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梅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河北承德 067000
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形勢下,旅游服務業逐漸成為國家戰略性的支柱產業,大型品牌旅行社必須適應網絡時代的新要求、新挑戰,與時俱進。
旅行社作為第三產業范疇,依靠自身獲取的旅游信息實現產品定位,通過不斷對產品功能進行改良設計,以謀求在相同業務領域內的優勢,至此,產品功能性對于旅行社業務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的支撐下,旅游信息的流通速度不斷加快,加之自助游、自由行等業務的興起對傳統產品造成巨大的沖擊,旅行社想要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要充分發揮自身服務型職能,加速產品功能的優化,大到積極踐行國家政策,小到關注地理概況與天氣情況等,使旅游產品能夠從傳統模式中脫離出來,更能滿足現代旅客的出游需求。
旅行社業務不單單圍繞著旅游產品推廣與銷售展開,更需要向有旅游意向卻無具體行程的客戶提供資訊服務,尤其在現如今社會體系下,網上充斥著形形色色的旅游產品,往往一個旅游項目由多個旅行社合作推廣,這時常讓沒有出行經驗的客戶感到迷茫。旅行社依靠網絡建設官方網站,實現對旅游產品的分類管理,使自身服務功能從直觀上得到轉變,客戶只需通過關鍵詞檢索就可以快速查到自己想要的旅游信息,也可通過熱線電話及公眾號等與旅行社展開實時溝通,進而使旅行社的資訊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優化[1]。
中國國旅全稱“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主要經營業務包括入境、國內與處境旅游業務,是我國最具有影響力與代表性得旅行社之一。國旅以“服務至上,拼搏奉獻”為服務理念,并于2000年推出“4P”服務原則,總體上繼承了中國旅行社慣用的“兼并收購”經營模式,通過兼并與收購其他旅行社來達到自身發展壯大,優化經營布局的目的,除國旅外,中青旅、中旅等同樣采取了這一模式,在并購中汲取其他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鋪設全國性經營網絡。并購模式雖然奏效快,但需要承擔的風險也較大,國旅、中旅與中青旅依靠自身巨大的影響力及品牌效應展開資源整合是相對正確的選擇。借助中小型企業的創新優勢,以資本帶動全國輻射,使我國旅游產業的布局更具規模化,為日后的經營與管理創造便利[2]。
兼并收購、戰略聯盟與內部成長是旅行社經營的三大主要策略,但隨著網絡市場環境的不斷開放,我國旅行社在汲取國內旅游業務發展經驗的同時,也加緊了向國外旅游行業學習的腳步,并摸索與嘗試出新的經營策略。以中國康輝旅行社為例,其包攬境內、境外、企業商旅等不同業務,并借助于國家旅游政策積極變換經營策略,在長達三十余年的發展道路中仍然在中國旅游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并為自身贏得了巨大的品牌影響力[3]。
康輝旅行社特許經營中國公民處境旅游業務,在經營戰略上,康輝旅行社遵循“整體運作,規模經營”的理念,注重對旅游業務的垂直化管理,并力求為客戶提供更為專業化的服務,依靠構建同業分銷渠道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批發營銷體系,連鎖門店遍布國內一、二線城市,被視為中國旅游服務業的佼佼者。
在選擇網絡化經營的路徑前,企業需要首先制定自身經營戰略重點,對自身規模、運營能力、月銷售業績、發展目標等進行綜合考量,在此基礎上選擇最為合適的網絡經營路徑。目前,我國旅游行業所選取的網絡化經營模式主要包括內部成長、兼并收購、戰略聯盟三個戰略,三大戰略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能夠為企業達到的經營效果也存在巨大差異。以內部成長為例,其側重于對漸進式發展道路的探索,依賴自身技術與管理優勢來拓寬市場份額,適用于沒有迫切發展需求,且內部結構較為穩定的企業;兼并收購則是一種跳躍式的發展策略,其對于企業風險應對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更適用于尋求能源、技術優化的企業。
在市場變幻莫測的大背景下,企業的發展同樣瞬息萬變,這就預示著企業需要不斷實現技術與產品更新,而對于以技術研發為導向的企業而言,戰略聯盟經營策略能夠更好的滿足其技術革新的需求,依靠與聯盟伙伴的合作關系實現技術資源的共享,使自身產品的功能性更加突出。與此同時,企業對自身的發展定位也應隨著社會需求的轉變而不斷變化,應考量對三種網絡經營戰略的融合運用[4]。
部分人普遍認為旅行社的內部管理相對簡單,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旅行社對于外部需求的彈性極大,且時刻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傳統旅行社依靠電話、書面等形式實現產品推廣,推廣半徑小,效果差強人意,且對于市場調研造成了巨大的阻礙。依靠互聯網的扶持,旅行社可利用網絡輔助電話詢問系統實現市場深入調研,依靠系統提供的海量數據進行問卷調查,并能以SPSS等軟件實現格式儲存,極大的節約了旅行社獲取旅游一手信息的時間。目前,我國旅行社擬定發展戰略的第一步就是要你定好發展計劃,利用國內已成型的旅游服務網絡資金與人脈優勢,不斷擴大宣傳面,在提升調研效果的同時也能使自身的業務流程得到進一步細化。
旅行社網絡化經營的第二步是要優化網絡宣傳促銷體系。由于旅游業本身存在彈性需求大、季節功能突出等特點,因此旅游促銷還需充分把握旅游旺季、節假日等時間節點,建立個性化品牌經營策略。例如,旅行社可依靠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與客戶加強互動,增強自身服務咨詢能力,并樹立起良好的企業服務形象。
在綜合考量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及統一管理等策略外,旅行時再度對子公司、下屬經營單位及分經銷點等實時股權分配,積極迎合國家旅游政策對下屬單位進行股權安排,以達到最理想化的網絡經營狀態。與此同時,應做好對網絡化經營的管理工作,搭配與自身經營模式相適應的網絡管控體系,做好網絡資產及股權的監控,實現對旅行社內部業務的統籌兼顧[5]。
針對旅行社網絡化經營的風險評估主要從管理與服務兩方面著手。由于旅行社的日常辦公環境較為開放,服務網站的客流量較大,這為網絡化經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尤其在發生重大管理失誤后很容易損害到企業形象,更會大幅度得降低實際收益。對此,旅行社在實時網絡化經營戰略規劃的同時,也應積極考量潛在風險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承擔的經濟風險[6]。
例如,針對以“內部成長”為發展路徑的旅行社應當重點考量自身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時對漏洞加以修補。以“兼并收購”與“戰略聯盟”為發展路徑的旅行社應對合作伙伴進行更加全面客觀的分析。與此同時,旅行社應立足于旅游市場發展的全局,及早制定網絡化經營的具體規范,積極運用網絡維護這一手段,確保內部網絡的安全性與隱秘性,使自身品牌得到有效保護,為自身的長遠發展奠定有利基礎。
綜上所述,為不斷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網絡化經營成為品牌旅行社改革的重要戰略,依靠網絡化的虛擬經營優勢,為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提供巨大的技術支持,從而實現中國旅游行業在大數據時代的飛躍式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