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志 莆田學院體育學院 泰國藝術大學 趙毅翀 石家莊二中實驗學校
隨著經濟全球化與體育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正逐步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體育與經濟的關系日益交融,但我國體育市場仍存在諸多缺陷,如我國體育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小于1%,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5%-7%)。針對現狀情況,在2014年的10月份,中國國務院方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下面將這個簡稱為“意見”)后,這就說明了體育產業逐漸開始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為響應國家號召,體育產業受到部分省市高度重視,紛紛出臺發展其相關意見并制定產業發展總目標,因此本文將對其進行梳理,為其發展奠定一定理論基礎。
按中國的行政區域開始選取華東地區,這其中包括山東、上海、江蘇、福建、安徽以及浙江、還有江西,以下均以“簡稱”代表各省、市。
由表1可知,福建省的產業規模達到10000億居于榜首,江蘇省、山東省分別名列第二和第三,但從體育人口來看,上海、浙江及山東居于前三甲,其中江蘇及上海的人均面積并列第一,較其他省市更為突出。

表1 華東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總體目標概況一覽表
第一,開啟了互聯網+體育模式,打造體育產業資源交易、科學健身指導、“線上線下”消費平臺。第二,醫保卡余額試點健身消費[1]。
第一,開始逐漸培育了體育產業特色市(縣)和體育旅游以及體育器材等具有地方特色鄉的鎮。第二,江蘇省的體育產業構建了覆蓋整個江蘇省的“智慧體育”的服務網絡和相關對應的平臺,加強體育館智能化建設。第三,打造環太湖自行車、揚州鑒真半馬等品牌賽事[2]。
第一,加大四大功能區建設:這四大功能區建設包含皖江城市帶體育用品制造,還有合肥經濟圈體育競賽培訓,以及皖北民間民俗體育健身和皖南體育旅游休閑方面。第二,加強與長三角、中部地區和中原經濟區的區域體育產業合作。第三,打造自行車、登山、汽車等區域精品賽事和體育旅游路線[3]。
浙江省體育產業建設了環舟山群島和環杭州灣,以及環太湖還有環浙南運動休閑發展帶等等方面。還創建體育產業特色小鎮。并開發了健身步道、自行車綠道等慢行交通系統,引導戶外場地設施建設。在浙江的富陽、寧波、永康等地區,現在已經開始形成了生產球類和體育健身器材,以及各種質量上乘的體育用品的各個產業集群[4]。
現在,福建省已經成為了目前中國最大的運動類,服裝和鞋帽類等體育用品投資生產基地的其中之一,已經可以生產出成千上萬種體育器材和各種體育設備,這里面有不少產品都已經接近或達到同一領域的世界先進領先水平。其中一些企業品牌產品已經開始漸漸成熟起來,體育產業這個作為福建省整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的形象已經開始形成。
其次,福建省體育產業融合正在加速有條不紊的持續推進中,在“體育+互聯網”新興理念方面,福建省作為中國體育用品核心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以計算機大數據、網絡云計算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運動裝備、體育服務的融合各類產業創新發展正在悄然興起。比如廈門馬拉松就是采用“體育+旅游”,還有三明泰寧的“運動山水”等。
第三,國家政策支持,地方特色小鎮試點,體育產業進行統合快速發展,體育特色小鎮是福建省發展體育產業和推動城市化道路的一個有力的抓手和舉措,近年來,福建省也通過各種引導資金、規劃政策等舉措來推動體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福建省本土也對體育產業特色小鎮提供扶持,特色小鎮可以帶動所在區域相關產業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運動休閑產業集聚區,形成與當地經濟社會相適應、良性互動的運動休閑產業和全民健身發展格局[5]。
上海地區利用它所處在的獨特區位條件來承辦了很多的比如“F1 賽車”和網球“大師杯”賽等國際頂級賽事。從而打造了全世界著名的體育城市,以及承辦世界頂級的體育賽事而得名中國體育之都。[6]。
江西省開展了中國長江中游城市群體體育的合作與交流,從而推進長沙、南昌、武漢這些地區聯辦多邊的體育賽事活動。這樣就可以促進體育和旅游兩個產業融合,從各個方面打造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和戶外運動基地。打造了環潘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等[7]。
國家政策的有效支持是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有了一定政策背景,相關的體育產業發展也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從具體政策內容當中來看,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2019第43號文件,也就是關于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在其中明確表示要不斷激發體育市場的活力,以及重視將社會資源進行應用,以推動體育產業的深化改革與完善。同時要求相關體育賽事管理與服務等進行不斷完善和改進,以適應體育市場的發展需求,逐步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社會民眾積極參與相關的體育鍛煉和活動,以提升全民身心素質水平。所以從這樣的政策提出和實施當中也就可以明確,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國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導,是實現穩定且良好的發展的關鍵所在。
國家在相關政策的提出和推廣應用過程當中,也就明確表示需要重視引導全民參與體育鍛煉和活動,這樣可以在有效提升我國民眾整體身心素質的同時,推動體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具體而言,也提出了新建社區的體育各方面的設施覆蓋率要達到100%覆蓋,以及在各個鄉鎮和行政村當中,也實現基礎體育健身設施的全覆蓋。與此同時,城市當中的健身圈要得到良好的建設和發展,重視體育設施和環境的建設,以引導民眾積極參與到相關體育活動當中進行鍛煉。也就是在這樣的政策推進過程當中,實際有效的將民眾體育健康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這樣不僅對于民眾的身體健康水平提升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影響,也更是對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對于體育產業的發展而言,僅僅依靠國家政策支持還遠遠不夠,因此社會資本的引入和作用發揮也更是關鍵所在。并且體育產業的崛起和發展,以及實際影響,將體現在社會的各方面,所以需要引入我國社會各界的資本,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壯大提供保障與支持。因為體育產業伴隨中國經濟騰飛未來發展前景必將是藍海一樣廣。它也必將成為未來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的新突破,從而得到更廣泛的社會關注與青睞。僅僅就體育這個本身特點來看,其他產業跟體育產業比起來,體育產業具有更加明顯的發展優勢,主要就是由于體育產業自身的一些性質和特點,能夠體現對經濟的帶動與引導,例如全民體育設施的建設和民眾的積極參與,也就需要相關產業提供保障。再則,在國家各項良好政策的積極支持下,民間社會資本能夠得到引入,一定會形成多方面共贏的局面。
對于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建設而言,與社會經濟和其他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從而在社會經濟從高水平發展向著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社會其他方面例如民眾的生活也更是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生活水平獲得極大提升的同時,也促使民眾更加追求身心健康。因此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下,體育產業獲得崛起也是必然趨勢。如今,中國整個社會經濟都在高速發展,體育產業從健身休閑、體育彩票到各種商業性相關的體育競技演出、體育無形資產開發,以及體育設施的開發和廣泛利用到體育相關的用品生產和經營等各個方面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騰飛的新主力軍,這些都在不斷加快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體育產業發展正是因為國家政策的給的紅利才突飛猛進,未來也可期。那么這樣也將有效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非常深遠且廣泛的影響,所以也更是需要有效利用這樣的機遇和大好環境,持續推動體育產業的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