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馬峰
(甘肅省禮縣實驗中學 甘肅隴南 742200)
興趣對學生學習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使自身整體處于最佳學習狀態。中學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性格比較叛逆,對自身比較感興趣的事物才會樂意接受。因此在體育足球教學中,需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將其作為教學中的一個切入點,使學生全身心投入足球學習中,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1]。
多數中學在進行體育足球教學中,沒有實現觀念、思維的轉變與革新,也沒有將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素質要求結合在一起,教學方法的制定缺乏針對性和合理性。同時在教學活動實施時,模式比較單一,只是為學生講授技巧、動作要領等,在這種狀態下并不利于對學生實際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也難以被充分調動,因此其體育運動能力難以獲得相應提升[2]。除此之外,多數體育教師在進行足球教學時,并沒有重視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的發揮,進而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熱情難以被充分激發,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足球屬于全面運動,能夠促進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增強,并使其形成相應的團隊意識。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需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有充分認識和了解,然后利用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對其在足球學習中的興趣進行培養。體育比賽當中,場景比較激烈,且有足球明星參與,在球賽中會使用各種技巧,并要充分運用團隊合作。這種體育賽事對初中生有較大吸引力,也能調動起其興趣。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體育賽事,并且在觀看賽事中逐漸了解其運用的技巧,以及在比賽中需運用的規則,進而使學生的足球興趣得到培養[3]。就足球賽事來講,有歐洲杯、世界杯、冠軍杯等著名賽事,在這些比賽中,多數球員的技巧比較精湛,能夠使學生在觀看時對這部分內容產生比較深刻的印象,也能使學生在精神上有所追求,進而逐漸增強對足球的好感。
游戲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起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在實施時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凸顯足球學習的趣味性,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的整體效果得以強化,進而使其在學習中的興趣得到充分培養。例如,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加強對傳球和顛球等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師首先可以將學生每5~6人分成一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顛球和傳球游戲。游戲規則可以由學生自己設計,只需要融入互相傳球與顛球的元素。如此一來,在小組游戲中,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夠相互補充與糾正,并且能夠相互扶持與幫助,進而促進其傳球、顛球技術的提升。同時,在這一趣味活動中學生也能提升學習足球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度。
足球比賽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體育足球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足球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在一起,實現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創新。足球比賽的開展,能夠發揮其對學生的引導與鼓勵作用,使學生在足球活動中更積極踴躍,同時也能使學生在比賽中形成相應的團隊意識,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和合作,形成默契,在比賽中獲得勝利,進而使學生對足球學習的興趣得到調動。同時在比賽中,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足球運動的樂趣,增強對足球學習的自信,積極參與到足球運動中,進而在體育比賽中實現個人修養與身體素質的不斷提升,掌握足球運動中的相應知識與技能。例如,在足球部分基礎知識與技能講解完畢后,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內部或年級內部的足球比賽。除了按照足球比賽規則進行評分,教師還可以將團隊協作能力、足球技能掌握程度等項目結合到評價機制中去,既評判出進球得分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名,也設置一些“最團結隊伍”等特殊獎項,以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與熱情。同時,教師還應當重視“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體育精神的強調,引導學生在足球比賽中學會團隊協作、提升足球素養,在快樂中獲得足球興趣的提升。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個性、能力等差異,運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考慮學生的生活環境、生長環境及個體發展,使教學更具個性化。針對學生之間呈現的差異性,需要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提升學生參與度,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自主感知教師在教學中的重點,進而使學生在學習中對足球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對于能力不強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標準,要求其只需掌握一些比較基礎的知識,在技能掌握上根據個人興趣和水平進行調整,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需對其進行全面訓練,進而使不同層次學生在體育足球教學中都能有所收獲。例如,在面對體育能力不強,足球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時,教師不能一開始就要求他們進行高強度的足球訓練,或是強制他們課后進行單獨訓練等,而是應當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如教師可以從足球部分基礎知識與技能的講授出發,為學生制訂出循序漸進的提升方案,并重視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足球相關的趣味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足球興趣。而在面對比較喜歡足球、體能比較好的學生時,教師就可以提前為他們組織開展小型足球比賽,為他們提供鍛煉技能、提升自我的機會,防止他們在單一的訓練中逐漸失去足球興趣。
中學階段學生多數模仿能力和學習能力比較強,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對動作的示范,為學生以直觀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在為學生示范時,需保證自身處于合適位置,對踢球方向進行準確把握,同時需關注踢球時的速度與節奏,進而使自身在示范之后學生能夠進行規范操作。同時教師可以任意選擇一位學生,讓其模仿當時教師展示的動作,然后對其動作進行糾正,進而使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掌握足球動作。對于一些示范時比較難的動作,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促進學生強化對動作的掌握,使足球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教師對學生動作的指導,會對學生足球喜愛程度產生最直接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在足球運動中會兼具規范性和技術性,動作上的不夠規范難以避免,對動作的示范和糾正,能夠使學生逐漸樹立對足球運動的正確認識,并且增強其在學習中的自信。
在足球教學中,器材的選用對學生有重要影響。場地和練習當中的標志線,在繪畫清晰、曲直分明的情況下,能夠對學生的大腦皮層形成刺激,增強其在學習中的欲望。如果線條歪歪扭扭、足球過硬、場地不夠平整、球門比較破爛等,會使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受到抑制,難以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同時在足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輔助設施的使用,如旗桿、黑板、足球墻、標志物等,這樣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大腦皮層不斷受到刺激,不會產生單調、枯燥乏味的感覺。
總之,在進行中學體育足球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學生在學習中主體地位的凸顯,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現狀,將教學方法和學習現狀結合在一起,運用游戲教學方式、開展體育競賽、轉變教學理念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其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感受到樂趣,并且形成團隊意識與合作意識,實現人格修養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