場,休閑娛樂等場所的建設。山東省竹泉峪村就是基礎設施提升進而轉變為旅游村的典型代表[4]。
鄉村旅游的生態位發展戰略主要是指在鄉村旅游發展的前期研究該地旅游的競爭力。某地的鄉村旅游其自身是一個系統,生態位可以指導景區的空間配置,生態發展規劃和旅游資源的開發。旅游生態位是鄉村旅游在發展中所能開發利用的資源的總和。鄉村旅游生態位的資源開發,需要在生態位寬度上進行研究,旅游資源挖掘和開發程度越高,其生態位寬度就越高。在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初期,生態位態勢的研究在于對旅游地區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力的判斷,要構建科學的鄉村旅游生態位評價指標體系。旅游生態位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包括旅游生態位態勢理論模型,旅游生態位的擴充理論模型的建構,要使得鄉村旅游持續充滿競爭力,就要在維護該地旅游資源地基礎上進行資源的再開發,要發展新的旅游生態位的內在動力,同時避免旅游地的惡性循環[5]。除此以外還可以應用生態位分離及擴充策略,同時建構相關生態位協調共生模式。生態位的擴充和收縮都是要基于該地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認定,不可以脫離實際情況[6]。
在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鄉村旅游的發展至關重要。盡管在當今的發展之中還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問題,但是只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就可以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本文在生態位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幾個核心概念來進行鄉村旅游的策略分析,以期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