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春林 武漢體育學院
隨著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獲得全方位的學習體驗,因此體育教師需要竭盡全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體育教學環境是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要素之一,任何活動的開展離不開環境的鋪墊,越來越多的研究學者通過實證研究發現體育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一定的重要影響。本文基于此,對體育教學環境的概念內涵、特點、影響因素以及優化路徑等問題進行探究,以期為優化體育教學環境方案的制定提供可參考的理論基礎與方向,促進體育教學環境的完善。
目前關于體育教學環境的研究雖然已經豐富起來,但學術界還未擬定一個完全統一的概念定義。毛振明以為其體育教學環境是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所有影響“教”和“學”的前提條件的總和[1]。陳中林、劉揚等指出體育教學環境是由多個部分組成,可以簡略的將其看作是體育教學活動發生場所的客觀環境因素的總和[2]。姚蕾在對體育教學環境各個組成結構、功能進行了具體的論述,指出體育教學環境是實施體育教學活動所需要的所有條件的總和,是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相對微觀的教學環境,不能脫離于教學環境以外而獨立存在[3]。金曉陽等研究者定義體育教學環境是展開體育教學活動所必須具有的多種客觀條件的總和,有物理環境也有心理環境,同時是教學活動實施的重要場所,對其活動結果有重要影響[4]。
綜合上述不同的觀點可以看出各位專家學者關于體育教學環境的概念界定和理解還沒有相對統一的意見,都從不同的角度展開闡述,側重點亦不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基本都從體育教學環境的特點、作用以及構成要素等方面給予界定的,究其本質并沒有任何區別。梳理這些觀點得出結論:(1)體育教學環境定義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里面包含的要素十分豐富,且緊密相連。(2)體育教學環境始終是以體育教學為核心而組織建立的,同時也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體育教學環境在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且特殊的意義,在教學活動必不可缺的,能夠對教學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因而體現出它的重要特點,體育教學環境的目的性與綜合性;體育教學環境的教育性與潛在性。
體育教學環境是在一定的考量下,為了給教師創造更好的教學環境保證體育教學進行為目的而設計。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解讀教材、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根據不同類型的體育項目確定的教學重難點,全方位的來制定體育教學目標和單元教學計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求學若渴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多重因素相互聯系并從各自不同的層面潛移默化的影響體育教學過程,并綜合對體育教學產生影響。這不僅僅表現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某單一環節上,體現的是一個體育教學環境系統、整體的綜合性特征。
體育教學環境不僅是體育教學活動賴以開展的基石和平臺,其各種因素的組成自身就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由于體育教學環境承載著教學育人活動的展開,組成的內容具備了區分其他任何環境的特色要素,從環境的構思到設計,最后運用到實踐教學中,體育教學環境常常在學生在不知不覺或毫無意識下的情況下,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痕跡并沒有明顯表露,看不見實體的教育過程。其教育性隱蔽于學生主體學習活動的各個環節、細節之中。
體育教學環境本身是一個龐大的體系,由多種要素所組成,既有物質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既是有形存在、也是無形存在;既有動,也有靜。厘清影響體育教學環境的因素有利于明確的提出優化策略,本文主要從物質環境以及心理方面進行闡述。
物質環境因素主要有可供體育教學使用的場館、齊全的體育設施與體育器材以及合格體育場地等硬件設施。物質環境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條件保障,但是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學校體育經費來源渠道有限或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物質環境存在明顯的差異。體育設備、器材是增進體育教學開展的重要工具,在物質條件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出現器材種類不完善或設備年老失修,陳舊的不能使用等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某一些具體需要實際操作的體育練習達不到教學目標。
體育教學環境的心理環境因素主要包含:學校體育教學風氣、課堂教學情境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這些都能對學生的心理環境產生影響,學校的體育教學風氣是學校層面對體育教學重視程度的體現,積極開展體育活動、宣傳熱愛體育精神的學校風氣能夠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積極學習體育的熱情與興趣的心理,反之亦然,會使得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厭惡、抵觸的不良心理。充滿學習熱情與激情的教學氛圍會讓教師與學生更為融洽的交流,傾聽與傾訴相伴,讓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練習的實時情況,得到及時的教學反饋信息,并且不斷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做出調整。
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構建目前還存在很多不足,具體包括體育設施不完善、體育文化環境建設薄弱、學校層面重視程度不夠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諸多的領域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傳統的體育教學環境模式暴露出不能滿足學生教學需求以及發展評估系統缺失等一系列問題,體現出體育教學環境缺乏智能性,同時也給予了體育教學環境建設一個新的發展空間。智慧化是指人、機以及聯合其他學科領域如心理學、教育學、美學等深度融合發展,制定智慧化的優化標準即在充分考慮到各個學校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差異,體育教學環境智慧化建設標準可劃分不同的等級,教學手段進行智能化升級為體育環境建設增添色彩。
在學校體育教學環境設計方面,以鄉土性為原則,根據地域風貌、氣候特征以及風俗文化等體現地區獨有的特點,選擇適應地方特色的體育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體驗豐富多彩的體育文化,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水平。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以及當地所處的自然環境,從心理和生物節律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慮合理安排好體育課程的時間與空間布局,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科學合理的學習。
首先要充分考慮體育場館的建筑風格、場館周邊環境的綠化程度以及位置,其次要對場館內外物品擺放、劃線等進行協調布置,規整各類器材的存儲設置。使得體育教學環境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來服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頑強拼搏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健康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在創造創新體育環境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掘出一切承載體育教學環境教育的功能,從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角度、多層次出發科學合理地選用教材、教具,以及布置場地和場景設定,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體育教育,構建科學發展、具有建筑美學、藝術性等體育教學環境,并實現現代化、整體化的科學布局。
體育教學環境首先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進行體育教學環境的預先設計,保證體育教學基礎設施能夠滿足教學,促進學生進一步的技能掌握與技術提高。根據學生對象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環境的設置,一切以服務學生學習為基礎。教師需綜合考量多方因素如:教學對象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因材施教設計不同的教學環境滿足不同的教學需求。因此需綜合考慮教學對象的不同,不同的身體、心理發展水平,構建完整和諧的體育教學服務環境,滿足學生學習體育的需求。
新時代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向“體教融合”方向深度發展,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如何優化體育教學環境的研究命題應當引起體育教育研究學界以及學校相關部門的重視。體育教學環境因素的多變性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最不可控的因素之一,探索出一條清晰地脈絡可以很大程度幫助教師順利展開教學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出它的顯性作用,同時發揮其隱性作用從學生內心層面進行教學環境建設。優化創新是體育教學研究前進的動力源泉,重視發展是推動理論研究走向實踐層面的動力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