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宇
(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現如今在高等學校中,羽毛球運動都是以選修課程的方式存在的,在羽毛球運動的教學運動中,經常會出現運動的時候受到損傷的問題,對羽毛球教學工作有一定的影響[1]。在我國,有19萬片羽毛球場地,有2.5億人參加羽毛球運動。而這些羽毛球場地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高校,羽毛球愛好者,很大一部分是大學生。一項針對我國高校羽毛球運動的調查中顯示羽毛球受傷率從高到低依次是手腕關節損傷、踝關節損傷、面部損傷、肩袖損傷、腰肌損傷和膝關節損傷[2]。但是在這些手上的人中,90%的選手都是業余的,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不了解羽毛球運動的發力原理、羽毛球裝備、羽毛球場地和運動心理調節對降低羽毛球運動風險的重要性。一項關于羽毛球運動損傷的系列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756名愛好者中,發生過羽毛球運動風險,造成了身體損傷的共有538人,受傷率高達84.4%。調查顯示,最容易受傷的是手腕處,受傷患病率為36.37%,其次是肩袖和踝關節處,受傷患病率為31.74%和27.38%[3]。
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客觀性和普遍性,運動風險也具有這些特點。大學生業余羽毛球愛好者同專業羽毛球運動員差距巨大,再加上無法清晰地對羽毛球運動中的運動風險進行分析,因此,大學生業余羽毛球愛好者遭受到運動風險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大多數大學生業余羽毛球愛好者只看到了運動風險發生造成損失,卻沒有去分析運動風險發生的影響因素,因此,筆者對運動風險發生的影響因素作了簡要分析。
2.1.1 身體因素
身體因素主要有身體素質、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規范發力要點等。由于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主體,有身體素質的先天及后天鍛煉的差異。大學生愛好者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時,運動風險必然常伴左右。比如,身體協調性比較差的愛好者在模仿專業運動員起跳滯空殺球時,本來是做不出“背弓”這一動作的,但是強行模仿,由于協調性較差且沒有進行后天的專業訓練,很可能造成腰肌損傷,落地腳部支撐不穩,失去重心,輕則造成腳踝關節扭傷,重則造成跟腱斷裂等。
在運動教學開始前應對肩關節、膝蓋關節進行有針對性的肌肉群拉伸訓練、韌帶拉伸訓練及關節活動[4]。許多羽毛球愛好者不愛做熱身和拉伸,“冷身”上場比賽,各個關節都沒有完全活動開,輕則出現抽筋,重則身體局部出現扭傷,受到運動損傷的風險系數遠高于熱身的愛好者。打完球后不拉伸放松也是造成風險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打完球后不愛放松拉伸,可能是趕時間,也可能是習慣。如果運動后不拉伸,輕則會引起小腿肌肉變硬,形成“肌肉腿”,重則導致關節韌性變差、損壞關節。
2.1.2 心理因素
比賽中的心理狀態變化可能會造成運動損傷的風險。由于每個人的心理素質不同,存在強弱之分[5]。對裁判的判定存在異議,交涉未果,進而引發情緒沖突,甚至肢體沖突,這樣會使得運動風險概率瞬間提高。比如,2008年的韓國羽毛球超級賽,決勝局比賽林丹對戰李炫一,當21∶21時,李炫一明顯的殺球出界卻被韓國的司線裁判判為界內,正當林丹找主裁交涉未果時,韓國隊教練李矛突然從座位上沖了出來,林丹與李矛進而發生沖突,差點造成嚴重后果。
2.2.1 裝備因素
羽毛球裝備對于羽毛球愛好者來說尤為重要。大多數羽毛球愛好者的觀念陳舊,認為使用二三十元一副的超市羽毛球拍就可以打羽毛球了。這樣的拍子會帶來很高的運動風險。比如,在2020年11月,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一所中學,中學生雷鵬花25元購買的球拍其中一只斷裂,飛出的球桿從雷鵬的眉骨位置插入頭部,最終雷鵬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去世。這樣不專業的球拍造成的運動風險最終帶走了一個青春少年的生命,讓人心痛萬分。
除開羽毛球拍,專業的裝備還有球鞋、手膠等。羽毛球運動對抗強度較大,大學生羽毛球愛好者正值年輕力壯時期,跑動的頻率高,如果球鞋不具備防滑性、抗扭性、包裹性等,會對腳踝關節和膝關節產生很大的負荷,一旦遇到在高速對抗中突然滑到或者失去重心等運動風險,會造成運動損傷。
2.2.2 場地環境因素
場地因素的影響主要在于地板是否減震及地膠的防滑性是否達標。造成膝關節和踝關節運動損傷的風險首先主要來自于場地地板減震性能不過關。其次就是地膠的防滑性,在高速對抗中的步伐突然變向尤為重要,它能使人不輕易滑倒,保護腳踝和身體裸露出來的皮膚。最后,場地燈光安排也是重要的一環。室內球館,幾乎都會開燈打球,如果燈光安排不合理,大學生業余愛好者在打球時分心關注晃眼的問題,無形中增加了運動風險發生的幾率。
首先,大學生業余羽毛球愛好者在接觸羽毛球時應樹立起循序漸進的觀念。不可在看了幾場“林李大戰”的精彩比賽后熱血沸騰,忽視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專業技能技術水平,盲目模仿林丹、李宗偉的動作,要清晰認識自身的情況,由慢到快,慢慢鍛煉自身的基礎動作技術。其次,對于自身其他方面的素質也要同步跟進。在教師、教練或者訓練視頻等的幫助下,采取簡易合適的方式,針對性的對各個素質進行鍛煉,如每天進行跳繩,增強身體協調性、腿部肌肉力量、身體耐力等[6]。
最后,羽毛球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后的放松拉伸對預防運動風險也尤為重要的。大學生羽毛球業余愛好者經常忽視熱身和拉伸放松這2個環節。羽毛球運動前熱身能使筋腱更靈活,并且增加關節活動范圍,從而降低了關節韌帶及肌肉損傷的運動風險[6]。在運動過程中,大學生羽毛球愛好者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地安排運動負荷,以減少損傷的發生[7]。
大學生業余羽毛球愛好者心理狀態的變化主要來自于自身心理的不平衡,不論是落后或者裁判的誤判,或者自身的失誤。因此,在比賽對抗中,隊友之間的相互鼓勵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在落后時相互鼓勵加油打氣,發現隊友情緒變化出現失誤時切忌埋怨,要積極交流和開導。同時,自身也應貫徹“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比賽理念,輸也要輸得有風度涵養。觀戰的球友也應該為雙方或者側重于落后的一方加油,激起他們的斗志,使其積極樂觀地面對比賽,避免出現“情緒球”。
研究表明,羽毛球開放性損傷發生的概率非常高,主要有手腳起泡等問題[8]。因此,裝備對降低大學生業余羽毛球愛好者的運動風險尤其重要。在羽毛球圈內有這樣一句話,“技術不夠,裝備來湊”,雖然聽起來像是自嘲,但是也從一個方面顯示出了裝備的重要性。專業正規的裝備都是在專業的數據測試之后進行設計制造的,其安全性、保護性、防滑性、減震性、包裹抗扭性等不是普通的球拍、球等可比較的。選擇專業裝備對保護自身、隊友、觀眾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來說,各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羽毛球館,并且為了保護學生的安全,球館都會有木質地板、防滑地膠等。但是在大學生業余羽毛球愛好者去校外進行運動時,一定要仔細甄別球館,了解球館的實際情況。水泥地減震性十分差,對于踝關節和膝關節來說負荷巨大,容易受傷,對半月板和踝關節等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損傷。同時,在選擇場地時,要選擇燈光安排合理的場地,降低來自燈光的運動風險。
對于運動風險,不論是從內部還是外部進行預防的措施,都是屬于加強自身的管理來規避風險的。除此之外,業余羽毛球愛好者還可以轉移風險,通過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當出現損傷時,保險公司負責醫療費用的賠付,可減輕自身的經濟損失。
羽毛球運動對身體的益處不言而喻。但是在進行運動時,作為業余羽毛球愛好者的大學生更應注重運動風險問題。羽毛球愛好者發生損傷后,對于損傷的治療應對癥下藥,根據損傷的類型及損傷程度,選擇合理的功能性康復訓練方法,再結合傳統中醫治療技術,才能有效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