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杰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武術的傳承和發展不是某拳種傳承人自己的事,也不能單單依靠學校,將其發揚光大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和義務。中華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長此以來,各種武術活動和游戲會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他們潛意識里會對武術產生興趣,那么武術的傳承和發展就有了新的力量。但就目前來看,這一嘗試和設想,將會遇到諸多困難,比如:師資的缺乏,畢竟幼兒教師很少有經過專門武術培訓的,或有武術基礎的;再者,武術教學活動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學齡前兒童對武術的認知為零,活動中如何融合武術、如何組織也是一難題。面對這些疑問,我們將作出下一步的探討。
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1]眾所周知,武術由于其自身的各種價值和特點,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逐漸落魄,而是橫向、縱向的在逐漸增強。武術的技擊特點和文化特點已得到學術界各層人士的認可,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納入武術課程,通過培養,使學生掌握武術的內涵和能勝任基本教學的能力,這些畢業生再將武術引入幼兒園活動教學中,除了能使幼兒得到基本的鍛煉外,還可以將武術的價值進行實現,同時會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提高武術學習的興趣。
在2019年5月5日,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9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的通知中,將深入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作為宣傳的重點工作,《綱要》的教學內容中,涉及到五個領域,其中“健康”首當其沖,強調了幼兒健康的重要性。在學齡前階段,由于幼兒的生理特性,其身體發育處于上升期,但同樣也有一些特點,比如幼兒骨骼肌對某一刺激產生的收縮能力較差,不能很協調地完成某一動作、肌肉耐力差等,針對這些特點,教師應該在戶外活動時,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練習。[2]在幼兒園開展武術活動時,其內容可以選擇有一定的強度,但量不能太大的武術基礎動作,如由沖拳、推掌、弓步、撲步、馬步等基本元素組成的套路,旨在鍛煉幼兒的力量、平衡、協調、柔韌等。第二,通過武術的學習可以使幼兒的意志品質得到提高。當前生活質量的提高,家長嬌慣的現象逐漸增多,大多孩子不能受挫折、不愛吃苦。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很多優良的品質可以慢慢形成,如:堅韌不拔的毅力、勇于面對困難的勇氣、不服輸的精神等,從而幼兒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第三,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學活動中的“展示”,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克服膽怯心理。最后,通過在教學中貫穿武德教育,促使幼兒心理健康朝積極的一面發展。
武術源于生產勞動,歷史底蘊深厚。其表現形式有搏斗、套路、功法等,這是有異于其他民族和國家傳統體育的地方。目前,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隨著西方的文化入侵,正在發生改變,這種外來文化正在逐漸削弱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因此我們推理出: 在學前教育階段,加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引導,是重塑幼兒認知的重要手段。在武術活動中,讓他們逐漸認識到,武術是拼湊中國文化的重要版圖,其發展和傳承和每個人息息相關。在教學中,通過游戲和活動,逐漸改變幼兒對武術的看法,讓他們有一種“我是中國人,我驕傲、我自豪”的感覺,堅定了民族自信,同時守護了民族傳統。
3.1.1 培養幼兒主動思考的能力
在幼兒園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游戲活動始終是幼兒園的主要教學手段,通過游戲的教育,可以提高幼兒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對智力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由于幼兒本身的特性,在對新事物的興趣上,有著很大的潛能,因此幼兒在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在游戲教學中逐漸形成的。考慮到武術實踐性特點,結合幼兒自身特點,武術內容的相關活動應以武術游戲為主,可嘗試將武術動作操化,融入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與節奏中領悟動作的特點和武術原始的內涵。其次,可將武術動作通過簡筆畫形式的繪本進行表達,教師通過講授基本知識,激發幼兒想象,使幼兒對武術動作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此外,我們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幼兒播放武術類動畫片,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武術文化渲染。
3.1.2 促進幼兒體質及心理健康
武術基本功,如:弓步、馬步、踢腿等,幼兒在練習時,可以很好的促進身體各個器官及組織的發育,如肌纖維增粗、力量增強,骨密度增加,提高心肺功能[3],提升幼兒心里的愉悅感,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同時將“武德”用簡單的表現形式滲透其中,鼓勵幼兒在學習和平時生活中注重這種美德。此類教學活動常態化開展,逐漸的就會培養幼兒誠實、勇敢、有責任心、有團隊精神等優良的品質,這類優良的品質遷移到生活中,會對幼兒的成長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3.2.1 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社會性是社會性動物意識的表現,人不能脫離社會單獨存在,人的生存會與社會有著復雜的聯系,所以具有社會性,幼兒從呱呱落地的一瞬間,就開始與社會建立這種關系。在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們會設置一個規則,這個規則會約束所有參與活動的幼兒,約束他們去公平的參與活動,這樣才能保證游戲活動的正常進行。但基于幼兒本身的發展特點,其心智和思維還處于發育的上升階段,在思考任何問題的時候,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就導致教師在開展戶外活動時,需要提前多給幼兒做出提示,如:誰能遵守游戲規則,就算沒有獲得活動的勝利,也能得到小貼紙等等,這樣,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遵守規則。在武術活動中,也是如此,通過武術活動,鼓勵幼兒遵守規則,鼓勵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從活動和游戲中學會如何與他人交流、溝通,如何通過思考解決問題,慢慢提升幼兒社會化水平。[4]幼兒園在開設武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幼兒進行,武術規則、活動規則的講解,這樣其所蘊含的社會化內容會慢慢的影響幼兒,幼兒會逐漸通過這類活動促進社會性的發展。如武術中的各種武術精神的培養,以及武術活動塑造幼兒的道德品質方面等。更為重要的是,在武術活動中,通過競賽,讓幼兒產生優勝意識,漸漸明白優勝劣汰的涵義,適應競爭,適應社會。除了勝利能給人帶來喜悅外,應該更加重視在通往勝利的路上所付出的艱辛努力,讓幼兒逐漸感知,任何事情的成功是要付出的,這樣慢慢培養幼兒的社會性。
3.2.2 提高幼兒的意志品質
武術該項目由于本身的特點,初學者在習練時,比較枯燥。如果幼兒在參加武術活動時,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幼兒會逐漸失去興趣,只能采用游戲教學,以及角色扮演,通過規則的限定讓幼兒在武術活動中有一個自身的定位,教師多鼓勵、表揚,這樣學習效果才逐漸凸顯。通過反復的練習,幼兒吃苦耐勞的精神會慢慢提高,不懼困難、堅韌不拔、不怕失敗的優良品質會漸漸養成。
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武術的價值毋庸置疑,中老年人鐘愛于內家拳,能強身健體。武術鑒于其內外兼修的特點,對于幼兒的身體發育一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數家長屬于80、90后,這一代人,受網絡和電視傳媒的影響,更多人是將武術界定為打架防身之術,更有甚者,將武術神化。由于武術的文化特點,在市場占有率方面較低,目前市場上,出現最多的是韓國的跆拳道,原因是其動作相對簡單,表達形式相對單一,教學效果更為直觀有效,導致家長對武術的態度是很模糊的,那么導致武術活動在幼兒園推廣出現了些許尷尬,加上現在追求素質教育,家長在乎的是孩子的文化成績以及藝術興趣。據調查,家長對幼兒學習武術的態度一般有以下幾類:第一,武術活動太枯燥,孩子學起來太累,不愿意讓孩子吃苦;第二,認為安排武術活動后,幼兒掌握武術動作后,會有打人的傾向;第三,少部分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好好學武術,為了不讓人欺負,可以防身。家長的各種態度,均會影響孩子學習武術的動機,從而會影響到武術活動教學的開展。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價值觀和是非觀的建立,更多的是受父母的影響,父母不能過多的用自己的思維去干涉幼兒的成長發育,這樣會顛覆孩子的思維,同時會與武術所表達的精神背道而馳。
通過分析,城鎮、鄉村幼兒園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存在很大差異,但主體的教學內容大同小異,主要涉及:語言文字、藝術興趣、科學常識以及體育活動等方面。其中體育活動領域的差異凸顯的最明顯,因為經費和財政的原因,多數鄉村幼兒園不愿意在這方面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但城鎮幼兒園,由于其本身的地域優勢和競爭壓力,會投入相關經費到硬件設施中,從而使戶外活動具備條件。幼兒園戶外活動中,以體育大類項目為主導,而武術只能算小項目,鑒于種種原因,會導致武術活動在幼兒園開展受限制。
武術有異于其他項目,對于習練者身體綜合素質要求頗高,如協調、力量、靈敏、平衡等。公開招聘體制內的幼兒園在設置人才引進方案時,傾向于學前教育專業,畢竟專業對口,便于開展工作。這就導致戶外活動課都是由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組織,沒有經過專業的體育知識學習,在戶外活動課上組織和教學會乏力。因為師資配備的不合理,戶外體育活動開展不順暢,效果也會差強人意,更不用說是開展武術活動。[5]但少部分的幼兒園會與固定高校的體育學院,或者戶外拓展公司合作,定期聘請人員到幼兒園組織體適能方面的教學活動,從健康的角度考慮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是開展武術活動,非武術專業的教師會因為自身水平有限或者教學方法不變通,會導致幼兒的學習興趣降低,限制武術的傳承和發展。
將武術教學活動系統的引入幼兒園是一場改革,既能滿足優秀文化的傳承需求,同時武術散發出來的魅力能影響幼兒的成長,促進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優良的意志品質。武術引入幼兒園活動課程需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通過文化宣傳,逐漸改變家長對武術的認知,讓家長從思想上認識到幼兒園開展武術活動的價值;第二,教育主管部門定期舉行國培或省培,讓鄉村幼兒園教師要從思想上熱愛教育事業,在已有的硬件上突破,主動思考,積極作為;第三,將武術課程納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程,從源頭提高師資水平,改變師資現狀,優化師資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