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勖勉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22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高等教育階段所提出的綜合性教育理念,意在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各類知識性學科教學進行融合,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科教育協同育人。可以說“課程思政”是未來高等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在大學體育中開展課程思政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首先,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改革,有利于全面育人目標的實現。從實際情況看,伴隨著高校教學的開展高校育人體系中,依然存在教學理念不清晰、教學創新實踐不足等現象。例如,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過于關注學生對運動技術掌握水平、考核則關注學生測試成績達標情況,卻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體育運動的真正內涵。這就導致在體育教學中除運動訓練之外,很少關注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采用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則可以更好解決人才培養目標單一的問題。其次是從教學設計與教學內容安排角度看,大學體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有利于建立全員、全程、全課程的育人格局。大學體育教學中可以發現,教師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體育精神、奮斗意識的傳遞,沒有充分發揮高校體育的育人作用。在將大學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后,大學體育教學中遇到的各種人才培養問題就會得到有效改善。例如在大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那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就需要教師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關注知識與技能培養的同時關注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進而更新教學理念,調整教學組織方式,最終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第三,從教育實效方面看,任何階段的教育都具有顯性與隱性兩個方面效應。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則可以作為顯性的思想教育;而蘊含于體育課程中的奮斗精神、拼搏精神等“隱性”的思想教育資源,同樣是培養學生良好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對于課堂教學中“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往往存在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成效不佳的問題。究其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采用顯性教學模式,隱性教育內容很少。在課程思政中即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顯性資源進行結合、相互滲透,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至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更好發揮體育運動教學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大有裨益。
高校武術課程是大學體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許多學生出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強身健體的目標選擇武術課程。因此在大學武術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本節主要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課程思政引導下大學武術課程設計進行探討。
“課程思政”導向下大學體育教育目標應該是對體育教學目標的細化與深化,結合實踐,本研究提出課程思政引導下大學體育教學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知道了解武術、喜愛武術、學會武術、做德藝兼修的武術人”。武術,不僅僅是一種運動,更是一種文化和語言,這種文化和語言甚至不需要翻譯,就可以在國際上自由的傳播和交流,彰顯自己的內涵和精神。例如:奮勇拼搏、公平公正、積極進取、團結協作、熱愛祖國、遵守規則、不輕言放棄等等。在課程思政中教學內容設計,則是以發展學知識素材、武術動作、運動技能為教學核心,其他要素是在此基礎上得以完善。具體來時,高校選秀武術課程作為中國優秀文化傳承的工具,其主要目的和核心意義是指武術作為一種優秀傳統文化符號的藝術表征,其武術課程的課堂教學活動是武術文化在社會文化流變中的傳播反應,它是武術文化承載的活動載體。
在教學過程中,為避免單一教學方法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影響,教師實際教學中也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寓教于樂”。靈活運用各種情景化、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首先讓學生提升、激發對武術課程的興趣,確保教學效果。例如在武術動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雙人練習的方式,在練習的同時思考演練拆招對照,既能加強學生對新技法的理解,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為切實提升練習效果,教師也可以采用微視頻、微課程等方式,將武術動作錄制成為小視頻,然后通過微信、QQ群等方式直接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邊看、邊聯系。
在前文論述中,主要對大學武術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進行淺要分析。除了做好教學設計之外,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成效。
具體實施中需要結合國家政策與小學校實際情況,將“課程思政”開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與長期工作。例如在學校黨委與教學部門的組織下,可以首先成立大學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小組,結合國家《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文件與政策文件精神,不斷挖掘其中思想政治元素,并落實到日常教學型之中。其次是大學體育課程武術教學中,各個體育小組也必須建立教學交流。例如體育教學小組與學校思政教育教師進行交流,發揮馬克思主義學院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帶頭作用,實現“課程思政”的全面推進。為提升課程思政開展質量,也可以由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對大學體育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訓,共同推動學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發展。
大學武術中開展課程思政,關鍵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從這個角度出發,在大學體育課程思政設計中要注重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視角去構思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相對于其他知識性、課堂的教育內容,大學體育在課程設計中更容易突出思政教育內容。包括體育強國專題、健康中國專題、奧運會專題、軍運會專題、體育賽事志愿者專題等,每個專題中都可以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之融入各個環節。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體育教學“疊加”,而是需要在教學中體現思想政治元素,包括家國情懷、民族自信、中華傳統文化等的,如此才能更好實現教學目標。
師資隊伍是保障課程思政落實的關鍵所在,那么為切實提升課程思政效果,就需要切實培養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在實際構建過程中,首先是將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融合,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可以與體育教師進行交流,共同發掘大學武術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與時俱進。又如在各項“課程思政”會議、講座中,可以組織體育教師對其中的政策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關注國家關于課程思政,大學體育教育的最新發展動向,始終把“課程思政”的理念貫穿到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去,牢牢樹立大學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理念。其次要重視大學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素養培養,這不僅要求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積極學習思想政治內容,保障學科教學知識的融合;也需要掌握一些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武術知識傳授與思想價值引導有效結合,提升大學生的責任感、做到全方位育人,進而推動體育教師成為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者、創新者,成為立德樹人的真正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在大學武術教學中要推進“課程思政”的開展,也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尤其是針對大學體育教學中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的評價,更需要進行有效評價。具體實施中可以將大學體育“課程思政”教學質量納入到教師職稱評定之中,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作為大學體育教學的一個衡量標準,并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聽課和互評,在學院內容形成一種“課程思政”教學的氛圍,將體育的育人功能充分的體現出來。