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翼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31
《景點導游》課程既是集課、證、學合一的職業技能證書“導游職業資格證”中科目五《導游服務能力》項目相對應的考證課,更是促進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提升他們的專業勞動素養和能力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課程。
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是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專業發展實際的需要,培養德才兼備的新型旅游專業化人才的有益探索[1]。《景點導游》課程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為宗旨,著力樹立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并增強誠信、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和責任意識,提升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講話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3]。”《景點導游》課程以景點相關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知識為主要載體,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景點背后的歷史事件、文化要素時同時就是在潛移默化之中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熏陶。
“課程思政”是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的關鍵載體。“三全育人”是發揮教育合力、提升育人質量的重要舉措[4]。為了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效果,結合本課程的特質和學生的學情,設計了以下課程思政實踐路徑。
《景點導游》課程引導學生從對家鄉的了解起步,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心的培養。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并與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對學生的素質培養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
強調學做一體,加強對綜合素養的培養。同時,以行業優秀模范為例,通過先進事跡提升學生對未來職業的進取心和榮譽感。
本課程以紅色旅游景點為主要實踐場所。紅色資源中蘊含著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5]。學生實踐活動:“我是一名紅色講解員”不僅讓學生得到了專業技能訓練,更讓學生認識到紅色講解員是傳播紅色精神的文化使者。
“課程思政”的內涵可以具體理解為:在所有的課程教學中貫徹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有機統一,提煉出課程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社會正義感、社會責任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價值范式[6]。為了能更好地提升“三全育人”的效果,為《景點導游》課程設計了六個主要項目。
強化職業操守的重要性,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誠信、友善。樹立學生職業榮譽感和使命感。
1 向“國家金牌導游學習”
通過技能大師工作室,強化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加強企業名師對學生的榜樣引領作用。
2 以賽促學
培養、組織學生參加由省教育廳、國家旅游協會旅游教育分會等組織的各類導游技能大賽;錄制比賽微視頻形成信息化檔案。通過優秀學生的技能展示,激發學生的專業榮譽感,提升學風和學習水平。
引導學生從對家鄉的了解起步,從而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心的培養。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為了能更好地加強學生對自己家鄉的了解,在課程設計中安排學生在寒假、暑假等假期收集自己家鄉有關自然景觀、風土民情、經濟生活、人文風貌等的照片、攝影等資料,在課程中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和分享。
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同時注重發揮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探索以紅色旅游資源為主的實踐教學方式。將紅色旅游資源應用于思想政治課中,使理論知識與歷史實踐相統一,改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采用實踐教學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用性[7]。根據課程設計,講解實訓中的主要環節為現場訓練:“我是一名紅色講解員”。通過讓學生更好地加強對紅色旅游資源的了解,從而提升專業素養和文化自信。
文化本身即是和旅游緊密相連的。在學生進行講解訓練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會逐漸意識到自己文化底蘊的不足導致的講解內容空洞、詞匯匱乏或是千篇一律、缺少創新的問題。因此,教師及時地展開以問題為導向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式文化專題學習,就能很好地貼合學生的需求、適時地解決問題,往往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項目設計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為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該項目的學習以學生進行專題演講為主要實踐方式。現場演講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我表現力,同時也是鍛煉學生的抗壓心理、邏輯與口才和形象及禮儀的極佳方式。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脫離對學生實情進行分析的教學設計本身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通過前期的課程實踐,零零后學生特征總體表現為思路活、自主意識強,對灌輸性的思想教育往往會表現出疲倦,甚至反感、抵觸的情緒。因此,在課程思政的教學中,要做好顯性和隱性教育的融合。通過激發學生的求知心、表現欲、好勝心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過程階段性評價來鞏固學習效果。
同時,經過對學情分析后發現,在企業名師進行專業指導的過程中,學生會對一些專業知識深厚、工作經驗豐富的名師產生一種類似“粉絲”的崇拜心理。對此,教師應該積極疏導,引發學生加強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認可度,將對偶像的敬仰、崇拜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動力和目標。專業教師也應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敬業的專業精神,同時不斷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學術水平和為社會服務的能力,以更好地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從而高效地提升育人效果。
導游人員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傳播中國美好形象的文化使者。本文從旅游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景點導游》的思政教育路徑進行分析,結合學情,設計出六項教學項目,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充分發揮榜樣教育的作用。同時不斷深挖課程中的思政要素,將顯性和隱性教育結合。融貫思政教育到專業教學之中,努力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