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博 馮長明
九江學院旅游與地理學院,江西九江 332005
廬山碧龍潭擁有天然、獨特的優美景色,但由于管理者缺乏對景區的深入挖掘,同時沒有一個準確定位,導致其旅游形象的設計以及宣傳方面出現一系列的問題,直接影響到景區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效益的提升。科學合理地設計碧龍潭的旅游形象,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
詳細了解景區形象現狀,是進行旅游形象設計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調查游客,能夠了解到游客的旅游偏好,同時能知曉其對景區的形象感知。基于此,根據碧龍潭實際情況進行了問卷設計,并在假期實地發放。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79份,其中有效問卷270,有效率為90%。
性別比例,如下圖,男、女比例為46%和54%,男、女比例差距較大,(見圖1)。
圖1 性別比例
游客來源情況,(見圖2),省內(不含九江)的游客占38%,九江本地游客占56%,而省外游客僅占比6%。可以看出:碧龍潭游客中九江本地居民較多,江西省內游客次之,而省外游客所占比例極低。可以看出,地理距離遠是一方面原因,景區知名度較低也是重要原因。
圖2 游客來源情況
1 旅游者獲取信息的途徑調查
由圖3可知,大多數碧龍潭游客信息的途徑是來自周圍親友的介紹。現代媒體信息傳播快,覆蓋范圍廣,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由此可見,碧龍潭景區在旅游形象宣傳上存在著很多不足。
圖3 游客獲取信息的途徑
2 景區感知形象
從圖4可以看出,53%的游客認為景區設施一般,需要改進,15%的游客認為景區設施很差,由此可見,該景區的基礎設施還是有待進一步完善。
圖4 游客對碧龍潭基礎設施滿意度調查情況
3 碧龍潭景區印象分析
56%的游客認為景區的自然風光很好,23%的游客認為休閑娛樂不錯,14%的游客認為其名人軼事具有較強吸引力。由此可以得到啟示,該景區在旅游形象設計時應突出自然風光(見圖5)。
圖5 碧龍潭景區印象
4 景區發展建議
游客中認為景區應加強宣傳的占35.8%,認為碧龍潭本身形象存在很大問題的占30%,認為應該加強服務的占15.6%。5%、6%的游客認為衛生以及景點本身建設方面需要改善(見圖6)。可以看出,景區應特別重視旅游形象的建設及宣傳。
圖6 游客對碧龍潭景區的發展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
(1)目前,由于碧龍潭沒有進行旅游形象設計,缺乏突出的旅游形象,游客對于碧龍潭的印象是模糊的。只是認為碧龍潭是風景秀美的一般景區,相比其他景區,缺乏鮮明特色。
(2)碧龍潭發展潛力很大,應該挖掘自然風光、名人軼事方面的特點及注重景區自身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此外,碧龍潭發展應該注重特色產品。
(3)碧龍潭景區應該特別注重景區整體形象設計。良好的整體形象有利于吸引游客,提高旅游市場競爭力,提升景區知名度與美譽度,從而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地脈就是旅游地的自然地理背景、地質地貌、氣候水文以及土壤等都屬于地脈。文脈則是旅游地的社會人文背景、歷史文化、社會經濟以及風俗習慣等都屬于文脈。
地脈、文脈的分析是碧龍潭旅游形象設計的一部分,旅游形象設計需要提煉旅游地的特色旅游資源或者要素,地脈與文脈的分析能夠得出碧龍潭本身擁有的特色旅游資源,為后續的設計工作做好準備。
碧龍潭景區位于廬山小天池東南,南鄰五老峰、三疊泉,北傍吳障山,東望姑塘、鞋山,面積3750畝。距九江市區24公里。碧龍潭自然資源總體特征如下。
一是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冬暖夏涼,雨量充沛,空氣濕度高,多云霧。
二是得天獨厚的地勢構造。潭內邊淺中深,是為天然泳池。潭中一巨石橫臥,其上視野開闊,周邊及遠景盡收眼底,可東望鄱陽湖。
三是自然景觀獨特。碧龍潭周邊怪石很多,有正斜、凹凸、方圓、立臥等多種姿態。潭四周崖壁陡峭如削,樹木森森,倒映潭內,猶如青龍戲水。由于潭內青苔生長不一,故潭水顏色漸變,猶如彩池。雙瀑猶如雙龍倚天,俯墜碧潭,聲勢浩蕩,潭邊建有觀瀑亭。第四紀冰川石,猶以碧龍潭為典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在這里考察冰川石數年之久。
四是優越的環境質量。景區內植被眾多,空氣濕潤清新。好山好水好風光,置身其中,令人心神放松,心曠神怡。而且因為地處清幽之處,實為夏季避暑勝地。
可以看出,廬山碧龍潭不僅氣候宜人,其環境質量更高。且自身生態屬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擁有獨特天然的奇秀景觀。而且景區內除了必要工作人員外,基本無人居住,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因此,在設計碧龍潭旅游形象的時候,我們要著重突出碧龍潭的奇秀景觀以及生態環境特色。
碧龍潭不僅擁有奇秀的自然風光與良好的生態環境,更有著豐富獨特的歷史人文資源。
一是“山北絕勝”碧龍潭的由來。20世紀30年代以前,碧龍潭鮮為人知,直到近代著名大詩人陳三立來廬山游覽,發現了尚無人知的碧龍潭,并發出了 “疑是驪龍抱珠睡,獲此奇勝冠山北”的感嘆。“山北絕勝”之稱由此傳開。并在此立碑,刻《聽瀑亭記》贊嘆。由于景色奇秀,引得陳三立先生親自題名“碧龍潭” 。
二是國民政府及歐美達官貴人的休息地。景區被發現后,迅速吸引世人前來游覽。當時,與國民政府交好的各國政要都不遠萬里慕名前來游玩,度假休息。由于潭內構造奇特,為天然泳池,馬歇爾夫人常來此地避暑消夏,宋美齡女士更是全程陪同,因此,當時碧龍潭多是戒備森嚴,常人更是望而止步。
三是廬山第四紀冰川最具代表U形谷的科考地。碧龍潭景區不僅風景奇秀,還有第四紀冰川最具代表U形谷。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在此居住,考察數年之久,其后電影《李四光》的許多景點都是拍攝于景區谷內。
五是名人石刻。廬山名勝多石刻,“山北絕勝”的碧龍潭當然不差,陳三立所著《聽瀑亭記》和《王家坡觀瀑》等諸詩石刻,加上一些名人學者前來觀光賞景,抒發胸臆,為碧龍潭的歷史文化添上濃厚的一筆。綜上所述,碧龍潭的“龍”是其文化特色主題,輔之以“奇”。再有雙瀑俯墜入潭,猶如蛟龍出岫。景奇,又與龍相關,龍是中華的圖騰。因此,在對碧龍潭的旅游形象進行設計的時候應圍繞著“龍”來展開,輔之以“奇”。
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對旅游地的環境、服務、管理、交通、人文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所形成的認知與評價,所以景區的旅游形象必須高度提煉、概括,要全面、概括、精準地反映出景區特色,讓景區在游客心中難忘、獨特、突出。旅游地形象是在現實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標志。不僅代表景區目前的形象定位,也標志著景區未來的發展方向[1]。形象定位結果通常具有高度概括性,用簡單、概括、凝練的語句來表示。不僅要求凝練概括,更要突出景區特色,如地脈、文脈或者社會文化的獨特性。而且還要能夠在旅游者群體中廣泛傳播,為大眾所銘記[2]。
碧龍潭擁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以及豐富的人文景觀資源,要著重開發碧龍潭自身所擁有的優勢特色資源,要形成一個鮮明獨特的旅游形象,脫穎而出。要借助廬山的“神”,來打造碧龍潭的“龍”文化,要開發碧龍潭的“奇”秀特色自然風光。碧龍潭擁有“山北絕勝”之稱,可以將其定位為“廬山北絕勝,唯有碧龍潭”[3]。
旅游形象口號是旅游形象設計系統性工作中的關鍵環節,要求高度概括、凝練、精簡,最好向大眾傳遞出旅游地的形象定位,是旅游宣傳的基礎[5]。口號必須凝練精簡,而且要做到新穎獨特,要簡單生動,朗朗上口,讓旅游者聽到就被吸引,被注意,并能記住口號,使其產生前來旅游的欲望。不同的市場群體應該要提出不同的針對性口號,比較科學、合理[4]。
針對九江地區市場群體的宣傳口號是:“到了碧龍潭,不愿把家還”。九江市人民距離碧龍潭景區距離近,因此來往方便,但是不愿把家還,更好地突出碧龍潭景區的優越,讓人流連忘返,不愿回家。
針對外地游客的宣傳口號是:“廬山北絕勝,唯有碧龍潭”。借助廬山知名度來對碧龍潭進行宣傳,打響景區品牌。“山北絕勝”“唯有”顯示廬山碧龍潭的獨特性,更是讓廬山碧龍潭直接定位到大眾的心中,不僅僅是其形象定位,也是其絕佳的宣傳口號[6]。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一個獨特突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旅游形象將在游客市場中獲得巨大反響,保持自身特色,才能夠吸引游客,通過對碧龍潭旅游形象設計得出如下結果:一是碧龍潭應對自身優勢資源進行合理的提煉整合,打造新穎獨特的旅游形象;二是碧龍潭應該根據不同的市場群體,提出針對性的宣傳口號;三是通過旅游視覺符號的設計,來突出碧龍潭景區的奇秀風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