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明 曹政金 余干縣教育體育局
賽艇運動是一項水上團結協作運動項目,非常注重運動員身體素質能力,正確的技術動作和主觀能動性的有機結合才能提升競賽成績。然而受多種因素的掣肘,在當前的賽艇運動中部分運動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存在不足的情況,為幫助賽艇運動員提高運動成績,激發活力,保持身心健康,解決內因是關鍵。因此,我們要了解當前影響運動員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素,采取針對性地措施,重點培養運動員主觀能動性,使從思想上意識到賽艇訓練的價值,將運動訓練當成習慣,實現賽艇運動訓練質的飛躍。
賽艇(rowing)作為一項水上運動,主要由一名或是多名漿手,坐于舟艇上,背向舟艇前進的方向,借助肌肉的力量,通過槳和槳架簡單杠桿作用協調進行劃水 保障舟艇前進。這項運動主要在大自然水域中進行,舟艇上可以有舵手,也可以無舵手,在比賽中各艇在其航線后排齊后,等到發令員發令后,各舟艇相互協作,以最快的速度及時劃向終點,以艇首達到終點的先后判定決定勝負。當前這水項運動逐漸在我國流行起來,深受青少年運動員的熱愛。
賽艇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高,要想讓賽艇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良好的成績,則要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保障其訓練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對于賽艇教練而言,在選擇運動員的時候,一方面要選擇身體素質較高的運動員,還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最大化地確保訓練的科學性,使運動員通過科學的訓練具足夠的運動潛能,在運動中最大化的培養主觀能動性[1]。因此,教練要根據運動員的特點,全面謀劃,整體設計,重點加強運動員主觀能動性的培養,發揮其在訓練和比賽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訓練成績和比賽成績。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有了意識才能確保行動朝著制定目標前進。由于賽艇運動需要良好的體能,因此這項水上運動,運動員年齡普遍在13-16歲。這個年齡階段的運動員,正處在人生的“拔節穗孕期”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處在關鍵發展期,他們做事不再根據興趣愛好,一切行動都是理性的,其根據自身目標和社會對自身所提出的要求,進行訓練,可以基于情感層面形成良好的內動力,符合自身發展需求,養成良好的情感體驗[2]。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運動員對運動項目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潛移默化地增加認知范疇需求,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項目訓練中。培養運動員運動興趣和愛好,能幫助運動員積極參與到訓練中,并提出主動參與的要求,提升運動訓練質效。毋庸置疑,運動員賽艇項目運動訓練枯燥乏味,還是非常辛苦的,如果運動員缺乏對賽艇運動的興趣,談何提高運動的成績[3]。最近幾年,我國開始關注賽艇運動項目,改變了傳統訓練培訓方式。對于教練而言,在進行賽艇運動訓練前,要將所運動員的組織起來進行熱身運動,提升其力量素質,同時在訓練中還要讓運動員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投入枯燥繁瑣的訓練中,在訓練中感受運動快樂,激發起主動參與到賽艇訓練項目的欲望,進行針對性、有目的性的訓練。在訓練中教練加強對運動員的正確指導,能引導運動員從被動訓練轉變到主動學,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訓練,提升訓練質效。
賽艇訓練是艱苦性和長期性兼具的一項運動,要想讓運動員長期保持訓練興趣和熱情,戰勝自我,克服訓練中的各種困難,一方面運動員要保持對賽艇運動的熱愛,另一方面運動員要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不懈的訓練,通過不斷努力完成一個又一個的訓練目標。對于運動員來說,要將訓練視為實現自身目標的過程,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配合教練員完成訓練任務[4]。對于教練而言,要有意識的重抓運動員自我責任感的培養,培養其行為決策在能力,提升運動員自身行為的自控能力,還要引導運動員為自己作出決定,以負責的態度和使命感去執行所有決定。基于此,教練要重點培養賽艇運動員對自己行為的決策能力,對自己行為的自控能力。
賽艇運動員不管是在體能,觀察,還是在邏輯思維、想象力、記憶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水平,教練通過一定的訓練教學和接受理論知識學習,能顯著提升其運動認識,幫助其知曉運動訓練在增強體質方面的作用和依據,打破其思維認知,從思想意識層面認識到運動訓練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在奪得冠軍時自身價值的體現,引導運動員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訓練中,保持訓練的良性循環。比如,劃水首先要讓運動員消除對水的恐懼心理,根據其實際情況,逐漸提升要求,不僅加強了其身體訓練,還進行技能和技術的訓練,促進賽艇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提升。在培養運動員的主觀性的過程中,要通過多措齊下,消除運動員消極狀態,在賽艇運動技能訓練過程中,訓練結果和運動條件的差異,就讓運動員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結果具有雙向性。正向對促進運動員產生積極肯定的情感;相應地消極的訓練成果會讓運動員產生自棄、失望的消極情感。良好的情感在培養和保持運動員能進一步消除運動員的消極情感,樹立訓練的自信心。在賽艇訓練中,教練對于那些技術復雜、水上難度大的教材內容,可依托循序漸進、精講多練,輔加負重、速度等訓練方式,引導運動員付出一定的努力,戰勝訓練中的一切困難,在訓練中牢固掌握各種動作要領。基于此,教練在訓練中要通過游戲法、比賽法等一些具有較強對抗性的游戲方式,激發其訓練興趣,消除其疲倦和乏味的情緒,同時并重點加強運動員的訓練和保護,促進其安全感的增強。
賽艇訓練的枯燥、單調,訓練內容復雜簡單,一日復一日的訓練容易讓運動員產生枯燥乏味的感受,長期如此,還會產生消極情感,導致其無法養成良好的主觀能動性。眾所周知,運動訓練的基礎在于運動技巧,賽艇運動也不例外,也具有吸引作用。運動員如果具備良好的運動技術,是無法體會到賽艇中的樂趣的。所以交流在選擇訓練技能的時候,要注重選擇具備力量實效性、技術性、知識性的,最大化地發揮這項運動的技術吸引作用,最大化地調動運動員的訓練興趣。教練在訓練中要根據賽艇教學的常規規律,根據運動的身心特征,樹立科學的訓練思維,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訓練運動員的訓練教學,幫助運動員掌握運動技能,提升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另外,在賽艇訓練中,運動員通過協作,人船為一體,給人帶來一種運動美的感受,美感不僅決定了人們的審美思維,還決定了事物自身的客觀性,因此,教練在訓練中要重視運動員賽艇的審美能力和技能的培養,提升其對表現美,提升動作美流程的自我感受力,深化其審美情感體驗,提升訓練的自覺性。
為最大化的培養運動員的主觀能動性,在開展賽艇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過程中,教練要目標有計劃的依次開展專項力量訓練,提升其運動技能。與此同時,在訓練中教練還要重視對運動員肌肉用力和技術動作等訓練,確保訓練方式的合理化。并根據運動員的身心特點不斷調整訓練模式,采取針對性地措施實施專項運動訓練,在具體的訓練中教練要適當控制訓練強度,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員的運動強度,保障具有較強的肌肉力量,良好的耐力。在訓練中還可以采用瑜伽艾揚格體系,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運動員獲得良好的運動技能。此外還要開展柔韌性訓練。依據賽艇運動的特點,柔韌性訓練無疑是其不可或缺的訓練內容之一,該訓練旨在通過正式訓練前后實施,以達到活動身體關節和預防訓練傷的作用和效果。另外,柔韌性訓練還可以增強運動員的身體舒展性,幫助其達到最佳的運動狀態,挖掘和激發運動員的運動潛能,以取得更顯著的進步和更好的成績,尤其是對運動員的力量、速度、穩定性等具有積極影響。具體而言,柔韌性訓練由靜態拉伸、動態預熱等結構組成,訓練的時間通常保持在30min左右,具體涉及上臂、肩、腰、脊、臀、髖、大腿、小腿、踝、手指、足尖等運動部位。不僅如此,在柔韌性訓練的開展中,還可以延伸至速度訓練、耐力訓練及力量訓練等緯度中,從而給予運動員以全面的拓展,使其產生積極的肌肉記憶,保持動作的連貫性、順暢性,以在賽艇運動訓練中取得最佳水平。
通常情況下,運動員往往保持著充沛的運動活力,尤其是面對體育運動時有強烈參與感,而運動俱樂部的誕生為其提供了專業的鍛煉平臺。運動俱樂部的功能和優勢在于,可以為運動員提供專業訓練和正規比賽的融合渠道,幫助運動員成為俱樂部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創新者,提升體育運動的團體意識及功能。在此基礎上,還有助于讓運動員合理規劃時間,更加有計劃、有目的、有發展的參與訓練,增強運動的主動性,并且向強健體魄、陶冶情操的內在培養延伸,實現運動員的身心綜合發展。另外,基于運動俱樂部的層面,可以借助其平臺優勢、資源優勢及專業優勢,為運動員打造更加適宜的訓練環境,真正從根本上促進運動員的自主性,保持運動興趣的長期性,特別是現階段由于專業訓練缺失的問題,成為困擾運動員發展的主要問題。如在部分的調查中顯示,相當數量的運動員由于訓練場地的缺失,導致其訓練興趣的逐漸喪失。因此,賽艇運動要想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必須要圍繞賽艇訓練的實際需求,打造更加完善、專業的訓練基地,給予運動員以全方位的基礎保障,利用場地、器材、資源等融合,有效保證賽艇運動及運動員的協同發展。
總而言之,在賽艇運動訓練中培養賽艇運動員的主觀能動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要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培養主觀能動性的價值意義,瞄準賽艇運動員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統籌謀劃,整體設計,從正本清源提升認識,樹立運動訓練意識提升審美情感體驗,養成訓練的自覺性,有序開展訓練活動,提升運動速度力量、大力發展運動俱樂部,激發興趣參與訓練等維度入手,最大化地激發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引導其主動投入到訓練中,將被動訓練變為主動訓練,提升運動技能,為今后取得良好比賽成績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