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丹 張楊陽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旅游業是游客與旅游資源之間的介質,是實現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承載著弘揚和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使命。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提出了16字的經營理念,即宜融則融,能融則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旅游為主,注重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黃河孕育的文化是重要而寶貴的旅游資源,引領和弘揚著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鞏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基礎。
黃河流域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眾多世界遺產和歷史建筑,包括中國大運河同濟運河鄭州段和二十四季等。在黃河沿線有眾多中國古都、名窟,導致黃河流域產生了多種形式的文化資源,包括世界遺產地、名城、古鎮、水資源、灌溉遺產等[1]。黃河流域文化中特征比較鮮明的一個,就是農耕文化。半坡文明留下了許多器具如半坡人面網紋盆,半坡陶器,這些舊文明遺留的生產工具,包括動物骨骼等。黃河流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其中的文化價值不可估量。半坡遺址的發掘向世界呈現了原始氏族聚落遺址,確立了一個新的文化類型的存在,為研究中國黃河流域原始氏族社會的性質、聚落布局、經濟發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十分完整的資料。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發展黃河流域的文化旅游,提升旅游競爭力必須依托多種資源,打造獨一無二、不可模仿的文化旅游產品。但目前區域經濟發展對旅游業產生了重大影響,黃河流域出現了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相比,經濟相對落后[2]。根據文化旅游發展理論,不同地區應營造不同的旅游環境。因此在黃河流域文化傳承下應該保護文化遺產,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過度開發,提高河南的旅游競爭力。
河南省在黃河的中心地段,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革中始終占據一席之地,黃河對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和文化變革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歷史文化類型,也演變出了眾多歷史故事[3-5]。在歷史的長河中,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熠熠生輝,這些非物質遺產和歷史傳承背景也促進了河南旅游業的發展,形成了具有黃河兩岸特色的歷史文化旅游體系。隨著經濟的發展,截至2019年6月,河南的旅游業呈現增長趨勢,在2019年10月末,增長幅度開始逐漸下降。經調查表明,河南某地區的4A及以上四星級酒店、旅行社增加了432家,蘇縣等多個國家級旅游項目,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旅游產業基礎良好[6-7]。
近幾年,為了提升旅游競爭力,河南積極開展了眾多活動,采取多項舉措宣傳旅游文化,除此之外,河南省以科技加創新為依托,根據黨中央建立的黃河區域旅游制度,積極弘揚黃河文化,運用VR、AR技術,結合真實山水,打造融合黃河的偉人足跡和歷史典故的身臨其境旅游鏈,以旅游文化保護黃河文化遺產,促進黃河文化鑒定工程、古都古城改造工程、非物質遺產備案工程的建設。同時,鄭州市還召開了審議大會,提出著力推進黃河文化旅游一體化示范區建設,促進黃河周邊旅游業與生態的平衡發展。不僅如此,河南省在國家旅游局領導下,還成立了黃河旅游觀光節,沿黃河九省組建黃河旅游觀光聯合會,推動黃河旅游發展,建立十大特色黃河旅游線路。河南洛陽市還舉辦了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沿黃河九省的3200余項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綠色、科教、休閑為主題,打造了集旅游、娛樂、健身、休閑、民俗為一體的旅游特色產業鏈,增加旅游競爭力。
一是旅游資源與文化水平不匹配,旅游與文化方面,既有聯系也互相促進,一旦缺乏有效的匹配關系,就會出現旅客的文化意識不足的問題,雖然河南在文化方面建設比較好,但相對來說,旅游方面的建設明顯不足。因此在發展旅游業時,河南省的相關部門應該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及時進行重構,宣傳推廣一些簡單易懂的旅游文化知識,不能讓游客感覺晦澀難懂,降低旅游興趣。總體而言,目前河南旅游業存在文化資源拆解與重構不足,文化振興意識與實踐不足的情況,應該積極開發游客能看到、能理解、能體驗的市場化旅游。
二是文旅品牌知名度不高,要吸引游客,需要通過差異化的本土文化,打造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在品牌的設計時,需要注重吸引力,宣傳專屬的文化特色線路,打造歷史型旅游品牌,增加人們旅游的積極性,還需要根據區域的特征,打造專屬的區域主題,根據主題的類型進行進一步設計。目前,科技發展促進了自媒體行業的發展,截至2020年,河南的旅游品牌影響力一直呈穩步上升趨勢,在全國的旅游品牌中名列前茅。但目前河南的旅游文化認知水平還尚有不足,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及時提升河南旅游業的綜合競爭力[8]。
三是文化旅游產品供需失衡,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工作、學習、生活壓力也在逐漸加大,因此急需追求休閑放松,旅游的需求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面對大幅度的旅游需求,相關的旅游風景區依然在出售比較單一的旅游紀念品,缺乏吸引力,無法增加觀眾的旅游體驗感,因此在旅游業發展時,應積極研發新鮮的紀念品,重視市場需求,增加旅游產品的質量,提高整體的積極性,避免產品大眾化帶來的問題[9]。
四是缺乏完善的綜合管理體制,管理體制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在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旅游不僅僅是單一地區統籌管理的項目,需要多個部門協作配合實現綜合管理,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綜合管理體制,各個部門的意見經常不統一,難以協調,給文化和旅游的緊密融合帶來不便,也是各地區長期并存的問題。因此,在促進旅游競爭力提升時,需要圍繞經濟效益、生態保護和遺產保護,協商出一個有效平衡各方資源開發和保護的規劃,建設完善的綜合管理體系來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五是創新意識不到位,旅游產品缺乏開發創意,在計算機技術與科技并進的時代,僅靠單一的圖片和文字輸出已經很難吸引游客的興趣了,尤其是在旅游中,參觀展品時僅靠解釋說明的文字很難激發游客參觀的積極性,雖然目前相關的部門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增加了表演等項目,但在與科技融合方面仍有待提高[10]。在這方面做得不錯的龍門石窟景區,開發了一個夜游項目,可以利用先進的光影技術結合科技,再現洞窟風光,生動地展示了洞穴的文化底蘊。除此之外,旅游目的地的紀念品也缺乏創意,仍然以簡單的傳統工藝產品為主。
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有部分管理者認為保護與開發不能同時進行,事實上,二者不存在沖突關系,相反可以實現共贏,因此在提升旅游業競爭力時,首先需要保護舊址,根據舊址的特色進行修復。而不是盲目地根據消費者的想法,翻新舊址,導致原有的歷史痕跡蕩然無存,甚至在開發翻新時直接將這些文化特色遺產損壞,無法修復。其次,轉變保護方式,將傳統的某一處兩處保護轉化成整體保護,傳統的保護只針對某一個或幾個區域,周邊的環境仍然開發不到位,抑制了旅游競爭力的發展,因此在保護時,應進行整體保護,全面開發,建立良好的保護措施。除此之外,還需要摒棄剔除理念,增加文化包容性,為全面保護做貢獻。
一直以來,黃河流域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就是時代價值,因此在后續的發展中,必須要以時代價值為核心,建立特色的文化旅游線路,提升旅游競爭力。黃河沿岸的歷史悠久,在全面建立文化特色旅游線路時,還可以融入歷史中的元素,建立特色紅色旅游文化體系,積極傳播紅色思想,打造無可替代的特色旅游區。
創新與科技都是提升旅游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黃河流域文化傳承下,提高河南的旅游業競爭力必須根據創新思想,積極進行旅游資源整合,首先,在旅游產品設計時要根據地方特色,加入黃河文化,在宣傳中,著重宣傳文化理念,其次,需要在現有的文化資源中加入歷史特色,構建生動的小故事,宣傳部門可以通過故事宣傳文化旅游產業,提升消費者興趣。除此之外,在創新和融合時一定要注意保留性,原有的文化不可夸大捏造,必須具有真實性。最后,根據整個旅游區的情況,篩選出幾條重點線路,集中宣傳,提升線路知名度,打造優秀的旅游品牌。
在黃河流域文化傳承下,需要推進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設來增強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可以圍繞故鄉河南主題和黃河文化主題來建立獨特的旅游品牌,在該品牌的帶領下,需要積極加入歷史元素,將旅游產業與文化元素充分融合,明確品牌定位,還需要根據旅游線路定位設計獨特的旅游標識,最后,在全面樹立文化品牌的情況下,還有必要重視媒體整合,實現精準宣傳,提升旅游競爭力。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旅游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需求,需要積極開發體驗式旅游,促進整個旅游業發展,研究表明,旅游競爭力主要是由消費者決定的,旅游產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得到發展,因此需要將文化特色和歷史故事與旅游線路連通,結合成一條有故事的旅游線路,增加旅游者的體驗感,促進旅游者認識歷史,不僅如此,還可以積極創新旅游相關的技術,例如VR技術等,與整個旅游線路結合,切實提升消費者的旅游興趣。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是旅游業的基礎。旅游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游資源和人文景觀旅游資源。考察河南地區的各類旅游資源,并加以整合是提升河南旅游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旅游業的發展與各部門的協調、合作、共同努力密不可分,因此要加強旅游資源整合,促使各個部門共同努力,實現最高層次的設計。除此之外還可以協調各個管理部門,建立綜合管理機構,統籌區域內的文化旅游管理和服務工作,建立沿黃河不同地區的合作管理組織。在資源整合時應將分散的旅游景點串成一條旅游通路,打造完整的旅游產業線,將特色旅游與文化和美食相結合,帶動整條旅游線路發展,提升旅游競爭力,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出行需求,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綜上所述,黃河流域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擁有很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歷史資源如今又逐漸演變成了旅游資源,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地區的旅游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存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可以將文化特色與旅游產業相結合,開發出一個高質量的旅游渠道,促進河南旅游業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目前的市場需求,積極創新,建立特色的旅游品牌,從而大幅度提升旅游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