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治剛 賀曉敏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山西陽泉 045000
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其中比較突出的表現就是許多人會利用業余時間外出旅游,去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伴隨著人們旅游需求的不斷增長,旅游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所實行的是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在此發展模式下,經濟的持續增長依賴于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包括陽泉在內的許多資源型城市抓住機會、擴大礦產資源開發規模,使得本地區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過度依賴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雖然一度造就了陽泉經濟的輝煌,但是其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破壞了陽泉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煤炭行情一路高漲時,社會資本向煤炭行業聚集,造成了其他行業資金投入不足,其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
“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局面令人深思,資源依賴型經濟迫切需要轉型已成為社會各界共識。而旅游產業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的特性,決定了陽泉市委市政府必然會把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作為陽泉經濟轉型的優先考慮。
隨著民眾旅游需求不斷增長,國家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2000年《旅游發展規劃管理辦法》出臺,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發布[1]。此外,國家還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旅游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為貫徹國家發展旅游產業的精神,陽泉市也高度重視、切實落實。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陽泉旅游基礎項目建設投資超過24億元,其中幾個比較大的投資包括:盂縣大汖溫泉度假區投資總額5.5億元,平定紅巖嶺玉皇洞投資近千萬元,郊區桃林溝景區引進外來投資5.3億元,水神山報國寺投資達到1.8億元等。路子走對了,必然會有相應的經濟回報?!笆濉逼陂g,陽泉市旅游產業有了較大發展,旅游總收入規模逐年擴大。
近年來,陽泉市政府每年的工作報告中都多次提到旅游產業,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使得陽泉旅游產業發展有了最大的保障。
對于陽泉旅游產業的發展,我們必須有著自己清醒而深刻的認識,那就是:雖然陽泉已經為旅游產業發展做出了諸多努力,但與山西那些旅游業發展較好的地區相比,陽泉市還存在很大差距。
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可以發現,在山西省范圍內,旅游資源排在最前面的是五臺山,然后依次是平遙古城、云岡石窟、喬家大院和晉祠[2]。而以上景點無一例外,均有著明顯的文化特征:五臺山—佛教文化,平遙古城—古城文化,云岡石窟—石窟文化,喬家大院—晉商大院文化,晉祠—三晉文化。
反觀陽泉,雖然沒有這些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但突出本地區旅游特色、打造區域文化旅游品牌,也應該是發展陽泉旅游業的應選之項。
從陽泉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旅游景點與文化資源結合得相對較好的有幾個:藏山—忠義文化,固關長城—長城關塞軍事文化,獅腦山百團大戰遺址—紅色文化。這幾處景點的文化定位是否準確、文化內涵挖掘是否深入,由于筆者未做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不敢在此妄加評判。但實事求是地說,陽泉地區的這幾處景點,經過多年開發并未產生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陽泉旅游業對于本地區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還有進一步深入的必要和可能。
就筆者的認識來看,有一類文化資源,我們還沒有很好地開發利用,那就是“保晉文化”。
山西的煤炭和鐵礦資源非常豐富,長期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也一直覬覦著它們。1897年,頹廢無能的清政府在英帝國主義的威脅下,與英意聯盟福公司簽訂了《請辦晉省礦務借款合同》5條和《請辦晉省礦務章程》20條,山西平定州、盂縣、潞安府、澤州、平陽府的煤炭和鐵礦石開采權被出售給英國福公司。這是一個非常不平等的條約,外國人借錢給清政府以獲得60年的采礦權,既有采礦權,又有債權,還本付息,這對國家和人民都是一場徹底的災難。
1905年10月,陽泉正太鐵路通車。一通車,福公司馬上派人到其兩旁進行探礦活動,霸占地方礦產。帝國主義的可惡行徑激起了山西各界人士、海外留學生以及開明官員的極大憤慨。同年9月,山西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爭礦運動。
沒有經費,寸步難行,陽泉地區的愛國紳士們慷慨解囊,出資出力,支持爭礦。陽泉成為爭礦運動的首發地。
陽泉也是爭礦運動最終取得勝利的受益地,為了爭取礦權,在山西設立了保晉公司。最早,保晉公司總部是在太原的海子邊,由于平定的分公司實力最強,為了能夠對重點煤礦加強管理,保晉公司總公司從太原遷至陽泉火車站附近。從1905年開始,直到1937年日本人侵占陽泉時,保晉公司才結束營業,一共存在了三十多年。保晉公司遷址陽泉,奠定了陽泉工業化的基礎。
爭礦運動,是中華民族捍衛國家主權和維護民族尊嚴的一次偉大行動[3]。
保晉公司,在其三十二年的興衰歷程中,雖然前行艱難卻持續發展,同時也鑄就了陽泉人民不屈的奮斗精神,這不但支撐了當時的人們去努力,而且還一直鼓舞著后人,這種精神與明清時期形成的晉商精神一脈相承。
2007年,在陽泉市建市60周年時,陽泉在昔日保晉鐵廠舊址建立了“保晉文化園”。保晉文化園地處陽泉商業中心,定位為城市小公園,對保晉公司有一定紀念意義,但對于陽泉旅游來說實際促進作用有限。
“保晉文化”是個大主題,對于它,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紀念的層面上。在當今陽泉資源依賴型經濟面臨困難、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努力挖掘“保晉”文化資源,開發與之相關的文化旅游產品,促進陽泉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保晉”主題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應該是一個立足現實,循序漸進的過程。依筆者之見,目前階段對于“保晉”主題文化旅游,有兩件事情我們是可以嘗試的。
1 “銀元山莊”的重新定位
長達三年的爭礦運動首發陽泉,此過程中,陽泉愛國商人張世林,作為首倡者和領軍人物,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1年,張世林家族世代居住與繁衍生息的張家宅院被開發為旅游景點“銀元山莊”。從其宣傳來看,強調的是其臥山而筑、階梯式庭院的建筑特色,定位應該是在大院文化。但據統計,山西大院有1300多處,特又能特到哪里?山西大院雖有多處,但聞名于世的也僅有“喬家大院”一個,究其根源,吸引廣大游客前往的是因為他是商場巨賈喬致庸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而銀元山莊曾經的當家人張世林,在山西爭礦運動、保晉公司成立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其人卻不為世人所熟知。
銀元山莊,定位為張世林故居,能把其與山西爭礦運動、保晉公司設立這兩個重大歷史事件相聯系,加強其對廣大游客的吸引力。
2 煤炭工業文明遺址公園建設中“保晉”主題的突顯
原陽煤集團有關領導曾在2017年年底的一次研討會中提到:“陽煤集團已有67年煤炭開采的歷史,由于資源枯竭,陽煤三礦的關停和轉型是一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課題?!比绾巫尮S、礦區走出一條工業生產之外的發展路徑?陽煤集團給出的答案是將礦區轉變為“文化遺產”[4]。
據悉,陽煤集團已委托某團隊對“三礦實施發展旅游項目”制定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該可行性報告中給出的設想,該公園功能區劃分為:游客接待服務區、工業遺跡博覽區、實景演出區、燈展區、培訓會議中心、冷藏物流區、康養區、體育產業區、健身休閑區以及行政管理及生產經營區[5]。
筆者對此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理解為,類似陽煤三礦的資源枯竭的礦區在中國比比皆是,做不出特色就不會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在該公園功能區劃分中,“工業遺跡博覽區”及“實景演出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兩個功能區的建設中如果能挖掘、利用好“保晉文化”資源,該公園作為一個旅游景點可能會成為陽泉旅游的后起之秀。
陽煤集團三礦,源于1907年保晉公司將該礦井命名為“第三礦廠”??梢哉f,此礦與爭礦運動、保晉公司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陽煤集團“煤炭工業文明遺址公園”的建設不僅需要突出“煤炭工業文明”,還需強調“保晉文化”主題,突出此公園與重大歷史事件的聯系。“保晉文化”主題如果缺失,此旅游項目的檔次將大打折扣。
所謂的相關專業團隊,包括兩方面的:一是“保晉”歷史研究相關方面的團隊,二是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方面的團隊。
陽泉雖然擁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保晉”文化資源,但此類資源到底有多大的價值,我們了解得并不是十分清楚。而對于“保晉”方面的歷史,無論是陽泉本市還是外地,都有一批相關人士在進行研究,他們的參與,必定能夠幫助我們對“保晉”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準確把握它的內涵外延、文化價值、歷史意義,為我們在進行“保晉”主題文化歷史資源利用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歷史疑問與不確定給予解答。
根據筆者的了解,隨著近年來國家對旅游產業,特別是對文化與旅游相融合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我們國內,已經存在著一批專做文化旅游產品開發的團隊。他們在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從對國家政策的了解,到對市場需求的準確掌握,以及找準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切入點方面都做得很好,并成功開發了一系列被廣大群眾所熟知和喜歡的文化旅游產品。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去做,能讓我們在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少走彎路。
根據經濟學中“聚集效應”的解釋,當某一產業在空間上進行集中時,就會產生比較好的經濟效果。這一效應在我們“保晉”文化旅游開發中同樣適用。
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經驗:如果是短途旅游,我們可能會單獨沖著某一個景區而去,但如果是長途旅游卻很少這樣做。這主要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時間上的節省。在有良好旅游體驗保證的前提下,如果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多幾個旅游景點去游覽,大部分人還是愿意多走一走看一看的。二是金錢上的節約。外出旅游,除了景區門票支出,交通支出也占了很大比例。如果幾個景區之間距離都不太遠,在游覽過程中必然能給我們的交通支出省下一部分錢。連片集群景區的存在正好能滿足人們這兩方面的需求[6]。
某一景區的開發建設,如果只是遠離其他景區孤零零的存在,對其客流的影響是巨大的。其結果是只能吸引到周邊地區游客前來,而這部分客源從人數上來說是十分有限的,而且人們在旅游方面還存在著“喜新厭舊”的傾向。能夠對遠距離游客產生吸引,才能讓我們的旅游產品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所以,陽泉“保晉”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最終效果如何,不僅取決于我們對“保晉”文化資源的挖掘與利用,同時還要受到陽泉旅游開發整體狀況的影響,如果陽泉旅游產業發展水平整體較低下,沒有幾個具有較高知名度景區的集中連片開發,“保晉”文化旅游也很難一枝獨秀。連片集群景區的開發,看似任務艱巨,實則會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就陽泉實際情況而言,無論是文化產業還是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都低于國家平均水平,有著進一步發展的巨大空間;陽泉作為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其產業的轉型發展又需要諸如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具有清潔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特點的產業發展壯大。對陽泉經濟而言,如果能把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必定會產生“一石二鳥”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