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奇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體健學院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娛樂性、健身性等特點,新時代背景下實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對民族文化傳播與提高學生體質健康具有現實的意義。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并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1]在新時代下出臺該舉措,為學校發展民族性的體育活動提供拋磚引玉的作用。但是在新時代下“何以在共享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力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多一些文化意義上的回歸,多一些文化立場的堅守,多一些道路選擇上的自覺,多一些中國身份的彰顯,多一些存在空間的拓展。”[2]為此,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最后一塊知識沃土,肩負著發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使命,在高校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教學,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所在區域優勢,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不失為傳承民族文化繁榮的一種積極措施。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區域,居住有壯、侗、苗、瑤、仫佬等11個世居少數民族。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習俗和特點,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如壯族的板鞋競速、侗族的搶花炮、瑤族的打陀螺、苗族的跳蘆笙等,具記載廣西共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72項”[3]豐富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為高校推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提供了基礎。高校可以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結合本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等措施,注入現代的教學教育理念與信息化手段,加強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認知,加強文化自信,推廣民族文化。
獨立本科院校培養的是具有應用型技術性人才。課題組調查近些年來我校的用人單位反饋得知,希望學生在獲取本專業知識的同時,應具有更多的美育、體育熱愛,諸如音樂與攝影的愛好、有一項專項的體育技能等等,更重要的是團隊精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娛樂性、健身性等特點,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學習體育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鍛煉的積極性,為此,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上,開展課程思政,注入團隊精神元素、勤勞勇敢精神、娛樂健體體會等,如打陀螺、拋繡球、板鞋競速比賽有益于培養團隊精神;踢毽子、舞龍舞獅等項目可以引領學生鍛煉身體,塑造堅毅、沉著等良好品質,為獨立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浸潤人文素養。
現階段廣西有11所獨立本科院校,通過訪談法調查得知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獨立本科院校較少,現階段只有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見表1)。廣西2019年開始一流本科課程認定工作,2019年、2020年共有5門體育類課程獲得一流本科課程(見表2),其中2020年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被認定為一流本科線下一流課程。

表1 廣西獨立本科院校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情況

表2 2019年、2020年廣西體育類課程獲得一流本科課程情況
1.部分教師對該模式掌握不透徹
雖然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會使用“SPOC+翻轉課堂”混合模式去進行授課,但由于他們對該種模式掌握的不夠透徹,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也沒有采取合適的授課方法,以至于并沒有收獲到良好的授課效果。因此,教師如果想用“SPOC+翻轉課堂”混合模式去進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授課,那么就必須要在開始整體的授課之前去研究、了解該種模式。
2.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
由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受眾面較小,故有部分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學習熱情并不高,以至于教師的教學效率低下。因此,為能夠使整體的授課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必須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使用“SPOC+翻轉課堂”混合模式去進行授課,則能夠從多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有更高的學習熱情。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4]現階段,高校對課程思政的重視如火如荼,從課程建設、科研研究、案例打造、資源庫建設等方面深入挖掘課程思政的意義。現階段廣西有11所獨立本科院校,通過訪談法、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獲知,開設《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獨立本科院校較少,開設體育課程多數是一些西方競技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足球等。課題組咨詢廣西 11 所獨立本科院校的體育課程是否開展思政教育教學調查得知,多數院校未融入思政教育教學。由此可見,廣西有11所獨立本科院校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師實施情況與國家重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形成明顯反差,急需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迫切在體育教學中實施體育課程思政。
2020年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的《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被認定為一流本科線下一流課程。為此,以本校獲得《民族傳統體育》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為契機開展體育教學,從線上、線下教學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創新教學理念、構建游戲教學法、研制學生評價體系、從“課、訓、賽、練”一體化等方面開展教學,傳承民族文化。
要充分掌握“SPOC+翻轉課堂”混合模式的教學規律,體現在教學學前與學后的內容。學習之前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也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如果學生能夠在教師開始正式授課之前對相關的學習內容進行預習,并了解相關的知識,那么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將會覺得課程開展無比順利。因此教師在進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時,應分析基于“SPOC+翻轉課堂”混合模式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教學學前內容,通過有效的分析來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以此來達到提高整體授課水平的效果。同時對教學學前內容進行分析,也能夠更加具體的了解到學生的發展情況,并根據具體的情況去制定能夠適合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教學方案,以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本就是一門具有特色性的課程,這門課程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相關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該門特課程的特色,并對課程的教學學前內容進行分析,然后去尋找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若是教師在進行該門課程的授課時,只是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沒有根據該門課程的特色去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那么將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極具個性的人才,因此教師要想學生能夠在日后迅速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那么就必須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使用“SPOC+翻轉課堂”混合模式,則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